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黑暗骑士》(The Dark Knight)改编自DC漫画公司的经典超级英雄漫画《蝙蝠侠》,由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克里斯蒂安·贝尔主演,于2008年全球公映。影片是蝙蝠侠黑暗骑士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前作为2005年上映的《蝙蝠侠:开战时刻》。
本片是所有蝙蝠侠电影中第一次没有在片名中使用“蝙蝠侠”这个词的,是比前作更为黑暗与成熟的作品,以现实主义警匪片的手法包装了一个极度写实的超级英雄故事,成功地挖掘出角色的深层性格和故事蕴含的人性哲理,将漫画电影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成为了影史上第一部跨入“10亿美元俱乐部”的超级英雄电影。
http://p3.pstatp.com/large/39ae0003ce014e47c0ec
然而提起这部电影,大家谈论的往往不是在《金陵十三钗》中饰演教父的“蝙蝠侠”克里斯蒂安·贝尔,也不是新作《敦刻尔克》刚刚上映的大导演诺兰,而是令所有人都陷入沉思的小丑希斯莱杰。
http://p3.pstatp.com/large/39ae0003ce396aa42663
在希斯·莱杰以前,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里,从来没有一个反派能被演得如此血肉真实。在希斯·莱杰以前,不管多好的演员,总是在潜意识里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了一个「漫画里的夸张反派」。只有希斯·莱杰,在酒店里闭关一个月后,悟到了这个其实并不复杂的道理:
「我是小丑。我是现实世界里一个活生生的精神扭曲的人物。」
http://p3.pstatp.com/large/39b10001fc993eff7846
不能说诺兰在这方面没有功劳,但要让一个角色在虚拟世界里的癫狂和现实世界里的合理之间找到一个准确的定位,就必须依托演员的天赋了。
电影中好多细节展示了希斯莱杰完全融入小丑角色。
首先就是蝙蝠侠在拷问小丑的时候逼问他们在哪,然后揍他几拳。大家都知道,这个肯定不是真打,一般演员都是顺着对手的动作甩头。留意一下各种影视作品里演员挨打的镜头,他们都是拳头来之前,就闭眼,甩头。这也是人的本能动作。但是这几个拳头挥过去的时候,希斯莱杰是睁着眼狂笑着把头抬起来,盯着挥向自己的拳头。剧里所有挨打的镜头,希斯莱杰都没有任何的胆怯和躲避。最细微的动作里他散发的都是小丑身上的癫狂。
http://p1.pstatp.com/large/39b10001fcf47ca84222
应该说希斯莱杰没有扮演小丑这个角色。他把自己变成了小丑。希斯莱杰已经把小丑人格形成的原因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在臆想里把自己扔进同样的地狱。
还有就是最经典的小丑炸医院的那场戏,那场戏不是特技,是真正的现场爆炸,希斯莱杰手里拿的是真的起爆器,他穿着护士服蹦蹦跳跳的从医院里出来,按下起爆器,医院炸了几响又停了,小丑很疑惑,皱了皱眉,回头瞧了一眼,做了一个“这什么情况“的手势,低头撇着嘴乱按起爆器,还很不甘心的用手掌敲了敲,然后医院又继续炸了,直至整个建筑被炸光。小丑这才上车走了
http://p3.pstatp.com/large/39aa0003e895f053d7c7
这一段是剧本里面没有的,爆炸本来应该顺利进行,结果现场炸到一半却停了,但诺兰在爆炸意外中止时没停机,希斯莱杰也就即兴地演了下去,将用完美的演技把这个爆炸场景间隙给衔接了过去,把小丑的癫狂、神经质演绎得淋漓尽致。
幸亏诺兰没有喊停,这个意料之外的经典镜头才能拍得那么精彩..
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了希斯·莱杰有多入戏,他自己就是小丑..
然而就在黑暗骑士大获成功时,莱杰却因服药过量意外死于纽约家中,日前他在揣摩片中“小丑”一角时写的“疯狂小丑日记”首度公开,其父金姆更透露儿子因入戏太深而崩溃在希斯·莱杰生前接受采访时,他曾说过自己很害怕这个角色,但是还是要把他演绎得与众不同,金姆说:“在日记的结尾,我看得出来他已经彻底崩溃了,他在自己小丑定妆照旁写下了‘Bye Bye’的字样……真不忍心看到这页。”
http://p9.pstatp.com/large/39b10001fd905a1781e0
可以说,希斯莱杰之于小丑之于《黑暗骑士》,相当于张国荣之于程蝶衣之于《霸王别姬》。
Joker这个角色,已经把坏人上升到撒旦的高度,因为撒旦作恶,是神安排的,根本无需歉疚。上帝怀疑约伯,就让撒旦去作恶来测试,所以坏人如果是撒旦,他不觉得自己是坏人,他的本意就是质疑世界真的有信仰,真的有美好。
撒旦的意思就是要证明,世界有恶,恶必须存在,否则连美好都没有存在的价值。
Joker这个定义,让这个角色有了神一般的自信。
http://p3.pstatp.com/large/39b20001d875942f5532
希斯莱杰找到了这种感觉。
文案/留夕
编辑/青墨
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