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陵台,是诗圣杜甫在兖州城楼登临赋诗之处,后人为表达对诗圣的敬慕之情,在此建亭立碑。兖州城南楼虽历经战乱,砖楼无踪,但遗址尚在,土城仍高十余米,人们改其名为“少陵台”。近年,在台周围以砖砌墙,加以保护,可供登临。登台览月,领略杜少陵遗韵,古城楼便成为历代文人学士的游览圣地,“南楼夕月”成为兖州八景之一。
新少陵台位于少陵公园内,公园始建于1985年,是兖州最大的公园。
少陵公园内的主要景观都蕴含兖州人对杜甫的敬仰之情。
少陵台下建有“杜甫馆”。
少陵台上的八角亭称“望岳亭”,寓意杜甫的一首《无题》诗。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来兖州探亲,登兖州南城楼作的一首流传千古诗,表达了诗人宽阔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唐代大诗人杜甫晚年自称“少陵野老”,唐开元2〇年春,杜甫贡举下第,是时杜甫的父亲杜闲正在兖州司马任上,杜甫由洛阳来兖州省父,以后并于此寓居。
按其《壮游》诗:“峙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可知杜甫下第后即来兖州。
明初,朱元璋第十子朱檀封为鲁王,藩兖州,兖州城南扩,为怀念杜甫,在杜甫登楼处城墙保留一段,改建成台,遂称少陵台。
清顺治年间,赵知县在台上建一八角亭,称“月云亭”,后改名“望岳亭”,内竖石碑,碑上刻杜甫像及其诗句,寓意杜甫的另一首诗《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一生作有两首登楼诗,即《登兖州城楼》和《登岳阳楼》;两首《望岳》诗,即望东岳泰山和望西岳华山。在诗歌艺术及思想境界上《登兖州城楼》、《望岳》泰山都大大超过了他的《登岳阳楼》及《望岳》华山。
杜甫把他最好的登楼诗和望岳诗都奉献给了兖州。
“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杜甫寓居兖州八-九年,度过了他一生最惬意的一段青春生活,其开元时期的诗作,十之八-九都作于兖州,兖州是杜甫走上中国诗坛的第一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