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吴琚《禀报帖》原文及赏析

(2021-08-04 04:58:40)
标签:

古玩电商交易平台

古玩寄卖平台

寄藏

田园玉翁

艺术品寄售电商

分类: 字画章刻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吴琚《禀报帖》原文及赏析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平生爱古梅,留守建康时于住所楼下设维摩榻,日日临钟王帖,书似米元章,而峻峭过之。大字极工,董其昌《容台集》云:“今京口北固‘天下第一江山’六大字额,乃琚书也。”吴琚爱好书画诗词,尤为喜爱翰墨,宋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吴琚对米芾书法的热衷也是溢于言表的,从其书迹中即可见一斑。相对于米芾的书法来说,吴琚的书法更为俊逸,运笔较米芾书法内敛,落笔也更为沉稳。

南宋·吴琚书法欣赏

南宋·吴琚书法欣赏


吴琚本幅作品共12行,每行字数不一,共100字。纸本墨笔,纵30.2厘米,横51.2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墨缘汇观》著录为《禀报帖》。

其释文为:“琚伏自廿二日具,禀报之后深虑,旨挥未到,势不容留,遂将牌印牒,以次官权管,姑作急难给假起发。方登舟间忽领,珍染,宠示省札,如解倒悬感佩,特达之意,无以云喻,即星夜前迈矣。瞻望,钧光在迩,兹得以略,切丐,炳照。琚,皇恐拜覆。观使开府相公,尊兄钧席。”

此幅吴琚尺牍整体读来洒脱放恣,轻重缓急非常富有节奏感。因其酷爱米芾的书法,也曾用心研究和临习,因此我们先来回顾一下米芾书法的特点。米芾书法多变,也曾习隶、行、楷等多种书体,字体中多流露出明显的师法欧阳询、柳公权的痕迹,但他避免了固有的呆板,而显得险中求变,因而在转折处凸显出十分肥大的转笔。早年的字体比较外拓,结体比较紧凑,晚期的字则显得较为松散和洒脱。

我们的视野再回到吴琚身上。因为身居高位,书法名帖吴琚自然比普通人见得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其书法临习各家并且能直中精髓要处的优点。此幅尺牍虽仅有百字,但足以得见吴琚的书写习惯。吴琚的结体比较紧凑,字间结体的处理很是精妙。单个字体的书写比较耐人寻味,字形上略微呈现出向右倾倒的斜势,且粗细的变化也比较适当,应当是笔尖蘸满墨汁,随着书写的进行,笔尖的墨汁逐渐减少,可谓一气呵成。但是有些单字也有浓淡的变化,应当是作者个人的控笔精妙使然,比如“登”“开”“府”等字于此十分明显。因为是尺牍,所以书写时难免笔随情动,上半部分比较紧凑整体,略显拘束,下半部分比较放松,用笔上更为大胆。

吴琚的大部分字都可以属于“秀美”一类,因为书写本身的美感,所以在欣赏之时也颇为令人赏心悦目。比如“伏”“自”“发”等字,运笔速度非常快,但呈现出来的样子却也面面俱到,非常耐人推敲。吴琚学米字大概是从米芾最具特点的地方入手,可见其观察得仔细和敏锐。米芾在使转的部分比较放松且肥大,有刻意夸张的意向,吴琚在使转中速度较快,往往难以看到转折中的坚硬,而呈现出来的样子也不如米芾那般粗大。吴琚也多临晋人书法,晋人书法中不少人还带有隶书的笔意,这种隶书的笔意,再加上行楷书的用笔,呈现在吴琚的字间则是有些笔画的重按和加粗。这种处理方式可谓匠心独运,也可见其习古人与今人并重的书法习惯。

南宋书法相比北宋,已然少了潇洒和大气,但是南宋皇室多善书,也可见对书法的关注和热爱程度之深。吴琚作为书法名家,身处南宋之时,在遍习各家的基础上,对古人书法有更为个人化的理解,相较米芾等北宋名家,俨然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可见南宋书法对北宋书法的继承和发展。

来源:《中国书画报》书法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寄藏”,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寄卖平台!
“寄藏”,价格透明的古玩电商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邀请奖励,资源变现金!

藏品寄卖,就找“寄藏”!

品牌创始人,艺术品经纪人,本博主微------: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博----客:田园玉翁、寄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