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之易混点区分知识
(2020-10-20 08:33:56)分类: 知识小卡片 |
1.
关键在于三者的具体表现。
最广泛的民主表现:人民享有的权利广泛;享有民主的主体广泛。
最管用的表现: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体系。
2.
人民民主是指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其特点在于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其特点是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包括民主和专政两个方面,人民民主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3.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体现,反映了我国人民民主的真实性和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政府的权力或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法律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其范围也是法定的。近年来的高考题出现过类似的迷惑选项,需引起注意。
4.
人民≠公民: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种国籍的人。
权利≠权力: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如国家权力,像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指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如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各种权利。
权利实现≠权利扩大: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不能随意扩大。
5.
凡是看到对一些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以及对一些腐败分子的依法处理,可判定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凡是看到承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可判定体现了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重点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即在守法和司法上的平等,而不是在立法上的平等。
6.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一般是在决策成文前的民意反映,是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沟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是自下而上。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一般是公布一个决策成文(或草案),公民在了解政策的有关规定后,才会就此发表意见,提出建议,是自上而下。通常在新闻媒体、相关会议、文件通报、单位政务公开栏和有关行政村、基层站所公告栏上进行。
7.
(3)专家咨询制度:征求专家的意见,可以采取论证会、座谈会等方式,其优势是集中学者的智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社会听证制度:决策机关通过听证会,征求各方面代表的意见,对拟订的方案进行修正、完善,做到决策利民。
注意:若政府邀请专家学者属于专家咨询制度,若专家学者主动为政府谋划属于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8.
9.
10.
11.
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具体的参与方式中有些是相同的,如写信、打电话、听证会等。如何区分两者关键是看该行为是一种“事前”行为还是“事后”行为。“事前”行为属于民主决策,“事后”行为属于民主监督。如,向有关部门提建议,在决策之前,就应该是民主决策的具体途径;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是决策之后,就应该是民主监督的具体途径。
民主决策中的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与民主监督中的批评、建设权有所不同。前者是指在决策机关决策时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后者是针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中(决策后)的缺点和错误。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权利,突出决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公民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突出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
12.
(2)社会听证制度和监督听证会:两者都是通过听证会听取意见,但社会听证制度属于民主决策,是为了听取群众对决策的意见而召开听证会;监督听证会则是为了评价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工作的好坏,听取群众就工作不足之处的改进意见或批评而召开听证会。
13.
辨别政府的基本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强调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民主等方面;组织经济建设职能则涉及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组织文化建设职能强调思想道德、知识文化建设和发展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加强社会建设职能侧重于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职能侧重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方面。
辨别政府职能和非政府职能:关键要看实施行为的主体。只有国家行政机关(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实施的行为才是行使政府职能。其他国家机关,如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家司法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实施的行为都不是行使政府职能。而其他组织,如政党机关、政协、工会、团委、妇联、村(居)委会实施的行为也不是行使政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