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泗河南大桥为现存并且仍在使用的明代桥梁。
泗河大桥本名泗水桥,俗称南大桥,位于兖州城东南泗河之上,桥为石料砌成。
明万历年间由鲁宪王倡建,万历三十二年甲辰之春开始动工,成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之夏,历经五载建成。
该桥位于原兖州城东南至邹县公路的起点处,为明清官马大道的要冲。
兖州泗河南大桥共十五孔,全长165米,宽8.6米。
按顺序排列其中五孔7.3米,五孔8.35米,又五孔7.3米,拱厚0.7米,墩宽3.62米,
三角形分水尖,墩身高2.8米,均为半圆拱。
桥面两边设石质栏杆72柱,每个栏杆和栏板都雕刻有精致的花纹图案。
桥的北端原建有石坊,上题“鲁国长虹”四个大字。
桥的两头还塑有石狮、水兽各一对。
全桥为石砌,琢镂精细,砌筑无罅,成为当时兖州一景。
此桥建成后,由于洪水冲决,河床变迁,战乱破坏,曾几经维修。
1966年重修泗河大桥,根据河宽和交通价值,采取了改建措施。
即在古桥北端接修5孔15米钢筋混凝土双曲拱,在古桥南端接修3孔15米双曲拱。
并用钢筋混凝土栏杆代替了破损的石栏杆,
使全桥成为纵跨两岸的长304米共23孔的大桥,十分壮观。
1968年大桥竣工,成为南北交通要冲,1984年被公布为兖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10月被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