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丘觉山寺--山西国保古建筑探讨和交流

(2018-12-29 11:56:28)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分类: 建筑2



灵丘觉山寺,位于晋北地区大同市灵丘县城东南方向十五公里左右觉山村附近的觉山半山腰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年间早期,距今已有一千五百三十多年,历朝历代多有重修和扩建,现存建筑以清代遗构为主,其中呢,辽代砖塔和辽代壁画非常著名,其辽代砖塔为国内密檐式佛塔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其辽代壁画则因整体存世数量不多而更显珍贵。

一、相关背景:
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觉山寺被认为属于皇家寺院,原因,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出巡期间,听闻太后去世,绝食三日以后,修建寺院以报母恩。实际上,北魏王朝实行子贵母死制度,孝文帝拓跋宏三岁时被立为太子,其生母李夫人已经被赐死,那是承明年间而非太和年间,如果上述的太后不是李夫人而是著名的冯太后,也不对,冯太后是在太和年间后期去世的。这样的话,所谓皇家寺院多少有着一些比附色彩。

其实,皇家寺院出身,并非绝对重要,反正,觉山寺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寺院建筑相对齐全。整座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八千平方米左右,各类房屋一百三十间以上,散布在东中西三条轴线上。其中,中轴线上建筑最为齐整,由南向北,依次布设为山门、天王殿、韦陀殿和大雄宝殿,并有伽蓝殿、祖师殿、东西配殿和钟鼓楼等,东轴线上有魁星楼和碑亭等,西轴线上则有文昌阁和砖塔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觉山寺以佛教建筑为主的同时,也夹杂了部分民间信仰和道教元素,毕竟,魁星和文昌帝君分别与钟馗和文曲星君相关联,都是古代读书人所崇奉和祭祀的神话化人物。


从北魏时期到宋辽金元,觉山寺因自然和兵乱等,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屡次维修过程当中,辽道宗耶律洪基在位期间,曾经一次性拨款十万缗或者说十万贯,按照当时每贯铜钱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两百元左右计算,即两千万元上下,可算一笔不小的资金数目了。此外,元代初期,元世祖忽必烈和元成宗铁穆耳分别给觉山寺住持赐号和山门赐匾。明朝晚期,天启年间的华北地区千余里大地震时,房屋倒塌无数包括寺院建筑,觉山寺辽代砖塔岿然不动安然无恙。清朝康熙年间和光绪年间,觉山寺又先后经历了两次较大维修,主要是,本寺院住持四方化缘予以完成,尤其是光绪年间,基本上保留至现代。当代所进行的整体性和全面性维修,则是在二十一世纪初期以后。

二、寺院概况:


觉山寺中轴线大雄宝殿内部东西两壁有大幅清代壁画,所绘人物以道教神仙为主,有男性绘像也有女性绘像,并分为上中下三层排列,且各组人物的前后左右以祥云间隔。按照通常说法,是八洞神仙,不过,壁画上面的榜题表明,远远不止八洞神仙。例如呢,西壁壁画中层北侧,即有幡旗标明为天仙圣母,也就是民间常说的碧霞元君,或者说泰山娘娘,其信仰在北方地区尤其华北地区较为流行;又如呢,西壁壁画中层中部,即有幡旗标明为中八神仙,当然,也有上八神仙和下八神仙;还有呢,东壁壁画上层北侧和中层南侧,分别可见关圣帝君和五龙帝君的榜题,关圣帝君大家肯定知晓,五龙帝君则在道教当中经常出现,是指东西南北中五行神。这里的清代壁画,常常和晋北大同华严寺清代壁画等,一起被看做山西古代寺观壁画的代表作,例如,人物刻画较为生动、色彩表现较为丰富、线条运用较为细腻等,可以被视为清代壁画的诸多鲜明特点,不过,其整体艺术水平不能算是很高,特别是,部分人物的形象和神态的刻画,或简或繁而略有失当,给人的感觉,是绘画者本人的技艺与理解等因素导致。至于呢,寺院的其它中小型殿宇内部也有散布的近现代壁画包括彩塑等,若有兴趣,略可一看。


三、辽代砖塔:
觉山寺的辽代砖塔重修于辽道宗耶律洪基大安年间,距今超过九百年,为佛塔当中的密檐塔。这个时候,包括辽金两朝,都是密檐塔在黄河以北地区最为流行时期,这与密檐塔由北朝隋唐辽代建筑承袭唐代风格且金代建筑承袭辽代风格等不无关系。该砖塔为八面十三层,通身呈淡黄色,实际上,原先是纯白色,历经了风雨侵袭,变成现在的颜色,而且,纯白色恰恰是辽代密檐塔普遍使用的颜色,也是辽代密檐塔的多项显著特点之一。在平出地面的砖砌基台上,全塔分为塔基和塔身以及塔顶三部分。


先看塔基。它由双束腰须弥座和平座层以及仰莲层组成,显得较为繁复。就双束腰须弥座来看,下层须弥座较窄,上层须弥座略宽,上下层之间叠涩收杀并有仰覆莲瓣雕饰,最底层的圭角部分则为素平面。上下层束腰处均开有壶门,门内与两侧还雕有走兽和坐佛以及八面转角方向的金刚力士等,只可惜,大多数浮雕损毁较为严重。就平座层来看,以斗拱承托栏杆,斗拱为两跳五铺作有斜昂带耍头,栏杆为万字纹雕饰加望柱有横梁。就仰莲层来看,造型颇为硕大,类似同期彩塑和壁画,凸显辽代风格。

再看塔身。它由下部单层塔壁和上部多层密檐两部分组成,相对较为简洁。塔壁来看素平面墙体,南北开拱券门,并有双龙戏珠券脸,除了东西开假门,其余四面开假窗,有阑额和普拍枋以及转角斗拱和补间斗拱,也是两跳五铺作。密檐来看底檐与以上各檐均有飞椽和檐椽以及勾头和滴水包括筒板瓦等,各檐之间,直壁短促,没有更多雕饰,转角斗拱和补间斗拱均为单拱造,其斗口跳从栌斗出华拱以交互斗承撩檐枋,并有斜拱。以上各部分仿木结构砖雕,与塔基部分相同,精细而逼真,尤其是转角斗拱和补间斗拱无柱头斗拱以及斜拱等,完全属于辽代密檐塔的常见风格特点。


最后看塔顶。在八角攒尖顶上,就是塔刹部分,它由刹座和刹身以及刹顶组成,其中,刹座为砖砌,刹身和刹顶则为铁制包括拉护链,整体构件较多也较全,有着较高的装饰性和观赏性。

四、辽代壁画:
觉山寺的辽代壁画就在辽代砖塔的塔心室,即中空的最底层,以上部分则为实心层。这里的塔心室由八角形塔心柱和八边形塔直壁构成,中间为回廊,辽代壁画就位于回廊两侧,总面积大约九十平方米。就各幅壁画面积来说,不算太大,或四五平方米,或六七平方米,然而,因为辽代墓葬壁画现存面积远超寺观壁画现存面积,所以,这里的辽代壁画就显得弥足珍贵。而且,出于保护,游客一般也无法进塔欣赏壁画。


觉山寺的辽代壁画属于佛教题材,主要佛教绘像合计十八位,即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文殊普贤和观世音大势至菩萨、东南西北四大天王、佛教密宗八大明王,还包括若干配属性质与次要位置的飞天、力士、小鬼和僧人以及动物等。其中,具有较为突出艺术价值的,就是八大明王绘像,位于塔直壁东西墙以及塔心柱的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绘像两侧的各面墙

觉山寺的辽代壁画存在较为严重的人为破坏现象,主要是类似到此一游的人为刻划,导致许多画面损毁,包括各幅主要绘像的榜题,被人为涂抹和二次刻划,根本无法识别,仅有塔心柱东侧留有一处完整榜题,即大笑明王,但也留下多处人为刻划痕迹。所以,顺序识别明王身份十分困难,仅有个别较为清晰明王绘像可以通过其手持法器勉强予以辨认。
明王,来自古印度梵文,专指男性神祗,女性则为明妃。明王代表智慧和驾驭一切,是以智慧力量破除众生魔障的佛或菩萨,而且,并非以慈祥面目或者说本来面目显现,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以忿怒相的变化身,来面对执迷于贪嗔痴三毒的芸芸众生,亦即当头棒喝令其幡然悔悟。所谓佛教密宗八大明王,并非唯一版本不变,通常地,是指八大菩萨的变化身或者说忿怒相,此外,还有五大明王和十大明王等多种说法。例如,关于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和陀罗尼经的说法就不同前者是最为常见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菩萨、金刚手菩萨、虚空藏菩萨、除盖障菩萨以及弥勒菩萨,后者是较少听闻的光明菩萨和教化菩萨以及行意菩萨等。即便,经文当中明确了八大明王的形象和法器以及对应身等,但是,八大明王并不是仅仅记载于大妙金刚经,它还存在于多种版本的经文当中,所以,既在经文当中表现得说法不一,也在创作当中变化得差异繁杂。总之,就常见的八大明王来说,目前的名号,其基本分类和归属,具有一定的指导性,然而,并非唯一性的标准,并不妨碍我们去努力辨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