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豳风·七月——季节物候诗

(2022-11-19 20:26:48)
标签:

历史

文化

历法

诗经

《豳风·七月》是《诗经》中一首长诗,其特别之处在于除了错落排列的月份之外,还在三章中出现“一之日”~“四之日”。毛传:“一之日,十之馀也;一之日,周正月也。”这里有两种说法:一说“之日”为十之余,则只能到“三之日”,因为一般年份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而诗中“二之日”后就“卒岁”了,没有闰月。二把“月”认作夏历的月,把“之日”认作周历的月,学者多持此说,流传至今。至于周历的月为何只到第四个月,无人追究。笔者认为,“之日”只数到四,是指每年四季之中的日子,配以月份,说明四季气候的变化。

豳,是周民族的发源地,《豳风·七月》反映了周人早期的社会生活。现代学者大多称《豳风·七月》为“农事诗”,细读此诗,其实是“物候诗”,农事只是物候的一部分。诗中只有三至十月,因为冬天的物候基本没什么变化。

 

第一章: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全篇以七月开始,然后跳到九月,因七月为太阳光最强烈的月份,天气最热,如同流火。诗篇一至三章均以“七月流火”开始,说明本诗的主题为火热的太阳,以及她造成的气候变化。九月之后,接着两个“之日”,然后“卒岁”。可见当时的“四时”:一之日为秋季,二之日冬季,三之日为春季,四之日为夏季。第四章、第八章将进一步证实此说。

本诗四季的排序,说明了“年”和“岁”的不同。甲骨文的“年”字由上禾下人组成,以人负禾之形意指收获谷物。因此秋收之后,即为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是早期的农历。而“岁”根据岁星(木星)的位置确定,是天文历,后改用太阳回归年确定。《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日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周历和夏历的差别在于一年的起点不同,周人在豳地以耕种为生,自然根据庄稼的周期划分时间。现在都是“春种秋收”,以春为起点没问题,但豳人是在收获后马上播种,让种子在地里过冬。本诗第八章有“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放在十月“我稼既同”之后,“亟其”二字说明时间很紧迫。因此豳人把“一之日”放在秋天,是很有道理的。毛传“一之日,周正月也”说对了一半,日不是月,只能说“一之日是周正月开始的那一天”。我国古代三历并存,岁为太阳历,月为太阴历,四季的划分及后来发展出的二十四节气为农历。现今二十四节气已经用太阳历进行精确的计算,两者互相结合在起了。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觱、栗(又作篥),古代管乐器。觱用牛羊角制作,篥用竹或芦苇制作。后来称竹制管乐为“觱栗”。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耜,木犁也,原始翻土农具。于耜,大约是春天下地前举行的仪式。举趾,抬起脚,应当是跳舞礼神。作诗往往用“互文”,四个时间、四种活动分开写,但未必是一次只有一种活动。

馌彼南亩:馌,一种祭祀活动;南亩,相当于南郊,祭日的方位在南。《周礼·春官·甸祝》:“师甸,致禽于虞中,乃属禽。及郊,饁兽,舍奠于祖禰,乃敛禽。” 郑玄注:“饁,馈也。以所获兽馈於郊,荐于四方羣兆。”

田畯至喜:当为“田竣致饎”田,田猎也;郑玄笺:“喜,读为饎。饎,酒食也。”田猎结束,献上酒食,也是一种祭祀活动。

 

第四章:四月秀,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豣于公。

第二章讲“春日”,第三章从“蚕月”开始,写桑蚕女功。因为开头有“九月授衣”,所以先写女功。第四章从四月开始,不同的物候,起止的时间不同。秀葽,当指树木发芽、开花;蜩,蝉也;获,表示捕鸟;萚:落叶。四月树木完全返绿,五月树上有蝉鸣叫,八月树上可以打鸟,十月开始落叶。

一之日于貉:貉,表貉也。古代田猎或出征,于阵前或营前立望表以祭神,谓之表貉。《周礼·春官·肆师》:“凡四时之大甸猎祭表貉,则为位。”郑玄注:“貉,师祭也。”

二之日其同:同,出征前集合人马也。秋收之后开始田猎,冬天出征,这是古人的传统。

古人的活动与物候紧密相关,写某月时主要讲物侯,写某“之日”时主要讲人的活动,先写女子,后写男子。

 

第八章:二之日凿冰沖沖,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第五、六章写昆虫和农作物的物候,分别从五、六月开始。第七章写九月后的收获和室内工作。第八章总结,从“二之日”开始,没有“一之日”,但一之日隐藏在最后几句中。

二之日凿冰沖沖:冬天储存冰块,到天热时使用,这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温度调节方法。

三之日纳于凌阴:纳,取也,如“娶妻纳妾”;凌阴,储存冰的地窖。开春之后,就可以打开冰窖,使用冰块了。《周礼·天官》:“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春始治鉴,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冰鉴,古代盛冰的容器,即冰箱。

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蚤,同“早”,早朝也。夏天到了,一大早起来祭祀神灵,献上羊羔和韭菜。

(一之日)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跻,登也;公堂,祭祀庙堂;兕觥,一种青铜酒具。十月清理完晒谷场,新的一年开始了,祝愿伟大的太阳万寿无疆!

全诗“之日”和“月”的对应关系,是以当时的季节顺序号为根据,用春、夏、秋、冬表示季节,不好说当时没有,至少诗人用不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