凌霄花古称苕、陵苕、紫葳,唐代始称凌霄,在古籍和方言中别称很多。
每到夏季,凌霄便会在高处绽放硕大鲜艳的花朵,直面骄阳。
然而这般美丽的花,却在其悠久的文字记载中颇具争议。
爱之者谓之抱负远大,有凌空之志。
厌之者谓之只知攀附,无自立之能。
似乎没有哪一种植物像凌霄一样,得到世人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
凌霄是紫葳科凌霄属的攀援藤本;茎木质,表皮脱落,枯褐色,以气生根攀附于它物之上。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小叶7-9枚,卵形至卵状披针形,边缘有粗锯齿。
顶生疏散的短圆锥花序。
花萼钟状,花冠漏斗状,5裂,裂片半圆形内面鲜红色,外面橙黄色,花期5-8月。
蒴果长如豆荚,顶端钝。
凌霄攀援力强,花大色艳,花期长,分布广泛,适生范围大,吸尘、防噪、抗污染,适应性强,是优秀的垂直绿化材料。
园林造景中,在建设棚架、假山、拱门、矮墙等景观时常用凌霄作为覆盖植物,营造花架、花墙景观。
凌霄花可入药,为中药材凌霄花的来源,其气清香,味微苦、酸,药性酸、微寒,归肝、心包经,具有清热凉血,化瘀散结,祛风止痒的功效。
凌霄的历史十分悠久。
古老的《诗经》里就出现过她的身影:“苕之华,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其中的“苕”指的便是凌霄花。
《史记》中也以“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来形容女子貌美。
而随着古代文学的发展和政治时局的变化,文人们赋予了凌霄更多的寓意。
宋代诗人贾昌期赋诗曰:“披云似有凌云志,向日宁无捧日心。珍重青松好依托,直从平地起千寻。”赞美了凌霄花的志存高远。
清人李渔评价凌霄花说:“藤花之可敬者,莫若凌霄。”
也有人认为凌霄趋炎附势,唐代诗人白居易借凌霄花嘱咐世人不要将自己的命运依附他人,做自身柔弱没有自立能力的小人。
而现在的人们对凌霄花只知借势而上,攀附高枝的印象,大抵来源于入选课本的《致橡树》,诗人舒婷在其中写道:“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但凌霄的花语其实是“敬佩、声誉”,寓意着慈母之爱。
现在,凌霄经常与冬青、樱草放在一起,制成花束,以表达对母亲的爱意。
凌霄只是一种蓬勃向上,努力开花的植物。
文人多情,将自己的心意寄托于植物,催生出笔下或积极向上或攀附借势的凌霄花。
但不管世人怎样言说纷纷,凌霄花已经那样鲜艳奔放的开放了几千年。
它以自己强大的生命力竭尽所能的存活,向上生长。
她从遥远的时光里款款而来,绽放出自己的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