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绘本《咕咚》郭海燕

(2017-12-29 11:58:50)

活动领域语言

年龄段小班

活动名称咕咚

设计人郭海艳

设计意图

《咕咚》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经典童话故事,内容生动,幽默动感十足。落入水中的东西发出的声音,吓坏了但小的小老鼠,他的奔逃引了了群体的慌张,顿时乱做一团,最终发现是自己吓坏了自己。本节教学设计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在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基础后,让幼儿不要惊慌,要沉着,要先了解事情发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测、观察、动作模仿等方式,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2.感受故事中动物的情绪并学说:"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体验师生共同表演故事的快乐。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动物的情绪,学会对话:"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活动难点:体验动物逃跑时的紧张情绪。

活动准备

1.绘本ppt,故事中的动物形象大图一套。

2.情景表演(一只小老鼠正在散步,听到"咕咚"声,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情景表演导入(一只胆小的老鼠正在散步,忽然听到"咕咚",吓了一跳逃跑了,边跑边喊"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2.提问:刚才的小老鼠怎样了?(逃跑)它为什么要逃跑呢?(害怕)它害怕什么呢?(咕咚)"咕咚"会是谁呢?(幼儿猜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观看ppt,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1)师:小老鼠跑着跑着,会遇到谁呢?他们说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播放课件,和幼儿一起观察,理解故事内容。引导幼儿观察大熊并学学他的动作。再模仿小动物们紧张的样子。

2.讨论并理解故事内容。

1)师:让大熊带着小动物去找"咕咚"我们来想想,小老鼠吓得往前跑时,碰见了谁?说了些什么?

2)幼儿模仿绘本中动物的表情及语言:"快逃!快逃!咕咚来啦!"

3.幼儿选择相应的角色表演故事。

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及时表扬声音和表情到位的幼儿,让幼儿体验和同伴一起表演的快乐。

三、结束部分

师幼共同总结本节教学活动,放松身体。

四、活动反思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教学开始部分我采用情景导入法让幼儿亲自用耳朵听“咕咚”的声音,然后教师扮演小老鼠,做出吓一跳的表情,同时提出发散性问题这种教学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大胆猜测,为学习《咕咚》注入了动力本次教学的不足是孩子们在说“快逃!”时“逃”字都说成了“跑”,今后在幼儿的口语方面我会多加强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