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旧址在西街计家弄内,系明代朱氏别业,后出让给孙氏。
园内有树木、花草、假山、亭池等,风景优美。
东侧假山上有“听涛轩”茶室,因假山上有白皮松1株,高数丈,风来稷稷有声,故名。
192〇年冬天诗人柳亚子来西塘,曾住西园并与西塘南社社友在西园摄影留念,题名为“西园雅集第二图”。
192〇年11月27日,柳亚子过西塘访余十眉于“探珠吟舍”,“探珠吟舍”是诗人余十眉对居住之所的雅称。
西园原先只是明代朱姓人家的一个普通小花园,弹丸之地,园内的亭台楼阁也很少,曲桥荷池面积也不大。
到了民国初年,柳亚子先生与西塘文友在此举行了雅集合照,西园便有了些许名声。
之后不久,西园归属西塘名门胡蒙子所有。
胡蒙子系醉园王亨先生之外公,西园便也成为了王亨童年时的乐园……
这样的情景有点象鲁迅先生小说里所描写的情景:
曲径通幽的假山丛,是捉迷藏的好地方……
这里的门槛特别高,俗话说“宰相门槛高三尺”,这也印证了此园主人地位确实比较高。
民国初,园内设茶室、供人游览,当时诗人柳亚子创办的第一个爱国诗社——南社,西塘就有17人参加。
西园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
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
建立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1990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
南社的主要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参加第一次会议的17名社员中,有14人为同盟会会员,由此可见其革命气氛的浓厚了。
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
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
“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大造声势。
在西塘参加南社的社员有十八人之多。
他们留下的诗词文章,指点江山,评说时政,是当时小镇文人倾向革命的真实写照。
柳亚子南下广州以后,逐渐远离西塘诸友,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
但西塘的一班社友又组织成立了胥社,由江雪塍出任社长,宗旨不变、人员不变,可以说是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他们的诗文绝大多数都保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