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玉识趣15:千仓百孔假蚀斑,莫认浮云遮望眼

(2021-03-08 14:49:49)
标签:

古玩电商交易平台

古玩寄卖平台

寄藏

田园玉翁

艺术品寄售电商

分类: 古今玉翠

  古玉识趣(15):千仓百孔假蚀斑,莫认浮云遮望眼
一夫之

红山玉勒子
藏友帖出红山玉勒子一枚,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获得“老玉,风化自然,沁入骨,熟旧温润”等一片赞叹。且转发帖图(图1),容细细品来——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b275d7b11f574e12bf9d6e3cd8ef8829.jpeg图1

打光图远看确有几分“熟旧温润”感,于是几乎一致评为到代老玉,甚至有老玩家都认为“蚀斑灰门沁一目了然”,老玉无疑。

鉴真原因大约有二:一是“标准的云雾沁和蚀洞”;二是“老化皮壳”。

果真红山?

且慢且慢,还容细细辨来。再转帖出藏友发的玉勒细节图(图2)——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a64ab942e7dc4b039f6500ce6fced197.jpeg图2

细察:

1、原来白色非是“云雾”沁,而是玉料自带白斑(参见《古玉学步(30):玉石自然色纷呈,切莫见色就认沁》);

2、虽然蚀洞斑斑,但洞口非原始自然态(参见《古玉学步(3):图说古玉土蚀结晶不可仿》),齐平的洞口说明洞被切过了

再察(图3):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152783e473ba45588ce376c034fc6fbe.jpeg图3-1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0810/1ebf3f6a4bf2412cad597bd2328442f1.jpeg图3-2

图3解读:

1、洞口留切削打磨痕,说明作工在蚀洞后,此洞非彼洞、此斑已然非彼斑了;

2、打磨痕遇腐蚀区域则重,遇非腐蚀区域则轻,说明打磨在蚀洞后。

3、至于皮壳,灯光角度不同也能拍出漂亮的“皮壳”效果,近图细观,糙皮不见壳了。(寄藏:这种照片是内行拍摄的,柔光效果非常好,有人把这种蒙人的照片叫做“神仙照”

虽然确实是千仓百孔老化陈旧,但却已非工上自然态(参见《古玉学步(27):如何理解古玉质变自然态》),应该是用河磨老料仿红山

还有很多系列同类藏品,估计虽然出厂日期不一,但取料和生产厂家大致相近;藏友发图意却在“希望通过这些细节,能让一些玉友走上正轨”......

用风化严重的带皮老料仿古玉,最易打眼,风化严重的玉料有些还有类似次生物晶体的现象(其实这只是由于风化严重,加工后表面结构松解的晶体罢了),套用一句俗语,是为“辨高一尺、仿高一丈”吧。

有位藏友归纳的很到位,暂且拿来:

河磨玉,大名鼎鼎!要不是它成为高仿古玉的主流玉材,也不会成为古玉爱好者的心头梦魇。我见过好多好多自认为已经是高手的藏友,对着买入的河磨玉仿古件沾沾自喜、如获至宝,旁观者只敢扼腕叹息,不敢喊醒午间之梦,只怕他或对你嗤之或对你白眼(《河磨玉的作假大曝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寄藏”,专业的古玩及现代艺术品寄卖平台!

买家、卖家、爱好者三方共赢的平台!欢迎藏友加盟创业!

藏品寄卖,就找“寄藏”!

品牌创始人,本博主微------:dushitianyuan01(都市田园拼音+01)

博----客:田园玉翁、寄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