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代十国的瓷器怎么看?

(2017-07-16 12:14:22)
标签:

娱乐

文化

历史

收藏

图片

五代定窑白瓷高足杯,现藏于定州市博物馆

五代十国期间,虽然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但南北各地仍然烧造出了一些名瓷佳器,尤以浙江越窑、陕西黄堡耀州窑与河北定窑商品为代表。其制造技术与唐末、北宋初相接受,商品在外型、装修、釉色、釉质及支垫烧技术方面密切关联,一起展示出新的面貌与个性。 
 

 ▌外型技术与特征 
  

五代十国期间,跟着烧造技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前进,窑工们已能充分利用瓷土柔韧、延展性能烧制出各种新颖别致的外型,使得这一期间的瓷器逐渐脱节唐代浑圆厚重之风而变得精巧俊美,胎体变薄,曲线柔软,富于改变。如: 
  1.高足杯,多为花口,深弧腹,高圈足外撇,给人以饱满向上之感,颇具艺术感染力。

  2.碗、盘、碟类,亦多为花口,分五瓣花口、六瓣花口、七瓣花口与十瓣花口等,有的腹壁压印棱线,颇似唐代金银器的瓜棱腹。 
  3.套盒,北方以黄堡耀州窑址出土标本为代表,分圆形、五曲形、八曲形与十曲形等形制,普遍于足外壁镂刻壸门装修。南边越窑以浙江省临安市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完好器为代表,形制为倭角四方形,方足外壁四面亦镂刻壸门装修。

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17-07/2017-07-14/2017-07-14_104232201.png

五代越窑青瓷套盒,1996年浙江省临安县小巧镇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现藏于临安市文物馆

  这些青瓷套盒,不管外型工艺还是装饰细节均与1987年陕西省西安市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银套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堪称是仿金银器的杰作。而从出土《衣物账》的记载及考古开掘陈述资料可知,这类套盒也称“波罗子”,应是宫殿宴会上用于盛放果品的器皿。 
  4.执壶,形制秉承唐代又有很大改进,颈部加长,腹部增高,长曲流替代短直流,新出现倒装执壶与螭龙首流执壶,使得外型变优美的一起也更契合实用性规划原理。

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17-07/2017-07-14/2017-07-14_104215135.png


五代邢窑白瓷螭首执壶,现藏于邢窑博物馆

  此外,还有盏、盒、唾壶等,也都是在遵从瓷器自身艺术开展规律一起活跃学习金银器艺术元素,凸显出富丽尊贵之美。 
  ▌瓷釉工艺与特征 
  五代十国期间瓷釉继承唐代,虽釉色种类方面没有明显变化,仍以青釉与白釉为干流,但二者并行开展中均在釉色与釉质上获得很大前进。 
  其间,青釉以越窑和耀州窑为代表。越窑青瓷因处于开展高峰期而质量极佳,青釉的釉色多青中泛灰,高量的上乘产质量地莹润,釉面光亮,色彩沉稳,给人以宛转之美。因多为皇室所专用,故有“秘色瓷”之美誉。而黄堡耀州窑青瓷虽为后起之秀,却也因在胎上施白色化装土而使釉色浅淡,青中泛白,给人以淡雅安静之美,被称作“天青釉”。 
  白釉以定窑和邢窑为代表。定窑白釉质地细腻,釉色皎白,釉面光润,变成这一期间的白瓷模范。邢窑因正处于式微期而使得白釉质量欠佳,胎釉显粗,釉色不够皎白,呈色白中泛黄。别的,根据最新考古开掘材料可知,这一期间的河北磁州窑开端烧造黑釉瓷器,商品色黑如漆,颇具地域个性与特征。 
  ▌装修工艺与特征 
  五代十国期间瓷器大多光素无纹,而是以纯洁的釉质与优美的釉色制胜。虽然这么,也不能忽略那些带有装修的瓷器。如从装修技法与图画内容方面归纳剖析,这一期间的划花、刻花、浅浮雕和彩绘瓷器也颇具时代特征。 
  1、划花,越窑青瓷运用较多,线条纤细流通,极具艺术感染力。多见划花荷叶纹,一种是以旁边面半开式构图方式打开,首要施于碗与海棠杯两种器物上;另一种是以辐射线构成圆形荷叶覆盖于盒盖顶部。耀州窑青瓷也有所运用,多见划花云纹、水波纹与忍冬纹,图画简略,规划疏朗,皆为二方接连式,全体感强。 
  2、刻花,耀州窑青瓷运用较多,技法精深,线条尖锐,图画凸起,具有浅浮雕作用。体裁以花卉为主,花头硕大,阔叶肥满,姿势生动,绘声绘色。首要被施于壶类器物上。越窑青瓷也有少数运用,但图画较为简略,多见莲瓣纹,首要被施于盒盖上。通常是在盖面基地戳印小圆圈代表莲蓬,外围则刻多层莲瓣,叶片宽厚肥硕,赋有生气。

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17-07/2017-07-14/2017-07-14_104202227.png

五代耀州窑天青釉刻花倒装执壶

  3、浅浮雕,运用极少,只发现于越窑青瓷。以杭州玉皇山五代天福七年(公元942年)钱元瓘墓出土的一件越窑青瓷盘口壶为典型代表,器身上浅浮雕龙纹,龙身凸起于器物外表,生动形象,且颇具立体作用。 
  4、彩绘,因各窑源于不一样的技术传统而个性迥异。如越窑青釉褐彩满意云纹罂,图案精美,个性细腻,色彩沉稳。长沙窑青釉褐彩鸾凤纹枕,因正处于窑场式微延续期,故彩绘作用欠佳,彩釉联系不牢,剥釉景象严重。登封窑白釉绿彩执壶,色彩鲜明,装饰性强。 
  ▌支垫烧技术与特征 
  五代十国期间支垫烧技术也是继承唐代而又取得长足进步。这一期间尤以碗、盘类为代表遍及运用支垫烧法,同时因每个窑场运用的支垫东西有别而在碗、盘上留有各种形式的烧造痕迹。 
  如:越窑青瓷碗、盘因采用支钉垫烧,故器物外底或足面上常留有7个、8个或10个数量不等的支烧痕。

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17-07/2017-07-14/2017-07-14_104149870.jpg

五代越窑青瓷花口碗外底支钉痕,1996年浙江省临安县小巧镇五代后晋天福四年(940年)康陵出土,现藏于临安市文物馆

  耀州窑天青釉碗、盘,先是选用三支钉烧,故在器外底或足底留有三个支钉痕;后又选用石英砂支烧,故在足底留下三小堆砂粒托珠痕。 
  定窑白瓷碗、盘因选用垫饼垫烧,故器物内外满釉,足端因刮釉而露胎。 
  此外,这一期间的湖南岳州窑青瓷碗、盘也是选用支钉垫烧,故器底部留有4至6个小而圆的支烧痕。而景德镇湖田窑青釉碗、盘多选用支钉叠烧,故除了器物内底留有10多个扁条形支钉垫烧痕外,外底及足端也留有10多个支钉叠烧痕。 
  上述这些因支垫烧方法不一样而在器物上所留下的各种痕迹,也正是咱们今日判定五代十国期间瓷器的主要依据之一。 
  最终值得注意的是,五代十国期间有些瓷器外底划刻有“官”“新官”等字样,它们应是当地窑场专向官府进贡而烧造的高级瓷器,不仅品质极佳,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性,且关于研讨其时瓷器的供奉准则也有着主要参考价值。

http://www.cnarts.net/uploadimages/cweb/news/2017-07/2017-07-14/2017-07-14_104136849.jpg

五代耀州窑青瓷碗底残片上的“官”字款,现藏于耀州窑博物馆

http://s13/mw690/006TDtayzy7cGxasw3O8c&690
http://s15/mw690/006TDtayzy7cGxFqDSede&690
古董艺术品鉴定出手 联系梁总 1768819874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