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大战回应的英国大提琴名作.艾尔加、布利基:大提琴协奏曲HIFI发烧古典试音碟CD唱片

标签:
古典音乐大提琴协奏曲 |
分类: 古典音乐 |






专辑:向世界大战回应的英国大提琴名作(艾尔加、布利基:大提琴协奏曲)
艺人:舒瓦贝,大提琴 / 克里斯托福沃德 指挥 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
厂牌:Naxos
时间:2021/12/17
编号:8.574320
类型:古典音乐、大提琴演奏
简介:
这张唱片包含两首英国作曲家的大提琴作品,其中艾尔加的一首广为人知,来自布里奇的创作备受忽略,虽然两者分别完成于1919和1930年,但同样都是向第一次世界大战作出强烈响应之作。艾尔加作品写于大战结束后一年,带痛失大量无辜生命和对国宝无情破坏产生强烈痛惜感觉;布里奇的创作则完成于大战结束超过十年后,是战后反思的鞔歌。
提起艾尔加的大提琴协奏曲,相信无论属古典乐迷还是音响发烧友,不期然都会想起 Jacqueline du Pr
的经典版本。无可否认, Jacqueline du Pr 在 John Barbirolli
指挥棒下与LS0伦敦交响乐团合演的1965年录音版本神圣不可侵犯,而也就是她惊为天人的演出,使这首大提琴协奏曲广为人知,只不过作为大提琴演奏者纵使明知珠玉在前,又有那一位不希望在其职业生涯中演出甚至录下文尔加这首名作呢?就好像是分别在巴黎和伦敦都赢得大提琴奖项的
Gabriel Schwabe 便向这首大提琴名作予以技巧和演译上的挑战,在 NAXOS
这张唱片中他把艾尔加这首感情起伏翻天覆地之作,理性与感性相互平衡地辅以扣人心弦的表达,而且在 Christopher Ward 指挥
ORF 维也纳广播交冬乐团的互相合下, Gabriel Schwabe
的演更觉如鱼得水,充满哲理性的大提琴声效表达,使作品感性洋溢之余,整体结构更趋紧凑有力,加上今次录音意想不到地精彩绝伦,生动活泼而色彩鲜明的声音效果,把大提琴音色和弦乐团营造出来的强烈对比,充满戏剧性地完满表达,乐句华丽优美的同时,作品中千变万化的豊富层次亦刻划得井然有序,第二乐章在这方面的表现最是显得淋漓尽致,而由弦乐国、单簧管、巴松管和号角并然有序伴随着大提琴充满感情的首乐章演出,凝聚起的要郁伤痛气氛,所具迫力更在一开始时便导引我进入沉思境界。
至于相对于艾尔加大提琴协奏曲而言不为人注目的 Frank Bridge 作品《 Oration ( Concerto
elegiaco )》,其费内藏不少戏剧性元素,而 Gabriel Schwabe
亦透过深思熟虑的表达,把各个重点悉心细意地发掘出来。由于此作造句奇异独特,不妨留意大提琴声效表现就像是个宣扬和平的演讲者,而爱幻不定的弦音则有时像低泣,却又似是在哀鸣,似乎是要把战争为人民和载家带来伤痕累累的痛苦后果提出强然控诉。
文 钟启源
本文辑録自【音冬技术】2022年2月号第485期
=========================================
克里斯托福沃德(Christopher Ward, 指挥)
克里斯托福沃德毕业于剑桥大学和伦敦市政厅音乐及戏剧学院。搬家至德国前,在苏黎世歌剧院他曾是国际歌剧工作室的其中一员。2005年于德国开始担任指挥家和卡赛尔国立歌剧院的导师。从2014年起,他于萨兰邦立歌剧院担任指挥,并且同时开始在汉堡国立歌剧院、
Deutsche Oper am Rhein、柏林喜歌剧院、布拉格国家歌剧院和布雷根茨音乐节多次亮相担任客席指挥。
舒瓦贝(Gabriel Schwabe, 大提琴)
德国著名青年大提琴家,近年来古典音乐界的新秀。他曾折桂费尔曼大提琴大赛、罗斯特波洛维奇大赛大奖。作为一位独奏家,他还曾与包括伦敦爱乐乐团、NDR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内的多个乐团合作演出。2010年,舒瓦贝在伦敦威格摩尔音乐厅举办了个人独奏音乐会。2015年,与NAXOS签署了独家录音合约,并于同年发行首张独奏专辑--《布拉姆斯大提琴奏鸣曲》。
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ORF Vienna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
维也纳国家广播交响乐团是隶属于奥地利联邦政府的唯一国家级交响乐团。
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每年为金色大厅和维也纳音乐厅各提供一组音乐会。由于它多年高超的演奏水平以及良好的合作精神,自2007年,乐团被聘为维也纳剧院的歌剧管弦乐团。乐团常常参加国内外的大型音乐节,如萨尔斯堡国际音乐节、维也纳国际音乐节、施泰恩秋季音乐节以及维也纳现代音乐节。近年来,长于巡回演出的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远行日本,叩访南美,在欧洲范围内更是频繁巡演。
These two masterpieces are shadowed by the events of the First
World War. Elgar’s Cello Concerto, an intensely poignant,
reflective and individual musical statement, has enjoyed unflagging
popularity among musicians and listeners for over 100 years. By
contrast, Frank Bridge’s Oration (Concerto elegiaco) remained
unperformed for decades after its early hearings. Yet it shares
spiritual affinities with Elgar’s work and serves as a funeral
address of huge solemnity and narrative power in its outcry against
the futility of war.
曲目:
1-4. Edward Elgar: 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 85
(1919)
1. I. Adagio - Moderato 00:07:13
2. II. Lento - Allegro molto 00:04:25
3. III. Adagio 00:04:11
4. IV. Allegro - Moderato - Allegro ma non troppo
00:10:31
5-12. Frank Bridge: Oration (Concerto elegiaco) (1930)
5. Poco lento - 00:05:26
6. Allegro - Allargando - Meno energico - Poco largamente -
00:04:02
7. Ben moderato (poco lento) - 00:04:02
8. Allegro giusto - 00:04:08
9. Cadenza - 00:01:53
10. Allegro - Meno energico - A tempo, energico - Allargando
poco animato - 00:02:40
11. Lento - 00:05:05
12. Epilogue: Andante tranquillo 00:02:30
有需要唱片或数据的乐友请联系:
微信:hanyolin
微博关注号:桃源音乐
微信:hanyolin
微博关注号:桃源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