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章句精选》
(2020-01-22 10:08:21)分类: 仁湖解道 |
《管子章句精选》
《管子-牧民》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
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
审于时,而察于用。
《管子-形势》
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沈玉极矣。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秋冬夏,不更其节,古今一也。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风雨无乡(向),而怨怒不及也。
贵有以行令,贱有以忘卑,寿夭贫富,无徒归也。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
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
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
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天下之人也;
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道之所设,身之化也。
持满者与天,安危者与人。
失天之度,虽满必涸。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
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
藏之无刑,天之道也。
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
生栋覆屋。怨怒不及;弱子下瓦,慈母操棰。
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万物之于人也,无私近也,无私远也;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
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兇,不可复振也。
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
道之用也,贵其重(慎)也。
《管子-权修》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
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
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
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故地不辟,则城不固。
有身不治,奚待于人?
有人不治,奚待于家?
有家不治,奚待于乡?
有乡不治,奚待于国?
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
天下者,国之本也;
国者,乡之本也;
乡者,家之本也;
家者,人之本也;
人者,身之本也;
身者,治之本也。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
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一树一获者,谷也;
一树十获者,木也;
一树百获者,人也。
我茍种之,如神用之,举事如神,唯王之门。
《管子-乘马》
阴阳
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
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
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然则阴阳正矣,虽不正,有余不可损,不足不可益也。
天地莫之能损益也。
《管子-枢言》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
有名则治,无名则乱,治者以其名。
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
《管子-兵法》
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
故夫兵,虽非备道至德也,然而所以辅王成霸。
今代之用兵者不然,不知兵权者也。
故举兵之日而境内贫,战不必胜,胜则多死,得地而国败。
此四者,用兵之祸者也。四祸其国而无不危矣。
《管子-心术上》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
虚其欲,神将入舍;扫除不洁,神乃留处。
虚无无形谓之道;化育万物谓之德;
君臣父子人间之事谓之义;
登降揖让、贵贱有等、亲疏之体谓之礼;
杀僇禁诛谓之法。
道在天地之间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故曰“不远而难极也”。
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
故曰“可以安而不可说”也。
天之道虚,地之道静。虚则不屈,静则不变,不变则无过,故曰“不伐”。
人者立于强,务于善,未于能,动于故者也。
《管子-心术下》
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冶。
一气能变曰精、一事能变曰智。
是故圣人一言解之,上察于天,下察于地。
《管子-白心》
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
此谓道矣。小取焉则小得福,大取焉则大得福。
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
《管子-水地》
地者,万物之本原,诸生之根菀也。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
夫水淖弱以清,而好洒人之恶,仁也;
视之黑而白,精也;
量之不可使概,至满而止,正也;
唯无不流,至平而止,义也;
人皆赴高,己独赴下,卑也。
卑也者,道之室,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
准也者,五量之宗也;
素也者,五色之质也;
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
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乌鲁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著。
万物莫不尽其几。
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
夫玉温润以泽,仁也;
邻以理者,知也;
坚而不蹙,义也;
廉而不刿,行也;
鲜而不垢,洁也;
折而不挠,勇也;
瑕适皆见,精也;
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
叩之,其音清搏彻远,纯而不杀,辞也;
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室,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人,水也。
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
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
龙生干水,被五色而游,故神。
欲小则化如蚕蠋,欲大则藏于天下,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千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
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
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
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谦逊和蔼)。
一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
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管子-任法》
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
《周书》曰:“国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
民不道法,则不祥;
国更(改变)立法以典民,则不祥;
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
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祥。”
故曰: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以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
《管子-治国》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
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是以先王知众民、强兵、广地、富国之必生于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管子-禁藏》
禁藏(帝王宫中的库藏)于胸胁之内,而祸避于万里之外。
能以此制彼者,唯能以己知人者也。
夫冬日之不滥,非爱冰也;
夏日之不炀,非爱火也,为不适于身便于体也。
夫明王不美宫室,非喜小也;
不听钟鼓,非恶乐也,为其伤于本事,而妨于教也。
故先慎于己而后彼,官亦慎内而后外,民亦务本而去末。
居民于其所乐,事之于其所利,赏之于其所善,罚之于其所恶,信之于其所余财,功之于其所无诛。
故法立而不用,刑设而不行也。
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
故立身于中,养有节;宫室足以避燥湿,食饮足以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寒温,礼仪足以别贵贱,游虞足以发欢欣,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坟墓足以道记。
故曰: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此之谓也。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源之下,无所不入焉。
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自美安,不推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
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渔网),什伍以为行列,赏诛为文武。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攻战,推引铫耨以当剑戟,被蓑以当铠鑐,菹笠以当盾橹。故耕器具则战器备,衣事习则功战巧矣。
故春仁、夏忠、秋急、冬闭,顺天之时,约地之宜,忠人之和,故风雨时,五谷实,草木美多,六畜蕃息,国富兵强,民材而令行,内无烦扰之政,外无强敌之患也。
夫动静顺然后和也,不夫其时然后富,不失其法然后治。故国不虚富,民不虚治。不治而昌,不乱而亡者,自古至今未尝有也。
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者其法乱,民多私利者其国贫。
故德莫若博厚,使民死之;赏罚莫若必成,使民信之。
夫善牧民者,非以城郭也,辅之以什,司之以伍。伍无非其人,人无非其里,里无非其家。
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不求而约,不召而来。
故民无流亡之意,吏无备追之忧。故主政可往于民,民心可系于主。
夫法之制民也,犹陶之于埴,冶之于金也。
故审利害之所在,民之去就,如火之于燥湿,水之于高下。
夫民之所生,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
故国有余藏,民有余食。
夫叙钧者,所以多寡也;权衡者,所以视重轻也;户籍田结者,所以知贫富之不訾也;故善者必先知其田,乃知其人,田备然后民可足也。
凡有天下者,以情伐者帝,以事伐者王,以政伐者霸。而谋有功者五:
一曰视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内必衰也。臣不用,其国可危。
二曰视其阴所憎,厚其货赂,得情可深,身内情外,其国可知。
三曰听其淫乐,以广其心,遗以竽瑟美人,以塞其内;遗以谄臣文马,以蔽其外。外内蔽塞,可以成败。
四曰必深亲之,如典之同生。阴内辩士,使图其计;内勇士,使高其气。内人他国,使倍其约,绝其使,拂其意,是必士斗。两国相敌,必承其弊。
五曰深察其谋,谨其忠臣,揆其所使,令内不信,使有离意。离气不能令,必内自贼。忠臣已死,故政可夺。此五者,谋功之道也。
《管子-九守》
主位,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主明,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高山,仰之不可极也;深渊,度之不可测也。神明之德,正静其极也。
主赏,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不暗化矣。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见奸伪也?
主周,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
主参,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曰动奸。奸动则变更矣。
名生于实,实生于德,德生于理,理生于智,智生于当。
《管子-形势解》
天之裁大,故能兼覆万物;地之裁大,故能兼载万物;人主之裁大,故容物多而众人得比焉。故曰:裁大者众之所比也。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飺(嫌)者,多所恶也。食者,所以肥体也。谏者,所以安主也;主恶谏则不安,人飺食则不肥。故曰:飺食者不肥体也。
天公平而无私,故美恶莫不覆;地公平而无私,故小大莫不载。无弃之言,公平而无私,故贤不肖莫不用。故无弃之言者,参伍于天地之无私也。故曰:有无弃之言者,必参之于天地矣。
明主之官物也,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立。乱主不知物之各有所长所短也,而责必备。
天生四时,地生万财,以养万物而无取焉。明主配天地者也,教民以时,劝之以耕织,以厚民养,而不伐其功,不私其利。故曰: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也。
以规矩为方圜则成,以尺寸量长短则得,以法数治民则安。故事不广于理者,其成若神。故曰:无广者疑神。
道者,扶持众物,使得生育,而各终其性命者也。故或以治乡,或以治国,或以治天下。故曰: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
民之从有道也,如饥之先食也,如寒之先衣也,如暑之先阴也。故有道则民归之,无道则民去之。故曰: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
天之道,满而不溢,盛而不衰。明主法象天道,故贵而不骄,富而不奢,行理而不惰。故能长守贵富,久有天下而不失也。故曰:持满者与天。
故曰,失天之度,虽满必涸。
臣不亲其主,百姓不信其吏,上下离而不和,故虽自安,必且危之。故曰:上下不和,虽安必危。
主有天道,以御其民,则民一心而奉其上,故能贵富而久王天下。失天之道,则民离叛而不听从,故主危而不得久王天下。故曰: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
故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
故曰:万事之任也,异起而同归,古今一也。
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故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故能为之,则小可为大,贱可为贵。不能为之,则虽为天子,人犹夺之也。故曰:巧者有余而拙者不足也。
明主上不逆天,下不圹地,故天予之时,地生之财。乱主上逆天道,下绝地理,故天不予时,地不生财。故曰: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
故曰: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大必削。
故曰:乌集之交,虽善不亲。
故曰: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
明主与圣人谋,故其谋得;与之举事,故其事成。乱主与不肖者谋,故其计失;与之举事,故其事败。
主度量人力之所能为,而后使焉。故令于人之所能为,则令行;使于人之所能为,则事成。
乱主不量人力,令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令废;使于人之所不能为,故其事败。夫令出而废,举事而败,此强不能之罪也。故曰:毋强不能。
狂惑之人,告之以君臣之义、父子之理、贵贱之分,不信圣人之言也,而反害伤之。故圣人不告也。故曰:毋告不知。
与不肖者举事,则事败;使于人之所不能为,则令废;告狂惑之人,则身害。故曰: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出言而离父子之亲,疏君臣之道,害天下之众,此言之不可复者也,故明主不言也。故曰:言而不可复者,君不言也。
身行不正,使人暴虐,遇人不信,行发于身而为天下笑者,此不可复之行,故明主不行也。故曰:行而不可再者,君不行也。
言之不可复者,其言不信也;行之不可再者,其行贼暴也。故言而不信则民不附,行而贼暴则天下怨。民不附,天下怨,此灭亡之所从生也,故明主禁之。故曰,凡言之不可复,行之不可再者,有国者之大禁也。
《管子-版法解》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
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
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
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
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武也。
是故文事在左,武事在右,圣人法之,以行法令,以治事理。
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操持不正则听治不公;听治不公则治不尽理,事不尽应。
治不尽理,则疏远微贱者无所告;事不尽应,则功利不尽举。功利不尽举则国贫,疏远微贱者无所告则下饶。故臼:凡将立事,正彼天植。
天植者,心也。天棺正,则不私近亲,不孽疏远。不私近亲,不孽疏远,则无遗利,无隐治。无遗利,无隐治,则事无不举,物无遗者。欲见天心,明以风雨。故曰: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
万物尊天而贵风雨。所以尊天者,为其莫不受命焉也;所以贵风雨者,为其莫不待风而动待雨而濡也。
冬既闭藏,百事尽止,往事毕登,来事未起。方冬无事,慎观终始,审察事理。事有先易而后难者,有始不足见而终不可及者;此常利之所以不举,事之所以困者也。事之先易者,人轻行之,人轻行之,则必困难成之事;始不足见者,人轻弃之,人轻弃之,则必失不可及之功。
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
天覆而无外也,其德无所不在;地载而无弃也,安固而不动,故莫不生殖。故曰:法天合德,象地无亲。
日月之明无私,故莫不得光。圣人法之,以烛万民,故能审察,则无遗善,无隐奸。无遗善,无隐奸,则刑赏信必。刑赏信必,则善劝而奸止。故曰:参于日月。
《管子-轻重己》
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