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镇东栅西头的印家巷里,现名观前街,北宋咸平元年,道士张洞明在此结庐,修真得道,乃创建“修真观”,修真观的山门正门上方挂有一特大算盘,下方书对联一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极具警世意味。
自古以来,修真观与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并称为“江南三大道观”,地位极为崇高。
今天的修真观是经过再一次重修后的面貌,格局仍沿循历史,未曾擅改。
修真观布局宏阔,气势轩昂。
共设三进,一进为山门,二进是东岳大殿,三进为玉皇阁。
两边分设十殿阎王、瘟元帅、财神等配殿。
修真观建成时,有青鸾飞临,翔跃于修真观上空,镇人以为神奇,争来观看,一时间,修真观名气大增。
据记载,初建时的修真观有三大殿,前为元武殿,中乃三清阁,后是轩辕坛。
后来屡有修扩,亦屡经兴废。
元末,朱元障的军队与张士诚在乌镇展开决战,
修真观被毁,明朝洪武年间修复;天顺年间,住持邱玉岩重建。
清康熙十五年 ,道士徐绎铭应召入都,得到裕亲王的青睐,赐题“ 修真观
”额;康熙二十二年,在中殿东偏建玉皇阁;康熙六十一年改元武殿为东岳殿。
乾隆十四年,增建山门和戏台,至此,修真观格局基本完成,咸丰十年,太平军在乌镇与清军搏杀,修真观又遭毁坏,仅存东偏两殿。
同治四年,里人吴学浚集资重建大殿、山门、戏台、玉皇阁和旁月楼等,并增设瘟元帅殿,顿复旧观;光绪十一年,又于前殿东侧建财神殿和城隍殿,费用由布业捐助;民国二十二年,吴学浚的孙子吴斯美捐资重修。
解放后,修真观多有坍损,并在很长一段时期被移作他用而被拆除;为发展旅游,当地继整修戏台后,又将修真观按历史原貌修复,令人惊奇的是,在修复过程中,出土了一对巨石“门当”,经鉴定为该观旧物,盛世出土,当为美谈。
修真观山门前的石板广场十分开阔,位处镇中,广场上还设有长廊石座,是镇人迎庙会、看社戏、唠家常、曝日头的绝佳所在,是旧时乌镇的文化娱乐中心。
广场曾是乌镇的集市中心,现在则成了开展大型活动的首选之地,道观对面的戏台上每天都有桐乡花鼓戏表演,可以在此领略乌镇的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