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2019-02-18 17:46:02)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分类: 建筑1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山西古建筑数量居于全国各地首位,虽然,长期以来大同观音堂声名不显,无论外地游客还是本地居民大多不甚了然,好在,随着云冈石窟和古都平城的日渐发展以及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宣传不断推进,能够跻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类,足见自身价值和自身特色所在,不过,大同观音堂的造像和壁画也可圈可点或超越建筑,尤其,主殿的辽代造像以石雕和泥塑相结合,既体现辽代风格,更属于辽代杰作。

一、相关背景:
观音堂位于从古城到云冈的路途中段且紧邻路北,距离两者均不到十公里,周边被称佛字湾或者蛤蟆湾,既源于附近的佛字摩崖石刻也来自以往的蛤蟆精怪传说。因为,观音堂南侧不远处为十里河,自西向东流经附近出现较大河湾,观音菩萨降服蛤蟆精怪就发生在这里,当地文献尤其寺院碑刻还予以记载,能够看出附近民间百姓的浓厚观音信仰。如今,云冈石窟旅游公路刚好穿越观音堂和十里河中间。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观音堂建在一座不高的小山上,依据位置来看,坐北朝南和两进院落并依山修建而逐层抬升,占地面积两千平方米左右。寺院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和观音殿以及三真殿,还有过街楼和古戏台以及东西配属建筑等,布局合理也结构紧凑。人们多纳闷,观音堂山门不在中轴南端而是院落东南,实际上,考虑到观音堂所处山势与河流位置以及过街楼的交通功能等,也可以理解,更何况,中轴布局是佛教寺院与儒家礼制相结合的中国化和世俗化表现,并非古建唯一选项。例如,北方四合院大门常开在东南角,反而是取意于八卦吉位。
观音堂的出现时间,各界看法不太统一,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年间观点被提到较多。主要原因在于,民间百姓传说久远而寺院碑刻记载多样,传统性和习惯性的看法与认识可谓根深蒂固,非专业和非学术的爱好与研究则六经我注,加之古代文献不是没有讹误而口述历史越往后越神话,多种因素彼此交织,我们倒也不必以实证方法去真正苛求。需要关注的是,观音堂几经兴废而多有重建且屡次修缮,特别是明清两代,得以在今天为我们留下这份文化遗存,其中所体现和折射的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更具启发性和借鉴性。

二、寺院概述: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三、清代壁画: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观音堂的观音殿体量不大,面阔三间和进深两间,却也有着满堂壁画用于宗教宣扬和建筑装饰,面积大约七十平方米。根据寺院碑刻记载和壁画风格显露,基本判定为清代作品,尤其,东壁和西壁满壁连环画形式在清代寺观壁画当中较为常见,只是,民间小说或文学名著变成了佛教内容和经变故事,并有榜题和功德主等。其中,东壁上中下十二幅图所绘,为大乘经典妙法莲华经里面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如救七难和解三毒以及应二求等,东壁中层右一图即为救刀杖难,西壁上中下十二幅图所绘,为佛教偈里面的观世音菩萨十二愿,如广发弘誓愿和常居南海愿以及寻声救苦愿等,西壁中层左二图即为誓灭三涂愿。实际上,十二愿和普门品也存在一定关联,即十二愿的流传本义一般来说也是普门品的佛说功德。此外,北壁等也有类似壁画,如著名罗汉渡海传说和善财参拜以及龙女降服包括二龙戏珠等,东西山面还有水墨,梁架构件更遍施彩绘。

四、辽代造像:
观音堂的建筑群小巧而紧凑,观音殿的壁画突出观音信仰,说到观音堂的观音殿中辽代造像,则以石雕和泥塑相结合的方式,堪称古代佛教造像不可多得佳作,并以圆雕技艺和立姿像式等综合特点,在密宗造像尤其明王造像里,成为寺观造像孤例。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观音殿造像群中央主尊为巨大立姿观音,面部丰腴和表情端庄且略有唐风,头顶化佛宝冠,两侧下垂宝缯,有项圈有臂钏,有璎珞有云肩,并胸前持手印,多处细节直接显露辽代造像风格和特点。立姿观音左右两侧分列四尊胁侍菩萨,圆筒形高宝冠和裙带腰下结系等,也都呈现辽代造像风格和特点,只是,五官比例略有失调和身形僵直少些婀娜以及衣纹线条刻划并非全然流畅,或许是包泥工艺导致,多少是雕刻水平带来,也甚至是民间工艺和水平的局部反映。此外,立姿观音背后还有化身天神造像。其余的自在观音和左右侍女以及善财龙女,并非辽代造像而是后代彩塑,最明显的,就是其面部表情高度世俗化和呆板化。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观音殿造像群东西两列为密宗八大明王和两尊护法金刚。就护法金刚造像来说,在石窟和寺观当中较为常见。大多数游客感到奇怪的是,在如此偏远狭小的普通庙宇里,怎么会有八大明王造像出现?实际上,汉传密宗在唐玄宗时期兴盛开来和唐武宗灭佛受到影响,唐末五代以后,无论各朝的皇室密宗和民间密宗是否真正唐密,除了皇室密宗见诸史籍不多,民间密宗反而因为减少了唐密的曼荼罗设置和繁杂化仪轨而流行开来,包括辽代较为尊崇佛教,尤其辽兴宗和辽道宗时期。同时呢,辽代的大同地区是西京重地,佛教密宗观音信仰,更容易被当地百姓出于边境战乱所受各种苦难而加以接受,更何况山西全境历来是汉传佛教观音信仰的普遍流行地区,两者结合应属自然也在情理。此外呢,五台山地区的密宗信仰或者杂密就是在初唐时期出现的,即永淳年间印度高僧佛陀波利将陀罗尼经带入五台山,后开元年间三大士当中的不空派弟子前往五台山修建金阁寺,其密宗影响力逐渐辐射整个晋北包括大同以及朔州。至于,根据寺院碑刻记载和造像材料细节,推断为西向的万佛洞或炳灵寺迁来,没有更全面比较而尚需进一步考证。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观音殿八大明王考证是较为常见的不动尊、大威德、无能胜、降三世和大笑、马头、大轮、步掷等八大菩萨之教令轮身。所谓明王,来自古印度梵文,专指男性神祗,女性则为明妃。明王代表智慧和驾驭一切,是以智慧力量破除众生魔障的佛或菩萨,并非以慈祥面目或者说本来面目显现,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以忿怒相的变化身,来面对执迷于贪嗔痴三毒的芸芸众生,亦即当头棒喝令其幡然悔悟。佛教密宗八大明王,并非唯一版本不变,通常地,是指八大菩萨的变化身或者说忿怒相,此外,还有五大明王以及十大明王等多种说法存在。例如,关于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和陀罗尼经的说法就不同前者,是最为常见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除盖障菩萨以及弥勒菩萨,后者,是较少听闻的光明菩萨和教化菩萨以及行意菩萨等。即便,经文当中明确了八大明王的形象和法器以及对应身等,但是,八大明王并不是仅仅记载于大妙金刚经,它还存在于多种版本的经文当中,所以,既在经文当中表现得说法不一,也在创作当中变化得差异繁杂。总之,就常见的八大明王来说,目前的名号,其基本分类和归属,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然而,并非唯一性的标准,并不妨碍我们去努力辨识。特别地,有题刻情况下,可知工匠的创作倾向和个人喜好甚至功德主祈愿内容等,毕竟呢,不同明王化身和不同手持法器等代表不同的特殊功效,观音殿八大明王即是。

注:本文部分图片引用自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同观音堂——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