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下来,来到一层平台。
站在平台向南望去,倒影池、纪-念桥、纪-念馆、忠魂亭等建筑依次映入眼帘。
整个建筑群,依地势而建,布局流畅,错落有序,肃穆庄严,气势恢宏。
倒影池清水盈盈,它长72米,宽26米,建筑学家利用原有地形,运用物理学折光原理,巧妙地将纪-念碑、纪-念馆的影像在池中南北两端水面上显现出来,形成独特的景致,供人们欣赏,倒影池东西两侧,雪松、龙柏、红枫、海棠排列有序;蔷薇、爬山虎、云南黄馨顺坡披挂;斜坡草坪,绿茵掩映,四时花草姹紫嫣红。
倒影池南北两端各有一块花岗岩和大理石质地的照壁,在北面的照壁上用汉、壮、蒙、维-吾-尔、藏五种民-族文字镌刻着《国际歌》。
倒影池南面的照壁则用五种文字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倒影池南端两侧有两座相对肃然矗立高5.5米的圆雕,东侧的战士手握武器肃立。
西侧的少女扶手胸前,两人神情严肃,目光柔和,表达了人民群众缅怀先烈,继承遗志的主题。
由倒影池南行经过的桥叫纪-念桥,它将倒影池、纪-念馆连接为一体。
能工巧匠们在原有的雨花湖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了这座双曲不等跨拱桥,桥长103米,宽16米。
桥的两侧以卧式花岗石坡面为栏,上饰有直径1.2米的花岗岩花圈24只,凝重厚实,别致新颖。
桥面上砖石居中,旁铺鹅卵细石,原本中直的桥,竟有了几分曲径通幽的感觉,桥下碧波荡漾,鱼儿徜样,好一幅立体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