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曲阜颜庙

(2020-04-11 07:51:06)
标签:

旅游

分类: 古迹
曲阜颜庙
   颜庙又称复圣庙,位于曲阜城北门内,陋巷街北首与孔府后花园与其隔街遥对,是祭祀颜回的祠庙,始建年代不详,原建于曲阜城东北三公里的五泉庄附近,公元1317年迁其至陋巷故址,公元1594年修建,奠定现存规模,已有680年的历史。
曲阜颜庙
   庙前立有一座明代石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双额枋,在当心间额枋顶上饰有火焰宝珠石雕,正中立有一块字板,阴刻丹书着“陋巷”二字,字两旁是祥云浮雕,牌坊柱子顶上还立有石狮,无不显示着这个牌坊的高规格,成为颜子故居的标志,颜回家境贫寒,家居陋巷,但他潜心向学,被后世奉为家贫好学的典范,为了表达对颜回的崇敬之情,万历年间,在颜回的故居建造了陋巷坊。
曲阜颜庙
   复圣庙坊位于庙的正门外,明正德二年修庙时添建,此坊为石质,四柱三间,柱出头,无楼;明间额篆书“复圣庙”三字,上面雕刻有火焰,柱子呈八角形,用石鼓夹抱,上端刻有云板,边柱上顶仰莲座,中间二柱踞蹲兽。
曲阜颜庙
   复圣门为颜庙的正门,明正德二年建,其后多次重修,1980年曾揭瓦,现门阔三间,深二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前后檐柱为石质,八棱,檐下施重昂五踩斗拱。
曲阜颜庙
   复圣门的上面有“复圣门”匾额,无款。
曲阜颜庙
   颜子庙共有三座牌坊,正门前为“复圣庙”坊,东面还立有“卓冠贤科”石牌坊,西面立有“优入圣域”石牌坊,意在赞誉颜子品格高尚、德行优异,是贤者之冠,已成为圣人,两坊建于明正德年间,三间牌楼式,明万历三十九年曾重修,清康熙四十九年,颜子六十七代孙颜光猷捐俸重建。
曲阜颜庙
   坊均为三间四柱,牌楼式,柱不出头,明间额坊上均有花板,东坊花板刻隶书“卓冠贤科”四字,西坊隶书“优入圣域”四字,上有平板枋,枋上置栌斗,栌斗承檐,顶作歇山形螭吻,脊上刻石像,两次间大小额枋间置花板,小额枋上即为平板枋,枋上置栌斗,栌斗承檐,顶向外一侧作歇山顶,脊端安螭吻,向内切断,枋柱八角形,石抱鼓夹抱,柱间置石栏,坊北有石栏接庙墙,两坊南石栏折向庙正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曲阜颜庙
   颜庙占地36亩,东西三路布局,前后五进庭院,现存元、明、清建筑25座,金至清碑刻53块。
曲阜颜庙
   颜庙庙基南宽北窄,有元、 明、清建筑159间,古树500余株。
曲阜颜庙
   复圣门里东侧有“博文门”,西侧为“约礼门”,据《论语》中颜子赞语“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命名。
曲阜颜庙
   过颜庙复圣门之后,归仁门前西侧,有颜子当年吃水的水井一眼,因颜子居陋而得名,所以为陋巷井,附近百姓说,这里的井水常年不干涸,颜子不讲究吃穿,潜心研究学问,在颜子庙内建有不少与之有关的典故建筑。
曲阜颜庙
   在亭的前面,陋巷井南,有陋巷故址碑,以说明颜子所居陋巷的原址,碑高2米余,下有方座,碑头方形,饰麒麟云纹,正书“大明”两字,碑中正书“陋巷故址”四字,为万历六年春二月,钦差巡抚山东等处督理营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赵贤书,管理曲阜县事济宁州知州孔弘复刊石。
曲阜颜庙
   陋巷井东侧的太湖花石。
曲阜颜庙
   颜庙内的苍松翠柏葱郁深远,陋巷井旁边的石碑和凉亭在苍松翠柏间显得格外显眼。
曲阜颜庙
   归仁门为颜庙的第二道大门,元代时为颜庙的正门,名棂星门,从元代的庙图看,门实为坊,一门二柱出头式,无楼,明成化年间倒塌,正德二年重建改为归仁门三间,清代嘉庆年间重修,1979年揭瓦维修,灰瓦歇山顶,绿色琉璃瓦剪边,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次间补间均为二攒,此门东西两侧有“克己门”和“复礼门”,三门并立,取意《论语·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曲阜颜庙
   归仁门前檐廊西墙前立有两通石碑,一通为明万历三十九年,颜子六十六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伯廉为重建卓冠贤科坊勒石立碑,另一通为甲辰春二月既望,宣圣五十一世孙孔元措篆书立石“颜子庙”碑,碑高1.45米,正文篆书“颜子庙”三字,方座,门生益津高寿书。
曲阜颜庙
   归仁门两侧的掖门,东为“克己门”,西为“复礼门”,取名《论语丶颜渊》“克己复礼为仁”句,二门均建于五层石阶之上,阔三间,深二间,灰瓦单檐悬山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栱,明间补间二攒,次间一攒,檐下彩绘斗栱疏朗,前后有八根朱漆木质明柱擎檐,脊檩下用叉手,平板枋扁宽,额枋高瘦,柱头斜,平身科昂宽相同,建于明正德年间,虽经过多次重修,仍保留了明代的建筑构件。
曲阜颜庙
   二门之上悬红地金纹花边竖匾,书“克己门”“复礼门”。
曲阜颜庙
   克已门下有碑7块,门南4块,门北3块,多为明嘉靖至崇祯年间刻石。
曲阜颜庙
   分别立或嵌于东西壁上,碑文均为赞颂颜子好学和卓绝德行,各碑字体不一,书法颇佳。
曲阜颜庙
   归仁门内左右两侧各有明代御碑亭一座,东为正统六年御制的《敕赐兖国复圣公新庙之碑》,西为正德四年的《御制颜子庙重建碑记》。
曲阜颜庙
   正统碑亭位于仰圣门前东侧,明正统六年十一月建,成化年间重修,弘治十五年此碑亭倒塌,正德二年又重建时用绿瓦,清康熙四十九年重修,嘉庆十五年揭盖,1979年又揭瓦,亭方形,重檐歇山顶,下檐有单昂斗拱。
曲阜颜庙
   亭内立明英宗《御制兖国复圣公新庙之碑》,正统四年,应颜子五十九代嫡孙颜希仁奏请刻制建亭。
曲阜颜庙
   大明敕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高近3米,雕龙方头,龟趺座,碑立于明英宗正统六年,全文六百余字,颂扬颜子“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以诗为结,称赞颜子“作范立教,永淑来世”,并祈“弼祐皇明,千万亿岁”。
曲阜颜庙
   正德碑亭位于仰圣门前西侧,明正德四年,形制与正统碑亭相同。
曲阜颜庙
   亭内立明武宗《御制重修颜子庙碑》。
曲阜颜庙
   大明御制重修颜子庙碑高2.6米,雕龙方头,龟趺座,明武宗正德四年为“著先帝崇儒之德”而立,全文七百余字,先称赞颜子“发圣人之蕴,教万世无穷”,又记叙重修颜庙的经过,并盛赞重修之举,最后以铭作结。
曲阜颜庙
   仰圣门为颜庙第三道正门,与归仁门在一轴线上,属于中心院落的正门,始建于元延四年,时称“神门”,明正德二年重建,祐名“仰圣门”,后多次重修,门立于六层石阶上,宽三间,深二间,单檐,歇山式,绿瓦覆顶,三柱五檩分心式木架,檐下施单昂三踩彩绘斗拱,明、次间平身科斗拱均为二攒,六扇朱漆门,上方悬红地金字匾额,书“仰圣门”。
曲阜颜庙
   仰圣门的左右补间一边架鼓,一边悬钟。
曲阜颜庙
   仰圣门东西各有一座角门,单间,砖墩,灰瓦歇山顶,东为见进门,西为杞国公门,此二门为东西两路的正门,见进门根据孔子赞扬颜子“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而命名。
曲阜颜庙
   过仰圣门之后便是乐亭,位于仰圣门与复圣殿之间。
曲阜颜庙
   乐亭始建于北宋熙宁年间,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翰建,当时乐亭不在今处,位于陋巷井东侧,元代初年已不存,元初元贞年间重修,元泰定三年修庙时改亭为门,明正德二年修庙时移于今处,当时为单檐十字脊,四面悬山,后经多次重修,清嘉庆十七年拆盖,添换了绿琉璃瓦,1979年揭瓦重修,今亭为方形,绿瓦十字脊,四面悬山,每面一间,形制相同,单昂斗拱,用八角石柱,周绕石栏,前后留有踏道。
曲阜颜庙
   “乐亭”是根据孔子赞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而命名。
曲阜颜庙
   乐亭中有一方篆书“乐亭”二字石碑,为苏轼手书。
曲阜颜庙
   在乐亭东南方向的石栏内,有一棵古树,形似华表,相传为唐代柏树,旁有柏图及柏赞石刻。
曲阜颜庙
   元赐兖国复圣公新庙碑位于颜庙第四进院内东侧,乐亭东南,全名“大元敕赐先师兖国复圣公新庙碑”,高4.5米,雕龙头,龟趺座,元至正九年立石,碑文约九百字,叙述了元代重建颜庙的盛况和追封颜子父母的经过,并以诗赞颂颜子。
曲阜颜庙
   复圣殿位于乐亭的北面,是颜庙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颜子的主要场所。
曲阜颜庙
   复圣殿在元代时为五间重檐,明正统元年时,正庙倒塌,神像暴露,不蔽风雨,破损十分严重,四年重修。
曲阜颜庙
   正德二年重建,建后的正殿为七间,重檐,前面有四根石雕龙柱,其它十八根为八角石柱,浅刻龙凤、花卉。
曲阜颜庙
   现殿高为17.60米,阔为37.70米,深为22.4米,重檐绿瓦歇山顶,下檐斗拱重昂,殿有回廊。
曲阜颜庙
   殿前有露台,台基上有石栏,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1930年,阎、冯、蒋大战时,东山大梁折落,东北角柱打断,东面斗拱全部打落,1934年重修,1978年大修。
曲阜颜庙
   殿中有神龛及颜子塑像,中堂之上高悬一块蓝底金字巨扁,上面有乾隆御笔的“粹然体圣”四字。
曲阜颜庙
   殿内陈设。
曲阜颜庙
   颜子,名回,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曲阜颜庙
   “礼”是孔子思想学说的一个重要范畴,“礼”作为一种社会行为规范,由来已久,孔子曾经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为政》)还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孔子认为,到了周代,“礼”发展得最完备,因此,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 在孔子看来,“礼”是从天子到庶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孔子所谓的“礼”,包含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两方面。其内在精神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及相应的各种伦理关系。在《礼记·哀公问》中,他明确指出:“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所以,他认为讲礼,更重要的不在于形式,而在贯彻其内在精神。他曾感叹地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阳货》)当林放问礼之本时,他回答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八佾》)
曲阜颜庙
   “礼”的外在形式,包括祭祀、军旅、冠婚丧葬、朝聘、会盟等等方面的礼节仪式。孔子认为,注重“礼”的内在精神固然重要,而内在精神终究还要靠外在形式来体现。所以对这些礼节仪式,孔子不但认真学习,亲履亲行,而且要求弟子们严格遵守。他教育颜渊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他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理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泰伯》)对于违背礼法原则的行为,他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抵制。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对礼的僭越,他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他批评“管仲之器小哉”,“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他讽刺地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八佾》)宰我欲去三年之丧,他斥之为“不仁”(《阳货》)。他教育弟子的基本原则,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颜渊》)。因为“礼”的内在精神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和每个人的地位名分又是相通的。行为上恪守自己的名分就是守“礼”,越出自己的名分就是违礼。因此,孔子不但明确提出“正名”的主张,而且还通过编修《春秋》,对种种违礼僭越的行为进行了讥刺贬斥。 “礼”所讲的行为准则,也具有教化性质,要义是要求人们通过加强修养,自觉地约束自己,达到人际关系的协调,因而在精神上与“仁”“德”互相渗透贯通,所以孔子明确地把二者结合起来,认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在政治上,他反对使用强制性的刑法,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
曲阜颜庙
   孔子崇奉、维护周礼,但并非泥古不化,而是根据情况变化,对周礼有所损益。如周代的礼帽是用麻料做的,可是后来大家都用丝料做,对于这种改变,孔子说:“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子罕》)按照周礼规定,童子死后,只能以简单的“殇”礼来办丧事。可是鲁国的童子汪,死在抗击齐国入侵的战场上,因他大有功于国家,人们不愿用“殇”礼葬他。当问及孔子时,孔子回答:“能执干戈以卫社稷,虽欲勿殇也,不亦可乎。”(《礼记·檀弓下》) 
曲阜颜庙
   “仁”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孔子以前已有“仁”的概念,但孔子丰富了“仁”的内涵,升华了“仁”的意义。孔子明确提出,“仁”即“爱人”(《颜渊》),并进一步阐明“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为“仁”,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颜渊》)。这是一种深刻的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这种思想贯穿于孔子思想学说的各个方面。他崇尚“礼”,而又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他倡导以“孝悌”为基础的伦理观念,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学而》)。甚至“仁”的精神也渗透到他的教育思想当中,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指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曲阜颜庙
   孔子特别强调“仁”的价值和作用。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对个人修养,他主张“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卫灵公》)。教导学生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向“仁”的方向努力。对于为政施治,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其所谓“德”,就是“仁”的精神体现。他又提出“道(治理)千乘之国”的基本原则,是“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学而》)。他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就是因为管仲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不以兵车”之力。他称颂“殷有三仁焉”,指的就是“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他们都强烈反对殷纣王的暴-政(《微子》)。子张问“仁”,孔子更具体指出“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这五者就是“恭、宽、信、敏、惠”。因为“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五者的出发点,都建立在对人的尊重关心和体谅上。
曲阜颜庙
   他在倡导“仁”、“德”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一种“大同”的社会理想,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这种“大同”的社会,实际上就是“仁”的精神得到充分而全面体现的社会。“大同”的理想难以实现,孔子退而提出“小康”社会的理想:“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刑仁讲让示民有常……是谓小康。”(《礼记丶礼运》)这是初步贯彻“仁”的精神的社会。
曲阜颜庙
   大元加封兖国复圣公制词碑位于复圣殿前露台下,高3.5米,碑头雕龙,下有龟趺,元文宗至顺二年立石,碑文约一百四十字,用蒙、汉两种文字写成,制词中有词句:“朕惟孔子之门,入圣人之域,颜子一人而已。……吾见其进,未见其止。丕隆文治,可以追封为兖国复圣公”,碑的背面为“大元追封颜夫人制词碑”,元顺帝元统二年立石,汉字与元代白话同书,内容为追封颜子夫人戴氏为兖国公夫人,其下刻赞颂颜子词:“孔门高第,禹稷其徒。一瓢陋巷,乐与众殊。具体而微,达入圣域”等。
曲阜颜庙
   复圣殿的东西两庑院奉祀颜之推、颜师古、颜真卿、颜杲卿等颜家后世的贤人。
曲阜颜庙
   寝殿位于复圣殿后,是祭祀颜子夫人戴氏的殿宇。
曲阜颜庙
   戴氏,宋国人,元元统二年被追封为兖国夫人,谥贞素。
曲阜颜庙
   元代始建庙时名为“夫人殿”,重檐5间,明正统四年重修,正德二年重修庙时改为单檐5间,1930年寝殿被打坏多处,1934年重修,1979年又揭瓦大修,寝殿现面阔5间,进深3间,前出廊,单檐歇山灰瓦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拱。 
曲阜颜庙
   过杞国公门便是杞国公殿,是祭祀颜子父亲颜路的场所。
曲阜颜庙
   大元加封颜子父母制碑位于杞国公殿院内东南角,高3.5米,碑头雕龙,下为龟趺,元至顺二年立石,全文近一百四十字,用蒙、汉两种文字写成,叙述了追封原因,又记追封颜子父亲无繇为杞国公,谥文裕;颜子母亲为杞国公夫人,谥端献,颜路,名无繇,字路,孔子弟子,唐开元二十七年追赠“杞伯”,宋大中祥符二年晋赠为“曲阜侯”,元代元统三年进封为“杞国公”,谥“文裕”,元代建专祠祭祀,但位置不详。 
曲阜颜庙
   杞国公殿5间,单檐灰瓦庑殿顶,绿琉璃瓦剪边,抬梁式木构架,木架为四柱五檩前后廊式,前出廊,檐下斗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铺作上跳是直昂,后尾为华拱,明次间补间各两攒,梢间一攒,两山明间三攒,柱头铺作两昂为假昂,外跳为昂嘴,内跳为华拱,柱头,补间铺作昂嘴同宽,梁头耍头同宽,有宋代建筑特点,但耍头高为足材,不用齐心斗,昂嘴薄,上皮线弯头大,昂背成两坡形,有元代特色,是颜庙现存最早的建筑。
曲阜颜庙
   杞国公寝殿位于杞国公殿后,祭祀颜子母亲姜氏的殿堂,姜氏为齐国人,元代元统三年追封为杞国夫人,谥“端献”,元代杞国公庙有夫人殿,重檐5间,位置不祥,明正德庙图中已位于今处,清康熙四十九年和嘉庆十六年重修,今殿面阔3间,进深3间,灰瓦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檐下施单昂三踩斗拱,每间补间斗拱两攒。
曲阜颜庙
   寝殿前院内的古树。
曲阜颜庙
   退省堂位于见进门内,明正德庙图中已有此堂,说明堂早于正德年间,但详建于何时难以确定,清康熙七年,颜子六十九代孙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颜懋衡重建,清嘉庆十六年重修,1980年揭瓦重修,更换大部分木构件,今堂3间,灰瓦悬山顶,无斗拱,堂名根据孔子赞扬颜回“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命名,内有明代浅刻颜子坐像石碑1通,另有乾隆皇帝书写的“颜子赞”石碑1通,家庙位于退省堂后,是颜子后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举行家祭的地方,1930年被炮火打塌,仅存基址,至今仍没有恢复,原来堂后有庖厨一组,也被全部打毁,今已不存,大清重修复圣庙碑位于颜庙第一进院东北隅的砖室碑亭内,高3米余,海涛雕龙方头,方座,全文约700余字,山东承宣布政使司徐弘业撰、徐先禄兼修,记叙募款重修颜庙的情况。
曲阜颜庙
   颜庙中的石碑如实地记录了颜庙建筑的维修,以及颜子的品德精神,所受到尊崇和赞颂的历史概况,因此不仅成为研究颜子的文献资料,而且是颜庙构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曲阜颜庙
   苍松翠柏风姿矍铄、年迈而不减其壮美,造访拜谒颜子古庙,感受那高洁的气节、冷峻的气场,倾听淡泊高远的读书人那沉香般的内心深处独白。
曲阜颜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