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2020-09-20 19:17:26)
标签:

文化

情感

图片

杂谈

分类: 我爱我家乡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溆浦县龙潭镇)金凤组现今保存着一大片清代古老木房,是龙潭三镇保有古房最多的村(组)了。
  这里介绍的是 以乐贤院落为中心的一片古老木房。其右为俊贤院落,现已拆坏,左为湘元院落,保存尚好,再左为湘雄院落,三年前毁于大火,尚存岩大门一座及青砖墙一段,其后为湘周院落,仅保存正房一栋;乐贤院落的右斜对门为群贤院落,现存岩大门一座,正房一栋及花岗岩围墙。这六个院落连成一片,且为同一家族所有,在晚清及民国年间是向家冲最为显赫的建筑群落,相继建造于何时尚无准榷资料可查。据族谱记载,此家族二十一代祖士垠公为清朝进士(乾隆至嘉庆年间),其子衍桂公为清花翎泰府,其孙从铸公为清朝五品县丞奉直大夫,曾孙允中公为清太学生登仕郎,四代为清代政府官员。到二十六代群贤,湘元(民国年间)他们已不如前。清嘉庆至道光年间(1800年至1850年)为此家族的顶盛时期,估计此建筑群落应是这个时候或稍后断续所建,最早的房屋至少距今已有200年了。群贤院落的对门为祖联老屋,规模虽小但历史同样久远,且与前述院落连成一大片。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府瞰乐贤院落,三进三重。前为大门及两边杂房,灰砖围墙,进大门内为宽广的禾堂,石板路直致中堂。中为中堂及两边厢房。后为后堂及两边厢房,后堂设神龛供奉祖先神主,中堂与后堂间为天井。后堂之后为花园,基本已败坏。大门外为一石砌长坪,坪前现为一小块荒地,之前为水田,据推测早先应为一池水塘,为老屋配风水的,是整体建筑的一部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大门是木制的,与其它的岩大门不同。进大门,走石板路至中堂。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房屋整体较高,但厢房之上仍是空的,未装修成房。
 
中堂门上及两侧精美的窗格雕花,以鸟兽,花卉形象为主,伴有吉祥图案。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中堂内尚存的一条巨长木磴,本应有两条(一边一条)。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中堂保存完整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中堂柱壁保存完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中堂后的石砌天井及两边厢房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后堂的神龛长久未用,已破损,且成杂房。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天井两端厢房窗户的精美窗格保存尚好

这组窗格图案之寓意尚未明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这是前栋的右段,其右前方为俊贤院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拆除后新建了砖房。我记忆中这一处有几间较为低矮的厢房,房前为花园,栽有花木,长长的石条上摆着盆景,应是乐贤(四合)院落的一部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大门内两边的杂房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乐贤院落往左即湘元院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湘元院落的岩大门,门上及两侧均有题字,土改后被新住户涂没。据老人回忆:门上为‘耐职家声’,左侧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右侧为‘水不在深有龙则名’。大门内也是个四合院,两栋正房分别为湘元(左)湘壁兄弟所有,右厢为住房,左厢为库房。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石门上刻有太极八卦图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进门后石板路直通右栋的中堂,现堂屋大门紧锁,人去楼空,堂屋后半截屋顶瓦落屋顶已烂,后堂也已拆除。
 
此栋正房与右侧厢房原为湘壁所有。正房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唯独稍有破损的窗格图案精美养人。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这是另一栋正房,早先为湘元所有,现中堂大门紧闭不见其内,其也有后堂,内部结构解放后经人改造成了住房。
     小弄子将左右两栋房子隔开,左为湘元屋,右为湘壁屋。其后为天井,养观赏鱼并用于防火。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后花园仅存一水池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院落的右侧厢房及门房。现在厢房的的主人在政府扶贫款的帮助下,重新进行了内部维修。

     这一排房子都已破损,多数已无人居住,然而前排窗户的雕刻精美的窗格依旧保存良好。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每幅窗格不仅雕刻精美,且含意很深,内容丰富,深待研究。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以下是湘岑·湘雄两兄弟的院落。三年前为一场大火所毁,现只存有花岗石岩大门及残存的一段灰砖墙。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岩大门上也刻有八卦太极图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这几张是烧毁后的院落遗址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以下几张照片是我早几年拍下的堂屋及前排窗户的窗格雕花,与前几个院落的同样精美,花式虽不同,但风格一样。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中堂之后也有后堂,可惜那时我没有进去过。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这位老人仍健在,已年过九十。

       窗格图案寓意为何?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以下是湘周院落残存的一栋正房,窗格花也十分精美,但风格与前述院落的有很大不同。据我回忆这也是一处较小的四合院子,可惜岩大门及其它建筑都已损坏。此处位于湘雄院落的右后方,与其连成一片。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乐贤院落的右对面为湘壁的新居及群贤院落,湘壁新居已拆除并在原址上新建了一栋砖屋。
     群贤院落后段的已破损的老房和围墙,围墙下段为花岗石上段为土砖。曾有搞古建筑的人,想拿伍仟元买下这残存的围墙石料,我建议现在的主人(群贤之孙)不能卖,要保存下去,有能力后再复修。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祖联弄子的石板路及群贤院落的岩大门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右为群贤院落的岩大门,左为祖联老屋的木大门。从这里就不难看出,这两个门户相对的院落不是一个档次。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岩大门顶梁上雕有太极图,少了八卦。两边是否也有图案?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群贤院落的主房得以保存,但其规格比乐贤院落·湘雄院落和湘元院落要低。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从群贤院落看祖联老屋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祖联老屋建于清道光早年,为我们的二十六代祖---祖联公中晚年时所建,只是一座农家小院,现保存尚好,2017年做了部份维修。
      这是正屋,禾场上还保留了当年用的鸭料盆,狗饭钵及石火盆,都是用花岗岩打造的,现很少能见到了。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堂屋只换了悬皮和青瓦,重写了祖父--祚德公1948年写的家先,把祖父母的遗像呈卦在正右方,父辈们共二十人的遗像卦在右侧,左侧卦了三幅全家的集体照及介绍先祖的文字。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横屋是两层楼房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火炉屋是餐厅也是客厅,还保留下了火坑,是冷天做饭烤火的地方。磨豆腐的大石磨保存了下来,饭桌和da子是补做的。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灶屋(已烂掉了)里的兑坎保留下来了,据说这是这一片居民中唯一的一个。每年的端午等节曰,大家做粉粑时都会来这里排队等候冲米粉。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二叔的住房保持了原样。这间房已是我们几代祖先住的正房,二叔过世后这里就无人居住。
楼上的一间住房还保留了棕蓑衣等一些老物件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府瞰维修后的祖联老屋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从向氏宗祠前,右行至乐贤院落这一大片老木房的花岗岩的石板路,依然完整的保存着,总长在200米以上,应是龙潭这一片,保留的路段最长路面最宽的一段石板路,古朴优美。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往回看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这一段上坡被称为四十八台皆,也是向家冲风景之一,全用长条花岗石所砌。

往回看,四十八台皆之上为‘亭子上’,为一处花岗石砌成的小平台,左右有两条成L形的石da,这里是过去人们热天晚上乘凉摆家常的地方.我小时候经常在这里听大人们讲鬼故事,又怕又爱听。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沿石板路继续往前,就看到了群贤老屋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右至乐贤院落等,左为祖联弄子。

向家冲村的一大片清代古建筑
左群贤院落的围墙和老屋,右可见俊贤院落仅存的一小段石围墙.

    这一大片院落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应是乐贤院子(含已不存在的俊贤房屋),也是建筑最早的房子,人俗称老屋(若是士垠公时所建,那应称其为进士府第了),尔后是其它院落以其为中心向周边续建,从早至晚几个院落的建筑规模和风格都有差异和变化。
    这一大片木制院落,不仅历史久远,且风格多样,建筑(尤其是窗格雕花)优美,值得很好保护和研究。尤其是现在住户和村组人员应尽其责,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和物质财富。
     向家冲本应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遗产的古老小山村,由于近几十年来对古建筑的保护不够,许多都已毁坏,如公德庵(向氏一小)·文昌阁等几座寺庙,三座水磨房,三座石拱桥及两座桥亭(已修复了一座)等等。这是历史的教训,也是我们永远逝去了的损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