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教学设计
(2019-04-14 12:04:07)分类: 教学展示 |
《松 鼠》 教学设计
盘河镇中学
学习目标:1、弄清课文合理安排说明的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情分析:
法国作家布封写的科学小品文《松鼠》安排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位居单元之首,是教读课文中的重点篇目,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本课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初中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心理特点,参照学生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合作交流学习课文的语言特点: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掌握课文主旨寓意。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
以播放《冰河世纪5》预告短片视频的方式,导入课题——松鼠
设计意图:这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要学的内容与动物有关,同时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为下面的学习《松鼠》这篇课文创设了良好的氛围。
二、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完成以下要求:(多媒体出示)
1、
驯良
圆锥
2、作者简介:布丰(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虫类史》、《自然的分期》等部分。
3、文中第一自然段能否把漂亮、驯良、乖巧这三个词的顺序调换?为什么?(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的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联系生活和课文理解疑难词语,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接着,带着问题思考松鼠的特点,有利于更好的了解松鼠这种动物;最后在自主思考基础上,引导他们与别人学会交流自己的想法,分享学习成果。这样不仅注重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也充分发挥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精神,真正的转变到了“我要学”的学习方式上来。
三、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指导正是由于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尤其是把松鼠拟人化了。)
2.请找出文章中让你觉得松鼠很讨人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与大家交流一下?(个人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我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白语文课语言文字的学习优于生物课的简单粗暴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议一议文中生动形象的词句。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地完成了本课的学习目标,突出了本课的重点,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正真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同时,学生也很好的掌握了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为更好的学习后面课文打下基础。
四、
对于这些可爱的野生小动物,想要保护他们,我们可以怎么做呢?你想对人类说些什么呢?
(先播放视频《梦》——野生动物保护电影节动画短片,学生思考并讨论、小组代表发言、展示成果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首先采用播放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电影节动画短片视频”的方式,从情感上拉近学生与野生动物的距离,换位思考,感同身受意识到人类目前的某些恶虐行迹。从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讨论学习中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又很好的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学会去关爱和保护我们的野生动物,努力去做一些有关环保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创新精神。
五、教学反思
这些是我在之前备课中的想法,在整堂课的教授过程中也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但是课后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抓重点词语、句子方面把握的不太好,学生回答完问题应该注意适当的引导。还有,如果让学生课前再搜集一些有关松鼠的资料,对松鼠会有更深刻的了解,也许效果会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