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府中路“枣槐轩”出来往后走,面前呈现一片开阔的园林,亭榭回廊,小桥流水,鸟语花香,令人顿时心旷神怡。
孔府后花园,又名“铁山园”,是孔府主人休闲娱乐的地方。
园内有花厅、凉亭、假山、鱼池、荷花池、牡丹池、百花池等,设计奇巧。
盆景山石布置其间,错落有致。
古木虬藤,奇花异草,满园清香。
楷树、水晶树为北方罕见。
在孔府后花园里,有新搭建的仿古戏台,身着古装的伴奏人员吹拉弹唱十分投入,演员字正腔圆,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再现了孔府旧日生活片段,对历史上的衍圣公府生活有更生动的了解,再现曲阜儒家文化的遗韵。
花园始建于明朝弘治十六年,是当朝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设计监造的,所以后花园就像他的文章一样华丽工整,李东阳为什么要为孔家设计后花园呢?自然有他的原因,李东阳看上了孔家的权势,把他的女儿嫁给了孔子第六十二代孙孔闻韶做了一品夫人。
到后来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为当朝的权臣,他把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嫁孙女时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从各地园林移植名花异草,使得后花园的规模更加可观。
至清代乾隆嫁女儿时怕公主远离家乡想家,把各地能工巧匠都集合到曲阜,仿照故宫的后花园又大修一次,把孔府和花园修得焕然一新。
孔府后花园前后经过三次大修,占地3万多平方米。
每当春天来临,花园内百花齐放,芳香怡人。
孔府后花园有几块黑糊糊的石头是铁矿石,就是含铁质很高的石头,这几块铁矿石本来并不在后花园内,清嘉庆年间,孔子第七十三代孙衍圣公孔庆镕重修后花园时从别处移来,并把花园命名为“铁山园”,而他自己就以“铁山园主”自居。
这次重修又大兴土木,扩建花园,天下能工巧匠会于此各显神通,争献技巧,从各地搬来奇石怪岩,移植名花异草,使花园变得焕然一新。
修完后孔庆镕还题诗来赞扬:“园林亭榭好,岁岁客凭栏,九月寻篱菊,三月就牡丹”。
花园占地面积约二十余亩。
入孔府后花园园门,由雪松下东行,路南圆门内探出一颗酸枣树,高十余米,围粗近一米。
酸枣为落叶灌木,此棵竟成了高大的乔木,是名副其实的酸枣王。
再往东为假山,呈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渐高,最后以绝壁收势。
山北置水池,跨池建桥,池中布置三块巨石,寓意海上仙山。
池中放养着各色锦鲤,游人一靠近便聚拢过来,很有情趣。
池北有一扇面亭,可以休息,可以品茶,可以下棋。
此山的点石布景,仍带有明代特点。
由假山向北,有荷花池、桂花圃、紫藤架,紫藤架北是老花厅,厅后有报春和梅花。
老花厅前有紫藤两株,主干围粗达七八十厘米,已有百年历史。
向西是新花厅,为民国年间添建。
花厅3间,高8.50米,长11.97米,宽8.15米,灰瓦卷棚硬山顶。
东接耳房2间,前有露台,穿廊4间,五檩卷棚木架,灰瓦顶,回廊置坐凳栏杆,外周以瓶形水泥栏杆装饰,已有许多西洋建筑装饰手法的特征。
花园中最有名的要数“五柏抱槐”,由新花厅向南,有一株近四百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间生长一枝槐树,四枝柏树围绕在周围,因此称作“五柏抱槐”,这本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柏树分权后,中间积有泥土,风或者小鸟的粪便携带的槐树种落在其中,长出一棵槐树,但因长在孔府里,就与众不同,身价倍增,成了花园一景。
在南台上,有株五六百年的何首乌,高达十余米,至今枝叶婆娑、郁郁葱葱,再向西南折,有竹林、皂角、古树、兰花圃、牡丹圃,再向南为果圃,有柚子、佛手、梅柑等南方水果,虽为盆栽,也有一二百年历史了。
花园西南隅开一园门,园门设一照壁。
在照壁的背面画有一幅西洋风格的山水画。
这幅画中间是一条路,右边是一排树,左边是一条河,远处有高山,奇特之处是无论你站在哪个位置看,画面中的大路都始终正对着你,因此常引得游人啧啧称奇,画本身并不神秘,它其实就是采用了西方绘画中的一些原理,是三维立体绘画手法。
旧时,孔府的孩子不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一样到处去玩,这儿就成了孔家小姐、少爷们的游乐场所,每当春天,这里百花竞放,鸟语花香,实在是一处休闲的绝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