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绍文:90后古董藏家,打破古代与当代艺术的壁垒
(2021-04-12 21:40:54)
标签:
古玩电商交易平台古玩寄卖平台田园玉翁艺术品寄售电商 |
分类: 藏界名人 |
纪绍文:90后古董藏家,打破古代与当代艺术的壁垒
90后收藏家:纪绍文
90后出生的纪绍文,是一位高古瓷器的藏家。
在热衷于追逐潮流艺术的年轻一代群体里,纪绍文显然是一个“异类”。
很小的时候,在祖父的影响下,他就开始了古代艺术的收藏。
18岁,他成了伦敦苏富比最年轻的注册客户。
20岁,他在纽约艺术周期间,拍下了收藏体系中最早的一件宋代的瓷器。并结识了众多西方显赫的艺术古董商:蓝捷里(J.J
LALLY)、怀古堂(Kaikodo)等,成了他收藏古董艺术上的良师益友。
之后的十年里,在全球各大拍卖会上,他买下了几百件高古艺术品。也在收藏的过程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年的收藏,2020年,他与两位同样年轻的朋友,在深圳创办了一家“万一空间”,三位年轻人不按常理出牌,打造一个具有实验性的空间。把他的古代部分收藏与当代艺术家的作品进行结合展示,并希望通过这样的呈现,打破古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壁垒。
2021年1月27日,万一空间推出了开幕之后的第二场展览“虫二”,在这次展览上,能看到许多纪绍文收藏的古代艺术精品。
借此机会,纪绍文向雅昌艺术网及艺术头条介绍了独特又精彩的收藏经历:
纪绍文收藏:唐代
邢窑白釉趴兽柄龙流壶
苏富比最年轻的注册客户
雅昌艺术网:首先可否介绍一下你个人的大概经历?一般90后一代的年轻藏家,更多会选择当代艺术进入收藏。而你的收藏则是从古董领域开始的;最早是如何接触到古董艺术的?
纪绍文:我从小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他们是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家里没有任何的电视、电脑这些电子设备,基本上全是书。他们非常喜欢传统艺术。那时候周末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跟着外公去逛传统的文化市场,买一些旧书、古玩。耳濡目染之下,我开始了解传统艺术,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玩钱币。一是它的数量多;二是价格便宜。5、6块钱,就能买一个乾隆通宝,或雍正通宝。那会儿的零花钱全用在了这个上面。
但更有意思的是,钱币上面有许多年号,每个朝代都不同,所以感觉在触摸这些钱币的时候,也在触摸历史,和那个时代相关的印记。
为了研究我买来的这些钱币,十多岁我买了各种各样与钱币有关的书。了解多了就能发现一些特殊的版,买家可能也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有时候自己还能小赚一笔。初一的时候,我就能为自己挣一些零花钱。这带给我一些成就感,也成了收藏一个很有意思的源动力。
大概在十二、三岁的时候,有一次我跟着外公去逛文化市场,看到了很多古代瓷片,对上面的图案、纹样、文字产生了兴趣,这开启了我古瓷收藏之路。
雅昌艺术网:据说,高中时期,你已经在运营淘宝网站,并且在售卖网站后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这是你收藏的第一桶金吗?
纪绍文:高中时,没有多少钱买东西。为了赚钱,我开了一家淘宝店,慢慢地有更多的钱来买我喜欢的古玩。
2009年,上大学之前,18岁,第一次自己出国,我去到了伦敦,去看苏富比拍卖,当时我第一次注册成了拍卖行的客户,成了苏富比登记的最年轻的一位客户。
在国内的时候,因为价格的原因,我主要是买一些瓷片。第一次去到拍卖会预展现场,看到了很多完整的瓷器,不仅可以看,还可以上手摸。这让我觉得很新奇。
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在拍卖会买东西大约是在2010年,那时我在加拿大读大学。3月份纽约艺术周的时候,抱着学习的心态想去看看预展。
当时看上了一件比较小的宋代的定窑,我依然记得非常清楚,当时花了12,500美金买了下来。
与西方著名古董商之间的友谊
雅昌艺术网:收藏古董艺术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圈子,有没有哪些人或事影响了你的古董收藏?
蓝捷里(J.J LALLY)
纪绍文:在纽约艺术周期间,很多非常有名的美国古董商,比如蓝捷里(J.J
LALLY)、怀古堂(Kaikodo)等,都会在此期间推出一些相关的展览。第一次去,我就接触到了这些非常著名的中国瓷器的专家,他们见我一个刚刚20岁的年轻人,就对瓷器表现出了这样的兴趣,也对我很好奇,很愿意跟我聊天分享。
在跟他们的交流中,我觉得才是我真正走上了收藏的第一步。自此之后,我每年都会在3月份和9月份拍卖季的时候去到纽约,和他们见一见。虽然我不算是他们最好的那一部分客户,但他们很乐意向我分享一些他们的经历和故事,让我非常受益。
除了这些古董商,在收藏的过程中,我还接触到了一些世界上著名的学者,比如任志录老师,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的毕宗陶老师,芝加哥大学艺术馆的汪涛老师等等,这些良师也让我受益颇多。
雅昌艺术网:你认为国外和国内的古董收藏圈子有什么不同?
纪绍文:我觉得整个运营方式是不一样的。国外的古董商可能更偏向于做经纪人的角色;国内的古董商更多的是一个卖家的身份。比如J.J
LALLY、Eskenazi
国外这些大的经纪人,他们会用自己专业知识来帮藏家去构建一个收藏体系。除此之外,他们可能会每年举办一些专题展,然后再进行售卖,这是一个国外古董商很重要的经营模式。国内更多的是一个供应商的角色,藏家需要什么东西,直接把这件东西卖给他。
在全球拍场建立高古艺术收藏方法论
雅昌艺术网:你的收藏经历了哪些阶段?在这些阶段分别有哪些经验、教训、心得可以分享?
纪绍文:在2010年真正意义上踏入收藏中国古代瓷器之后,我开始频繁地去全世界各地看拍卖会。
从2012年开始到现在,几乎一场都没有落下:3月份纽约、4月份香港、5月份伦敦、6月份巴黎,再到9月份开始下一季的拍卖。
所以我真正学习到的收藏心得,就是通过这一场又一场的拍卖会不断地看,不断地研究,逐渐积累下来的。
每一场拍卖会,拍卖行都会提前将图录发给你,通过看图录,可以确定一些你想要的东西。从拿到图录到拍卖预展,大概有半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去研究,做功课,比如查相关的馆藏、出版,了解之前的拍卖纪录,研究它的市场行情等等。
到预展的时候,可以具体去看它的品相,整个的状态。这是我一开始从拍卖会买东西建立起来的一套方法论。对我来说是非常受益的,在买东西的过程中,每买一件,都是在对它的品类进行研究。建立自己对于这些器物的认知,慢慢积累下来,是自我不断学习提高的一个过程。
也因为这一套方法论的建立,让我在收藏高古器物的道路上避免了踩雷。第一是拍卖行的渠道都比较可靠,我自己也从来不会有捡漏的心态,并且在买一件东西之前,会做很多的功课,对它吃的很透之后才会出手。
到了2013年,我在国内建立了自己的桃花源艺术空间,借鉴了国外这些大的古董商的操作模式。通过每年举办展览,来系统地梳理我所收藏的这些高古器物。同时也会做一些交易。
雅昌艺术网:除了古代器物,你还收藏了许多古代乐舞人的雕塑,人物浮雕,可否介绍一下其他品类的收藏?
纪绍文:古代石雕相较而言,比较受西方人追捧,因为他们更喜欢雕塑。拍卖会遇到的时候,我也会选一些自己喜欢的,比如唐三彩、陶器雕塑等,这一部分更多的是审美方面的一种取向。
另外我还会买一些杂件、文房、书画,比如林风眠、朱德群这些大师的作品。我觉得从他们的作品里能看到一些与传统艺术审美上的共性。
十年古董收藏
用独特的视角梳理古代艺术历史
雅昌艺术网:收藏古董的过程,也是对传统艺术不断研究、学习、精进的过程,从不懂到懂,有怎样的心得?
纪绍文:因为我自己对于这些高古的器物本身非常喜欢,所以我会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研究。基本上所有工作以外的时间都花在这个上面。研究古董的买卖,去各种窑址、博物馆、拍卖会······这占据了我生活大部分的时间。可能收藏和工作的占比,收藏还要多于工作,我60%的时间花在了收藏上,40%的时间在工作上。
雅昌艺术网:从第一次在拍卖会买作品到现在已经十多年的时间,经过这些年的累积,目前你的收藏数量是怎样的?
纪绍文的瓷片收藏
纪绍文:目前我有几百件比较完整的器物,包括:玉器、瓷器;瓷器残片可能有上万片。我的工作是做基金,基本上赚的钱都用在了买古董上。从2015年开始,每年都会固定在拍卖会上买几十件。去年一年因为疫情的关系,虽然没有出国,仍然买了跟往年差不多数量的东西。
雅昌艺术网:对已有的藏品有怎样的计划?
纪绍文:虽然我收藏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顺其自然的人,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性,一定要做一个什么样的藏家。我还是最初的发心,就是单纯的喜欢,到现在为止,我对它的热情还是没有改变。遇到一件喜欢的东西,我可能会激动很久,期待能够买到它。
但这十年时间里,随着我的年纪成长,见的东西,买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得不做一些规划,所以我慢慢地梳理自己的一些藏品。我收藏主要体系是在瓷器和玉器方面,我会做一些专题的一些整理。
比如去年我在北京做了一场关于南北朝陶瓷的专题展览“融合之美——魏晋南北朝陶瓷风貌”,这个梳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的学术界都没有系统做过。大家一想到南北朝的艺术,首先想起来的就是石雕,或者佛造像,陶瓷在南北朝是非常不起眼的,因为那时候是陶瓷的初创期。但我们做了这个展览之后发现,其实南北朝时期是陶瓷艺术非常璀璨的阶段,它有自己有非常独特的面貌。我还专门出了一本小册子,把南北朝陶瓷艺术的面貌梳理出来。
未来我可能更多还是想去做一些更专业化的细分的东西,可能会关注一些很有意思,大家都还没有关注的点,慢慢的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梳理出来。
所谓民间收藏,其实应该是与官方公立美术馆的展览互相补充的。可能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会做一些比较宏大题材选题角度的展览,或者在一个比较大的历史观的框架下去做一些展览,作为私人收藏或民间收藏,我们没有这么强的国家资源调动能力,也没有这么大的财力去参与一个非常宏大的选题,但是我觉得可以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可能比较小,但是也很有趣的,在公立美术馆的展览之外做一些补充、梳理。这可能是我在未来几年的一个规划,也是我的一个目标。
从古董收藏中获得文化认同
雅昌艺术网:目前古董艺术市场怎么样?从你开始收藏到现在古董艺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纪绍文:高古器物在2015年之前在国内的收藏人群是比较少的,在香港、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比较多一些。但2015年之后,国内藏家群体明显在慢慢增多,收藏喜欢中高古艺术,尤其在高古瓷这个板块领域里面的藏家越来越多,尤其是最近这两年,我觉得是一个几何倍数的增长。
从我个人的体会而言,有两个数据可以直观的体现,以前在市场上找东西是比较容易的;但现在要以之前的价格买一件东西已经买不到了,这就说明找东西的人增多了,给出的价格也比以前高了。而且这不是个例,慢慢地在成为一种常态。很多原来只收明清瓷器和近代书画的藏家,慢慢地都开始收藏高古的东西了。
雅昌艺术网:你认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纪绍文:从我的观察来看,可能是参与的主体人群慢慢有了变化。比如我周围这些朋友,他们普遍是70、80后,甚至90后,受西方教育比较多,很多都是留学回来的,现在都从事互联网、金融、高科技这一类产业,和之前艺术品的参与人群可能不太一样,他们的审美更喜欢比较素雅,同时还比较有文化价值或文化符号的一些东西,尤其是器物背后的文化内涵。
比如他们喜欢宋代,对宋代的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由此可能会开始收藏宋代的瓷器。
古代器物的收藏,首先我觉得是一种文化认同感,这对我们华人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这代人其实对我们的历史文化认同感是很强的,虽然说我们从小是吃肯德基汉堡,喝可乐长大的,可能同龄人大部分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但恰恰是我们看了很多国外的文化和艺术以后,回过头来再看,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是有非常强的文化认同感。收藏中国的艺术品,最重要的其实是收藏那段历史、文明,或者当时非常优雅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最强烈,最直观的需求。历史是非常空洞,由文字描绘的东西,但是你收藏的这些器物,会发现历史和你发生了关联。
很多在文献上才看到的东西,比如宋徽宗时代的汝窑,可能在你迈入收藏以后,在你触摸它的那一瞬间,就与900年前的宋代发生了最直接的关联,从而产生一种文化认同,我觉得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雅昌艺术网:通过古董收藏获取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获得一种“文化认同感”,可能代表了像你一样年轻一代古董收藏家的特点?
纪绍文:通过这些古董,你可以去看到很多的历史,带给你很多的思考。所谓的“以史为鉴”,我觉得在古董上是最能够体现的。历史不单单是那些所谓的故事,或者通过文字记录的一些事件。通过触摸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证,不断地去深入了解,会带给你很多启发。
就像我做南北朝瓷器展览的时候,在没有了解和研究之前,可能会认为南北朝是一个非常残忍杀戮的朝代,无数的政权在更迭,但是那个时代留下的艺术品却非常的优雅,因为它是中原与西域的文化艺术融合下产生的。这带来非常强烈的反差感,和你之前认知的南北朝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
这也会让你联想到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整个时代是非常开放和包容的。其实任何一个社会,只有保持这种开放和包容,不断吸纳别人的优点,才能带来文化艺术上的大繁荣。
在收藏古代器物,研究古代历史的同事,也会带给你很多关于当下,甚至未来的思考。这也逐渐成为我收藏古董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万一空间”的创办
雅昌艺术网:2020年,你与两位朋友一起,三个人合伙在深圳开了一个艺术空间:万一空间,当初为什么想到要做这样一个空间?
纪绍文:我们三个人原本就认识,2019年,有一次我们在北京约着一起吃火锅,聊起各自做的事情,三个人中,一个人关注当代艺术领域,一个人是做艺术研究,展览策划,而我是收藏古代艺术。
聊着聊着,我们都觉得,为什么不可以尝试将各自在做的事情结合起来做一个空间?于是2020年11月,万一空间在深圳开幕了。
空间成立以后,我们三个人分工也很明确:我负责古代部分的运营、选品;另外一位合伙人胡霁文(Ian)负责当代艺术部分的艺术家合作与运营;而袁琪则负责整个展览的策划等。
雅昌艺术网:万一空间与许多专门经营当代艺术的画廊不同,除了经营当代艺术,还加入了你收藏的古代艺术部分。是如何确定这一定位的?
纪绍文:我觉得万一空间要做的是弥合古代和当代的边界。我们做的不是像一个单一的画廊或者单一的古董空间,包括我们做的展览,一半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半是古代的作品,包含了多种媒介,有影像、雕塑、绘画、古董陶瓷、玉器、传统书画,甚至家具,装饰艺术等等。
之所以想做这样一个空间,是我们认为所谓的当代艺术和古代艺术其实是没有边界的,他们都是艺术,只是艺术表达形式不同,任何所谓的古代艺术,在过去其实都是当代艺术。
我们就想做一个实验性的空间。在我们认识的藏家中,不仅有古代艺术的藏家,也认识很多当代艺术的藏家。从我们举办的开幕展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发现有一个买当代的藏家,也买了我们一件古代作品,还发现之前只买古代艺术品的很重要的藏家,买了我们一件当代的作品。能够实现这种跨界的购买,这点是让我们挺骄傲的。起码在藏家的角度,已经在打破“古代与当代艺术之间的壁垒”。
雅昌艺术网:1月27日,画廊推出了一场名为“虫二”的展览。其中能看到很多你收藏的古董艺术,这个展览主要希望讨论什么?如何选择展览中参展的古董艺术以及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纪绍文:这是我们空间开幕之后举办的第二次展览,主题叫“虫二”,此次展览为万一空间依托“道”思想“一二三”系列启动展的第二个板块。是一个的浪漫的主题,它里面有一个板块是“大唐浪漫”,因为唐代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可能是最浪漫的时代。
除了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还有它本身艺术上的一种雍容富贵和包容万象的气魄,包括唐代艺术品崇尚色彩、装饰、雕琢的特点,以及大气、包容的艺术风格,都体现了大唐的浪漫色彩。
展览中最特别的就是一对唐代的舞蹈白陶俑。这是去年我纽约苏富比拍下来的。这对陶俑的收藏传承显赫。它最早是上世纪20年代非常重要的上海传奇古董商卢芹斋的旧藏,后来他卖给了美国的一位收藏家,这位藏家去世之后,被堪称中国古董教父的安思远先生所收藏。1988年,安思远将它卖给了美国很重要的一位藏家:欧云伉俪,之后他们又把这对陶俑捐给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在2019年的时候,因为资金问题,通过委托在苏富比出售这件作品。我第一眼看到以后就觉得非常的漂亮,本身它整个的姿态,包括它的开脸、神态都非常的美,呈现了一种大唐的雍容华贵,又非常的曼妙的一种姿态,这是很浪漫的一个状态。于是我把它买了下来。
这对舞蹈陶俑是目前发现非常罕见的一件古代雕塑,它们应该是身份显赫贵族的陪葬,同时它又反映了当时唐代的乐舞文化。所以不论从历史价值还是从艺术价值,以及传承记录来看,都是无可挑剔的,这是我们这次展览古代部分比较有亮点的一件器物。
雅昌艺术网:作为一个年轻画廊,运营中是否有遇到什么样的困难?
纪绍文:首先我觉得我们还不能将它定义为一个画廊,一个艺术空间可能比较准确。我们不仅仅卖当代艺术、古董,还可以卖一些中国家具,一些装饰,未来还会和一些设计师品牌合作,可能还会卖一些设计师的首饰或者服装。我们所经营的艺术其实是没有边界的,不敢说这是一种创新,但这对我们而言,肯定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我们面临的困难可能是所有的初创企业或艺术机构都会面临的,甚至可能更多。比如在运营上,我们空间所在位置是深圳的一个艺术中心,平时的人流量就很大,周末甚至会出现排队的情况,给我们日常运营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包括如何来做展览等等。虽然困难很多,但我们慢慢的在改进。
雅昌艺术网:就你个人而言,未来可能会触及当代艺术收藏吗?对你们三位年轻的画廊主而言,未来运营这一家画廊的目标是怎样的?
纪绍文:看到喜欢的当代艺术品,我也会买。如果收古董是收藏过去的话,收藏当代艺术我更多的会看未来,通过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去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是我非常感兴趣的。
未来,对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够完善好自己的收藏,踏踏实实把专业的事情做好,能够帮助藏家去完善他们的收藏。
对空间而言,我们希望努力去呈现高质量的展览,发挥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愿意参与到艺术市场或收藏中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寄藏”,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寄卖平台!
“寄藏”,价格透明的古玩电商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寄藏”!
品牌创始人,艺术品经纪人,本博主微------信: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博----客:田园玉翁、寄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