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城南7.5公里处,青山西麓长松翠柏中掩映着一座坐东面西的千年古刹,是周武王所封诸侯国君王的神庙,祀西周侯国焦王,故又称“焦王祠”。北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封焦王为宁应侯,称崇佑庙,宣和年间又增封为惠济公,又称惠济公庙,俗称“青山寺”。

泰山行宫坊位于青山脚下,明朝世袭鲁肃王朱寿镛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修建,是一座仿楼阁式的三门石质建筑。中门内外两侧4个石狮雕刻精细,造型生动;门额上刻“泰山行宫”,运笔自如,健劲有力。两侧门额上皆雕有浮龙、麒麟等图案,刀法娴熟。整个坊顶均仿木质建筑形式,石雕斗拱、歇山顶、鸱吻、瓦垄、瓦当……惟妙惟肖。特别是中门门额上面一组“明鲁王晋见焦王”的浮雕,主、宾、仆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整个牌坊,堪称一组格调和谐、技艺精湛的艺术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寺前小巧精致的青石拱桥。

三门,从泰山行宫坊向东,有一条林木夹道渐渐升高的山路,直通三门。三门是惠济公庙的大门,重建于公元990年(北宋淳化元年),为灰瓦硬山式建筑。中门三间,两侧各有一甬门。

三门内过道厅两侧塑有两匹奔腾欲跃的骏马,两马童手握缰绳,表情严峻。

据传说早先只有两匹泥塑的马,而没有马童。一天夜里,附近村庄的老百姓发现地里的庄稼被啃食,晚上,两位胆大的农民手握大刀及铁锨在庄稼地里守候,窥探究竟。夜深人静的时候,来了两个怪物,两农民移到怪物前,一个抛出刀,一位掷出掀,两怪物瞬间消失,不见踪影。天亮后,发现血迹一路滴洒进了大庙。大家议论纷纷,门外的吵闹声惊动了庙内道士,经查,两匹泥塑的马均有外伤,主持环绕骏马一周后,猛拍脑门说:“哦,原来少了两个马童管护!”连夜请泥塑大师赶制了两名马童手握缰绳,日夜看守,庙周围的庄稼从此在没有被糟蹋。真假与否,也无从考证。

穿过三门,来到青山寺院内,玉-液池旁有一处独特的自然景观,可见一棵苍天大树,仰首望去,仿佛顶天立地的擎天大柱。翠绿茂密的叶子下有一棵老榆树,这棵榆树不是很高,但是树围很粗,长得很壮,最有趣的是树的一面将旁边的一块石碑包裹了一半。这棵柪榆本属于南方树种,在北方并不多见,更为让人震撼的是,它缠绕着一座明万历间的记事碑而生,此种景观国内罕见。根据这座万历四十八年的碑刻记载,它们紧紧相拥将近400年,所以,这个景观也被名为柪榆抱碑。

1929年修建的一座龙头碑位于院中央,在碑前砌有八角形“玉-液池”,其外接圆直径3米,雕砌以石栏。

大殿后有山泉一眼,题名“感应泉”,泉水经殿底暗道,由碑底部之龙头口中喷涌而出,常年不息,如珠似玉,纷纷泻入“玉-液池”中,久雨不溢,常旱不涸,池水如碧,清流见底。泉、池以殿相隔,如不留意观察,人们多不知泉由何来,池水何去。这一奇幻景致,既是天工,又是建造者的匠心独具。雕凿精致的龙头碑两侧,镌有一幅“山色霭霭人间胜地;水声潺-潺世外洞天”的楹联,碑的北侧,刻有清末进士王俊卿题“青山十八乐”诗十八首。

龙头碑横楣上的石刻图案《取经路上》。

由院内右转拾级而上,迎面可见“青山寺”金钟一口。

惠济公大殿,是青山寺的主体建筑,建于1米左右高的石台之上,元至正年间与明洪武年间两次大修。大殿面阔五间,南北长17.3米,东西宽6米,高约9米。五脊歇山顶,彩绘斗拱,绿瓦霞披,巍峨壮观。前檐下4根高大石柱,通体平雕花卉。

大殿内雕梁画栋、壁画附饰,高大朱漆雕龛中有高达2.5米的惠济公金色塑像。

寺院内碑石林立,造型别致,笔法俊逸,为历代文人墨客及官宦、捐施人士所刻。

子母殿,又名奶奶堂,位于惠济公大殿北,明万历二十六年建,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祀送子娘娘。

送子娘娘塑像。

送子娘娘东侧塑像。

送子娘娘西侧塑像。

寺院中的古藤盘根错节,似巨龙摆尾,给千年古刹又增添了几许神秘。

古藤随处可见。

寺院南邻有一天然古洞,洞中有洞,曲折连环,深达百余米,周边暗泉四季叮咚,冬暖夏凉,据说,当年的“刘邓”大军攻打鲁南时,这里曾是前线指挥部所在。

寝殿,穿过惠济公大殿,绕过感应泉,沿两侧石砌台阶,便至寝殿。

寝殿三间建在高出于大殿的山崖之上,内有惠济公及其两位夫人的塑像。

由“惠济公殿”拾级而上,过此门,便来到二殿,即“泰山行宫”。

泰山行宫为“泰山圣母”的离宫,1634年(明崇祯七年)建于石砌高台之上,绕过寝殿,登40余级台阶方可到达,宫阔三间,长10.45米,宽6米,高5.5米,黄瓦覆顶,五脊歇山式建筑。宫前宽阔平坦的月台,可供游人鸟瞰远眺,“落日照青峰,赤城霞万丈。幽人动晚酌,静看月初上”,“青峰夕照”的胜景可尽收眼底。

行宫中奉祀有泰山碧霞元君塑像。

出青山寺南行,即可登上青山极顶。

青山上的天然石洞,不少游人及香客在此烧香。

登上青山极顶,首先看到的是碧云宫,黄瓦覆顶硬山式,厦檐内绘有彩绘。

庙内奉祀的是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

碧霞元君塑像的东侧配祀有眼光娘娘与天花娘娘。

西侧配祀有送子娘娘与催生娘娘。

玉皇庙,建于青山极顶,斗拱飞檐,庙门上有石刻碑额“祖光普照”。

玉皇庙正殿。

殿内祀玉-皇-大-帝。

殿内东侧的诸神塑像。

殿内西侧的诸神塑像。

东配殿内的王母塑像。

从青山顶峰向下望去,绿树簇拥,烟霭缭绕。

看似普通的群山里、密林间、沟壑中,满目有胜景,处处藏珍宝。

据旧县志记载:“武王克商,封神农之后于焦,世称焦王。”始封之焦在宏农陕西(今河南陕县),受封后移城于嘉祥青山东山脚下,现青山东有东、西焦城村,有古焦王城遗址。

立于峰顶眺望,山林叠翠,农田阡陌,令人心醉神怡。

青山之美在于四季:春天可闻林鸟晓唱,夏日可听神洞僧话,秋季可观青山夕照,冬日可看翠峰雪霁。真可谓山不高而秀,林不深而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