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宝庵山位于邹城东南20公里处,与秦始皇登临过的峄山遥相对立。
顺山脊为界,南部属香城镇,北部属张庄镇,西部属大束镇。
最高峰海拔445米,面积25平方公里,东西长6公里,为邹城面积最大的山。
它向周围延伸的山头有梁山、洪山、大谷山、小谷山、恶山、尖山等山峰。
五宝庵山风景独特秀丽,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保存完好,山上文化遗存众多,石洞、石棚、残垣、古墙、古旧新碑皆有。
景点有:凤凰楼、孙家石棚、五华峰、鲸鱼湖、跑马岭、打死驴坡、白石道、双槐岭。
宫殿:华佗殿、关公殿(灵关庙)、玉帝殿、龙王庙、讲经殿。
名洞有:老奶奶洞、桃花洞、莲花池、送子娘娘洞、牌位洞、玉皇洞、凉马石棚、仙人洞(玉皇洞上仙人掌)、猫耳洞。
名泉有:金水泉、久泉、龙潭。
名石有:八卦石、蜗牛石、孟母教子石、犀牛望月石、将军石、观音石、悟空石、老头恶子石、夫妻石、老虎扑食石、鲸鱼石、戏台石、山门、舍身台、凤凰蛋、望海石
、旱船石、碾盘、龟石、鸡石、蛤蟆石等,还有众多明清古碑,更有无数传说故事。
隐于绿色山体中的巨石。
石缝中生长的小树。
登山要经过的巨大石坡。
狭窄的小径穿石而过。
抓地而生的树根。
灌木丛。
五宝庵山1952年建林场,为省级国有林场。
山上树木林立,古木参天。
峰峦起伏,石洞相连,清泉长流。
山花烂漫,主要树种有侧柏、刺槐、刺松、核桃、板栗、山楂、橡子等。
正如清碑记载:“白榆布荫,古藤蟠根,异木奇卉,莫可名状,幽雅寂静,到此者咸觉道心生焉……”。
据山东农业大学实地考察,山上蕴含动植物2000多种,仅植物就达1700多种,号称“天然植物园”,森林覆盖率达76%,由于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又称“天然氧吧”。
五宝庵山系邹城名山,位于香城镇北部,距京福高速公路出口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顾名思义,一般人都会理解为五宝庵山曾经在此山上一定居住过不少尼姑,尼姑庵里一定藏有五件镇庵之宝,但事实并非如此,其实“庵”字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小草屋,另一种则是指佛寺里尼姑居住的地方。
据说此山从没有居住过尼姑,之所以称之为“庵”是因为此山从没修筑过什么琼台楼阁,历史上只有两处人为建筑,也只是用石头简单垒起的几平米见方的关帝圣君庙和讲经殿,其它象什么龙王庙、娃娃殿、华佗殿之类的庙宇,不过是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取山洞之灵气如加以供奉而已的天然山石神庙。
所以这里的“庵”只能作小草屋解释,确切的讲该作小石屋理解,相容庙宇的面积之小、结构之简单,而不能理解为佛寺里尼姑居住的地方。
古时候,此山上确实是出现过五件宝贝,即金钟、银钟、宝锄、金棒槌、金马——它们也并不是我们意识里以为的什么镇山之宝,其实每件宝贝都有每件宝贝的传奇故事,此山也是因为有这五件宝贝之故,和当地百姓巧借天工立神拜祭明示心迹之缘而得名——五宝庵山。
山上既有清泉流水,又有传说中可作考证的古迹遗址和碑文。
既有与岱南奇观相媲美的奇石名洞,又有远胜峄山的苍松翠柏、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常出没于山林地山鸡、野兔、狐狸和獾,也有当地快要绝迹地野狼和大蟒;既有集温带、北温带数百种鸟类,如老鹰、黄鹂、猫头鹰、火鸟、蜂鸟、翠鸟、啄木鸟、白鹤、鹌鹑、秃鸠、(俗名恨虎,据说此鸟一声鸣,全山鸟不语),又有集山东省植物种类最全地乔灌木树种。
一年四季花开不败,春秋两季满山遍野开满野菊,整个夏季最能装点山色地要数一种叫荆地落叶灌木,它地叶子有长柄,呈掌状分裂,花小一串一串的呈现蓝紫色,清素淡雅,在树丛中既有叫不上名的大小昆虫上百种,又有常见的和罕见的中草药植物上百种,既有我们常用的丹参、百合、葛根、益母草,又有罕见的天麻、何首乌、灵芝等,有游者就曾经挖到过何首乌和灵芝。
五宝庵山的森林覆盖率可达95%以上,富含各种植物种类2700种之多,是整个山东省树种最全的天然植物园。
五宝庵山同它西南方相隔数十里的峄山相对峭立犹如一对忠贞不渝的情侣遥相对视。
峄山,因其“怪石万迭,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络绎如丝,故名绎焉。”而五宝庵山,则是山如垒卵,叠砌成峰,奇石林立,绿树掩映,山土连片,树木丛生,奇花异草随处可见。
如果说山无土壤、积石相连的峄山代表着一种雄壮美,那么在绿树掩映下,漫山叠翠的五宝庵山则有一种女性的柔性美,它丰富的物种和纯天然生态植被环境蕴藏着母性的宽容和博爱。
那些崴蕤而生的花草树木在季节的变更中不停地用她们的妩媚装点着她们的母体——五宝庵山。
走进五宝庵山,你首先感受到的是走进林海,漫游峰峦,畅享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轻松与愉悦,其次是在一步一景的游兴中领略五宝庵山上透出的文化气息与神奇色彩。
五宝庵山曾是一座香火不断的历史名山。
据说当年的香城镇就是因为此山在古时候上山进香的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盛旺,未进此镇先闻其香,未上此山先进雾海,整座山方圆十里都被笼罩在香客们进香的烟雾中,远观此山此镇犹如仙境,故而得名香城镇。
镇里的人们曾自豪的对外宣称自己的家乡是香城香万里,这样的美誉流传至今。
只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的战争和劫难曾使五宝庵山这座孔孟之乡的一颗明珠失去了灿璨之光彩,像山上的关帝庙、讲经殿和戏台石边上的碑文等仅留下了断壁残垣,断碣残碑。
那些残缺不全的石刻仿佛在向我们昭示着此山初期的繁荣与盛名和后期的破坏与萧条。
但不管怎样,五宝庵山的天然灵秀、自然风光是历史改变不了的。
山顶风景。
望海石。
香城人民为保护古代宝贵文化遗产,环卫壮丽河山,重振五宝庵山昔日之风采,充分利用五宝庵山上的风景资源和生物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和林果生产,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镇上作出了关于保护建设和开发五宝庵山旅游资源的决定,不仅要恢复和保持原有自然历史风貌和生态环境,而且还要体现出时代特点,突出此山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