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2018-06-21 15:58:04)分类: 专题主讲 |
如何让学生成为班级的小主人?
区二中:杨美丽
在现代教育的理念中,已经开始将关注的视野延伸至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班级整体层面上,强调对每一位学生具体而完整的关怀,从而弥补以往班级过于注重整齐划一而忽视个体差异的缺陷。所以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使任何一名学生都能够找到自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在传统的班级概念中,班主任是检查者、评价者、监督者、管理者、指导者、组织者......整个班主任工作做起来非常的艰辛,学生的主体性也被泯灭在班主任的事必躬亲当中,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没有得到锻炼,主人翁意识也没有得到培养。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重要的不是自己事必躬亲去管理班级,而是通过运用各种班级管理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形成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班级的“小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因此,班主任应给学生提供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机会,让学生自我成长。新课改要求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这一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必须改变一人实施管理、学生被动接受管理的局面,建立起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班主任总体负责并监督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班级是一个大集体,是每一位学生汇集而成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班集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班级最有效的管理莫过于让学生自己管理,学生自己管理不但可以免去教师疲于事务、分心教学之苦,而且可以收到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之功效。因此,要实现学生自主管理,教师,一是要善于“引导”; 二是要注意“放手”。
一、要善于“引导”,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班集体的良性发展就需要良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要让学生树立“班级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这就需要班主任积极引导。要让学生明白: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极其重要的一份子,班级体的好与坏,都与自己息息相关,只有共同努力,多做班集体有利的事,不做对班集体有害的事,积极为班集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新开学的第一周要组织学生开展学前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行为准则》,让学生明白什么能做,什么行为有损班集体的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做法就是,引导学生改变观念,让每个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涉及班级的事情时,必须要把“我”改为“我们班”,目的让学生时刻记住,自己是班级的一员,约束自己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主题班会、黑板报和学校的集体活动,在学习中、竞赛中、交流中,不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教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班级荣誉带来的快乐。
二、要注意“放手”。
要提高学生的管理和自我管理能力,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到教育活动和班级管理中来,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管理潜力,还可以促进每一位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实现自我发展。为了让学生都有当班干部的锻炼机会,我实行“轮流班干制,争相当班委”。即以一个学期为期限,每个学期在全班学生中选取部分学生担任班干部,让全班学生来评价,看是否能继续担任,实行竞岗式制度。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管理班级的机会,并在管理班级的实践中提升管理能力,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
不仅要“放手”培养得力的班干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协助班长将班级管理的具体工作尽量安排给每一位学生,明确每位学生的工作职责,做到各司其职。例如管理图书的学生,必须保证图书流通与归还;负责管理班上多媒体的学生,要做到禁止同学破坏投影器材,帮老师连接电脑和投影仪。每个学生负责其中一项工作,既不会吃力,也能体验到参与班级管理的成就感,找到自己的地位,主人翁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学生干的也开心,老师也乐得轻松。这样也能让自己从班级管理的繁杂琐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身到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班级管理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将以高度的责任感,立足本职工作,放眼未来, 致力于班级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工作,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管理班级的小主人,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会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