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兖州城区穿过的府河上有一座石桥,原名飞龙桥,现在称为龙桥。
据说龙桥名字的来历和宋祖赵匡胤有关。
在兖州的桥中,初建年代极为古老,而又满带传奇色彩的当属位于城西南的这座飞龙桥了。
飞龙桥究竟建于何朝何代已无从考证。
只知道初建时为一座石砌拱形桥,原名石桥,自宋朝起才改称为飞龙桥,原桥上曾刻有“飞龙桥”三字。
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开创基业时,有一次与官兵对阵。
经过一番血战,赵匡胤兵败后,被官兵擒拿住押在兖州死囚大牢里。
有个叫张旺的狱卒见赵匡胤长的仪表堂堂,气概非凡,又被他千里送京娘,坐怀不乱的仁义行为所感动,便有心搭救于他。
就在赵匡胤要开刀问斩的前一天晚上,张旺悄悄将蒙汗药下在酒肉之中,把其他几个狱卒药倒,打开死囚牢房,放赵匡胤逃出监牢。
当赵匡胤按照张旺指点的方向翻下城墙向西南逃跑时,被巡逻的官兵发现,追至河边。
赵匡胤藏身于石桥下才侥幸躲过官兵的搜捕,得以死里逃生。
后来,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做北朝南当了皇帝。
后经此桥,想起往事,十分感慨。
赵匡胤便下御旨,命人打听恩人张旺的下落。
当他得知当年张旺因救他而被官府杀害后,非常悲痛。
他便专门下了一道圣旨,封张旺为狱神,四时供奉。
兖州府河上的这座石桥,也因有救驾之功,按照皇帝遇难脱险如龙飞升的说法,将该石桥更名为“飞龙桥”。
后人追忆此事,给此桥更名为“龙桥”,沿用至今。
飞龙桥原为石砌拱桥,1968年被改建成为一孔平面桥,长9米,宽15米。
改建后的桥已是面目全非了,不变的只有这古老的传说。
此处有一村落靠近飞龙桥,因此桥名气大,故而得名龙桥村。
龙桥村位于兖州新老城区结合部,为典型的“城中村”,全村共722户,2500口人。
村中建有两处文体休闲小型广场,指定有专人负责卫生保洁工作。
该村大力推进“乡村文明行动”,健全完善了村规民约。
广泛开展了 “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营造了文明和谐的村风氛围。
利用村文化广场开展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