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军阵亡将士墓位于莫愁湖公园东隅南岸郁金堂以西的丘垄上,墓始建于民国元年,座西朝东,占地337平方米,墓前设置石狮一对,守护着阵亡将士们的亡灵,重建的烈士墓庄重、朴实,青石结构,成圆拱形二层,下层高1米,直径4米,有勒脚线,上层高1.3米,墓廓有长1.44米,宽1.04米长方形遗骸池,池口安放原烈士碑13块,八级石阶上是一座高约5米的墓碑,墓碑分碑座、碑身、碑头三部分,碑身宽1.45米,高3.15米,正面嵌着孙中山先生亲自定名,并素笔楷书“建-国成仁”四字,墓碑后有黄兴撰文粤军殉难义士碑,碑文上述:1912年元月,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指挥张勋举兵南犯,企图复辟,孙中山命令粤军挥戈北伐,结果三战三捷,这次战役对迫使清宣统帝退位起到关键作用,这里所葬就是在这次战役中阵亡的61位将士,墓前铺有7米长条石踏步7级,两侧各有高1米石柱6根,石柱间衔接着长1.44米,高0.65米石刻栏板,墓地全以条石铺装,围以37.7米青砖围墙。
民国三十七年,原粤军北伐总司令姚雨平又将散葬于莫愁湖畔之五十三座烈士单人墓、八人墓,及因制造武器而牺牲的营长墓之遗骸,合入粤军墓,并立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碑。
碑文日:“抗战胜利还都之年,首届国民代表大会于南京适当制宪建-国之期,追思创造民国之不易,粤省代表及在京人士遂公祭建-国粤军将士墓于莫愁湖畔,现碑残墓毁蔓草丛荆沦为乡人饲鸭之场,乃倡议修理,并公推前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先生董其事,三十六年冬,国民政-府蒋主-席及粤省政-府拨款至,即于民国三十七年元月庀材兴工,以原有五十三墓分修不易,于是合成一冢,将原名墓碑封于冢内,另树大碑于前,中书建-国粤军阵亡将士之公墓,其傍书姓名共得五十三人,因墓碑损毁而失名者八人,周达则军队未出发前因制武器失慎身亡者,补列于此,于是既壮观瞻复能历久,至其战绩兴厥初营建情形均详,黄克强姚雨平两先生所撰碑记第每念民国政-府成立于南京时,汉阳既失张勋沿津浦路拥大军来犯,民国局势至岌岌也,赖我粤军将士奋勇牺牲一捷固镇,再捷南宿州直-捣徐州,张勋奔逃,清廷见势已去乃宣布退位,民国始告完成,故诸将士之精神实与中华民国千秋万岁,余以同袍后死之身今得随雨平先生重修此墓谨执笔为记尤不胜低徊而欣慰也”。
1966年之初,粤军墓被毁,建-国成仁碑被砸碎抛散于地,1979年3月方得以实施恢复,公园职工从护坡底挖出破碎石碑,从六角亭旁两青桐下挖出烈士遗骸,但石碑上“建”字终未找到,只得以文管会收藏之墓碑底片翻制,是年9月25日隆重召开重建粤军殉难烈士墓落成典礼。
墓北首有汪伪时建无栏单拱石桥一座,架于内塘至大湖水道上,跨度5.8米,宽3.35米,文化大革命前改城砖桥面为青石桥面,1991年加汉白玉桥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