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04_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2018-08-25 20:35:29)
标签:

传统文化

道法无边

佛法无边

命运的修练

分类: 无形的招式

第四招——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http://s2/small/006TsNOSzy7stPmCtLH11&690

╔═╤═╤═╤═╗
║ │ │ │多│算
║ │ │ │逢│減
║ │ │ │憂│則
║ │ │ │患│貧
║ │ │ │ │耗
╚═╧═╧═╧═╝

古注:

前言夺算之由,自此以下至“算尽则死”,则历举夺算之事,以明感应之不爽也。贫是无财,耗是家破。言不善之人,天既夺其算,则富者渐至于贫,丰者渐至于嗇,必无仍加其禄、厚其积之理,所以动遭(zhūn,困顿之意)塞,触目皆苦境也。


【译文】

前文讲夺算的原因,从这句到下文的“算尽则死”,则列举了夺算后的各种表现,来彰明善恶报应丝毫不爽的道理。“贫”就是无财,“耗”就是家业破败,是说不善的人,上天夺去他的福禄寿算后,富裕的人逐渐贫困,丰厚的人逐渐薄弱,必然不会有仍然增加其福禄和积蓄的道理。因此,动不动就遭到厄运而困顿,满眼都是困苦的境地了。


案:吴庸言  少年时,相貌清秀英俊,又有才识。有一相士见吴说:“你的骨格匀停,乃是享受五福的人,应当多作善事,来迎受上天对你的庇荫。”又指着他的心说:“恐怕这方寸之地,难保不会变坏,必须警觉防患,你要记住啊!”

吴庸言年龄越大,心计越深,或谋夺人家的田产,或唆使人争讼,或破坏他人婚姻,报复私怨,或令人骨肉离散,从中取利,作恶多端,不可胜数。一天,偶然遇见那位相士,相士惊骇地对吴庸言说:“我警告过你不要做坏事,为何不听我的话?你的骨格已经大为改变了,真是可惜。”吴庸言说:“我日日行善事,时时存善念,一举一动都无愧良心,你这样说,我实在不明白。”相士笑着说:“你休想瞒我,凡是有德行的人,上天就赐福泽给他,表现在面相上,必然是光华润泽。可是你满脸凶气,种种苦恼,快要来到了,目前你的家业,恐怕不再归你所有了。”说罢,叹息而去。

吴庸言自己寻思半生的积蓄,粮食可食十年,衣服可穿一世,何况凭我的心计,不难积百成千,积千成万,相士的话,不足相信。他哪里知道“器盈则覆,月满则亏”的道理,皇天不佑做恶之人。不久,吴庸言的田被水淹没,房屋遭火焚毁,以及意料之外损坏破费的事,接踵而来。向来自称富贵,如今却一贫如洗,终日愁眉泪眼,如身处地狱之中,难以忍耐,终于抑郁而死。由上可知,虽有天生福相,但是巧用心计,作恶多端,相格也会随即改恶,必然要遭受恶报的。

 附:宋朝奉符县令  钱若愚  ,早年补官,为人奸猾贪婪、心狠狂傲。到了晚年更加穷困潦倒,子女死丧,触目都是无聊没趣之事。于是起草一篇祈祷文到龙虎山祷求神灵。当晚梦到神明责骂他说:“你的存心和所作所为都不善,福禄和寿算都被夺尽了,你还祈祷什麽呢?”没过多久钱若愚就死掉了。

  郭鄩   在栎阳县尉的官任上被罢免,其行为举动往往逆天害理,亲戚朋友都疏远而去。恍惚间常见到有两个像猿猴一样的怪物,出来进去都跟着他。想做什麽事都被阻碍和破坏,如行走在荆棘丛中,这样过了好几年,想什麽办法都摆脱不了这两个怪物。郭鄩后来改恶从善。一天晚上,梦到怪物来告诉他说:“我乃是主宰世人消耗之事的神,你因背地里做的坏事而获罪,长期跟着你带给你厄运,现在你行善,我该离开了,你可以安享福禄了。”

  明朝陈智锡说:江南某翁,富甲一方,但为人极为刻薄。他家请的教书先生看书到深夜,听屋顶上有神明在说话,一个说:“此人贪财刻薄,应当焚毁他的房子。”另一个说:“太轻了。”又说:“应当让其断子绝孙。”另一个又说:“太重了。”又说:“要不就给他一个‘凌霄’吧!”教书先生感到很奇怪,把这件事记到纸上,偷偷藏到房梁上。当年,富翁从扬州娶回一个妓女,就叫凌霄,百般耗费家财,生下的儿子也不成器,家业被挥霍一空。后来,拆屋卸梁,发现那位教书先生记录的神语,众人都知道了其中的缘由,无不叹息。

  徐太史诗曰:

  神语分明寄与师,使留果报示人知。  倘能及早行诸善,应足回天锡好儿。

           作恶之人天不容,        越行奸诈越贫穷。

      卑田院里飢寒者,         多是当年富贵翁。



古注:

忧从中出,患自外来,多逢,言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踵而至也。善忧患与贫耗两相倚伏,贫耗而无忧患,则薄粥鶉衣尚可度命,惟贫耗而更加忧患,则身心俱病,虽处人世,不啻地狱矣。

【译文】

“忧”是从内心生出,“患”是从外界而来。“多逢”是说不善之人,内忧外患接连不断而来。因为“忧患”和“贫耗”两者相辅相成,贫耗而没有忧患,则粗茶淡饭、破衣烂衫,尚可勉强度日;而贫耗再加上忧患,则身体和心灵都会遭受极大痛苦,虽在人世,和地狱没什么两样了。


案:赵丰言  以烧砖瓦为业。一次县里修内衙,给的价稍微低了点,赵丰言说了些难听的话。正好巡抚到县里来询问关于司书邵丰年作弊的案子,县令当时正好还在记恨赵丰言,把邵丰年误听成赵丰言,随口答道:“这是大恶人。”巡抚下令捉拿到本县衙发落,县令于是派差役将赵丰言蜂拥拿获,等到巡抚审问,查验批文时,才发现是“赵丰言”,不是“邵丰年”,就把他释放了,而此时已经经受万般惊吓了。

回家也没有路费,只好步行,路上遇到几个壮汉,一同到一所庄院讨茶喝。哪里知道这几个壮汉其时是一伙盗贼,以喝茶的名义前来探路。当晚庄院被劫,有人在暗地里看见就是白天来借茶的那帮人。几个大汉都逃跑了,而赵丰言一个人在后面缓缓而行,被官兵拿获。受尽刑罚之苦,又坐牢两年之后,那帮盗贼被捉住,盗贼供出赵丰言是偶然在路上遇到的,并非同伙,这才被释放回家,家中早已是贫无立锥之地。当时正值深秋,赵丰言飢寒交迫,不得已到乡下亲戚那里借贷。

半路上下雨,忽然从路旁豆田中钻出两个人来,光着头,身穿白衫,向赵丰言作揖说:“你还认识我们么,我们是你的好友啊。”赵丰言含糊答应着,三人携手同行。那两个人说:“你知道今生多逢忧患的原因吗?

你前世是商人,和同伙关系不好,你谣传同伙掉到河里淹死了,导致其妻听说后因过于悲痛而死。阴魂含恨,时刻跟着你,所以你动不动走厄运。”赵丰言求问化解的办法,那两人说:“这个容易,你只要跟我们走,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走到一条河边,两人把赵拉到水里,赵用手攀住一颗枯树不放,两人又用泥堵住他的耳朵、鼻子,赵丰言于是昏晕过去,但心里还明白,抱住枯树不肯放开。过路的人见他抱着棵树,跟傻子一样,满脸是泥,知道是被鬼迷惑了,把他救醒。赵丰言知道是前世的冤孽报应,于是出家为僧。

  附:文光赞的父亲,从小到大,没有一年无讼案牢狱之事,各种刑罚都经受过,吃尽苦头。光赞于是去拜访昙相禅师,问是何因果,禅师说:“你父亲前生擅长写状纸,唆使人打官司,所以今生受此报应。”光赞恳求禅师给个解救的办法,禅师叫他父亲自己戴枷三天,向佛祖忏悔,发愿多行善事,情况才稍微好了一点。

  山阳县的朱在庵  生来体弱多病。母亲向神明祈祷,愿儿子安然无恙,发誓终身吃素,又给儿子哺乳六年,到七岁才开始自己吃饭。母亲去世时,在庵四十一岁,半辈子多灾多难。一天在庵读《太上感应篇》,回想起二位亲人,翻然悔过,于是编辑整理《感应篇》的各种注本,并加上自己的意见,条分缕析,共计三十三万字,编为八卷,名《太上感应篇说定》,以此弥补自己的过失,报答父母的恩德于万一。顺治九年,劝募同人刊刻印施。从此以后,渐渐走好运,办事越来越顺利了。

  徐太史诗曰:

  著书天欲假虞卿,忧患余生志竟成。  浊世可怜尘滚滚,谁闻太华夜钟声。

          蹇迍非关命里该,               都缘累积恶中来。

     假饶俯仰全无愧,                忧患何由得系怀。

蹇(jin)·不顺利      迍·困顿失意 路难行不进的样子

http://s2/bmiddle/006TsNOSzy7qbUz5X6F51&690
汇编                   


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

  【解释】

  人的寿命,既然已经因为犯过而被减少,而且还要被惩罚生活贫苦,家庭破碎;又经常的遭逢到忧愁灾难啊!

  【分析】

  从这一句,到算尽则死,都是在讲减除寿算的事。因为不善之人,他们欺骗掩饰的行为,为神明所察见,以至于减少了他们的寿算,所以贫穷家破,忧患也就跟著接踵而来。福善祸淫,这是造化必然的道理。人若是想要趋吉避凶,必定要改过迁善,那么它的关键,应该在于先治心;检点自己身、口、意三业的行为,不可以放逸随便,而堕入了邪恶的业网。并且应该要彼此互相的规劝;例如心和口要互相的训诲,心告诉口说:‘口啊!口啊!你应当要说好事,说好话,千万不要说不应该讲的话啊!’心再告诉身体说:‘身体啊!身体啊!你应该要精进的修行,不要懈怠懒惰啊!’纵然是一日一时、一刻一念,乃至于一个刹那,都要如此的简默,自己要克制住自己的心,自己要谨慎自己的口,自己要治理好自己身体;这样久久都不间断,自然就会不受到外面境界的影响而动心了;此时的心,就到了湛然清净没有欲望的境界,全体都是善了啊!这样怎么会被神明减去寿算,弄到了贫苦家破忧患的地步呢?


视频网站搜寻   太上感应篇---净空法师解说   :  http://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23497650.html?spm=a2h0k.8191403.0.0&sf=10700

 动画片《太上感应篇的故事》  http://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19193203.html?spm=a2h0k.8191403.0.0&sf=21001

 _太上感应篇的故事之《 文昌帝君阴骘文》http://www.soku.com/search_video/q_太上感应篇的故事之《文昌帝君阴骘文》?spm=a2hww.20023042.#qheader_search~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