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s://wx4/large/006SDXQLgy1fl2nladn0mj30j60hv0ut.jpg
为你,千千万万遍。
读罢《追风筝的人》,脑海里不断回响着这句话:“为你,千千万万遍”。少年时候,哈桑对阿米尔说的话。放下书,久久无言语,心里被一丝丝痛楚揪紧,又似乎松了一口气。眼前浮现出一个画面,穿条纹长袍的哈桑,在追风筝的时候回过头来,大声对阿米尔说: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是一本无需多读,只读一遍就能将书中每一处细节刻在心里的书,既残忍又美丽的故事。你不会忘记,你也舍不得忘记。
贯穿全书的是人性的救渎。当罪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渎。阿米尔的父亲,因为犯下了难以原谅的错误,于是用善行来赎罪。关爱穷人,盖孤儿院,在逃亡路上,为同在逃亡路上的素不相识的妇女挺身而出。而阿米尔因为背叛了哈桑,始终心怀愧疚,再次踏上故乡的路,那是一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历尽艰险,终于能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带回了美国。
故事的开始,像一首缓慢的诗,很亲切,很清新,很动人……
两个男孩形影不离,玩弹弓,搞恶作剧……阿米尔与哈桑从出生开始就认识了,喝同一个人的奶水长大。哈桑的父亲阿里曾经说过,喝同一个奶水长大的孩子之间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就像兄弟一样。阿米尔学会说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哈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阿米尔”。阿米尔是少爷,哈桑是仆人的儿子;阿米尔是普什图人,哈桑是阿扎拉人。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哈桑至死都是为了阿米尔,而阿米尔却为了得到更多的父爱而背叛了哈桑。
他们一起玩耍,一起看电影,一起恶作剧,一起放风筝。当阿米尔被别的小孩欺负时,哈桑总是为他挺身而出。阿米尔在石榴树上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当时,阿米尔绝对想不到,多年后,战火肆虐,而这株树还在,树上的字也还在,只是一切都不一样的,再也回不去了。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清新细腻的语言描摹了故乡。以阿米尔与哈桑两个小男孩的情谊铺展开来,透露出对故乡的热爱,也透露出人性的真善美。勇武的父亲,质朴的阿里,忠贞的哈桑,一切都很美好。但是阿米尔嫉妒哈桑,即便哈桑目不识丁,却还是比他聪明。他表面上与哈桑是好朋友,与哈桑一起玩耍,在心底却不把哈桑当朋友,因为哈桑是哈扎拉人,并且还得到了父亲的关心与爱护。阿米尔想要得到更多的父爱,并不想被哈桑分走一丁点。
在一次风筝比赛上,阿米尔一举夺冠。哈桑承诺,会为阿米尔追回最后一只蓝风筝。但是,哈桑追到了风筝,为了保护追到的那只蓝风筝,却遭到恶霸阿塞夫的欺辱。阿米尔在巷子的转角处看到这一切,却只是懦弱地缩在角落里,并未上前阻止。阿米尔无颜面对哈桑,设法逼走哈桑。因为赢了风筝比赛,阿米尔重新得到父亲的赞许。
阿米尔背叛了哈桑,哈桑知道,但哈桑仍当阿米尔是最好的朋友。但是阿米尔却无法再面对哈桑了,为了彻底赶走哈桑,阿米尔在自己13岁生日的时候,将手表与钱偷偷藏到了哈桑的屋子里。就算是知道阿米尔陷害自己偷了手表与钱,哈桑仍然愿意为他牺牲,承认是自己偷的。阿米尔以为这是哈桑最后一次为他做牺牲了,其实不是,哈桑最后一次为他牺牲,是在生命终结的时候。
不管是写故乡的风景,还是写哈桑对阿米尔的情谊;不管是写哈桑的忠贞善良还是写阿米尔的背叛与诬陷,作者的笔触始终是平和亲切的,毫不着急地将生活的一幕幕展现出来,像旧电影,有着淡淡的光晕,让人心疼,也让人沉迷。当哈桑为阿米尔挺身而出的时候,阿米尔读故事给哈桑听的时候,阿米尔抱着哭泣的哈桑的时候,阿米尔与哈桑一起放风筝的时候,美好得仿佛时光就这样停止了。但是当阿米尔见死不救,最后还诬陷哈桑,逼走了哈桑的时候,让人揪心。明明是两个亲密无间的朋友,怎么可以有这样的背叛与诬陷?
后来……
哈桑与他的父亲阿里离开了,因为阿米尔的诬陷,所以在一个大雨的夜里回老家。
阿米尔与他的父亲也离开了,因为战争,所以逃往美国。
26年后,阿米尔再度回到哈布尔,因为拉辛汗病重,也因为拉辛汗说: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拉辛汗是阿米尔的忘年之交,是第一个鼓励阿米尔写作并给予肯定的人。
再次回来,拉辛汗告诉了阿米尔一个惊天的秘密:哈桑与他同父异母的兄弟。阿米尔才知道父亲占有了阿里的妻子,生下哈桑,并欺瞒了他们。阿米尔也终于知道,父亲为何总是对哈桑好,从不忘记哈桑的生日,还为哈桑治好了兔唇。但是阿米尔难以接受,印象中那个高大的,正义的,善良的父亲,竟会犯了盗窃罪,盗窃了他和哈桑知道真相的权利,盗窃了哈桑为人子的权利,盗窃了阿里为人夫的权利。阿米尔还记得,父亲曾抱着自己说:“世界只有一种罪行,那就是盗窃,当你说谎,你剥夺了某人得知真相的权利;当你诈骗,你偷走公平的权利。”
而哈桑,可怜的哈桑,在离开阿米尔家之后,回到家乡平静生活。后来拉辛汗找到他,并希望他重回喀布尔,守护阿米尔父亲的房子。于是哈桑带着妻子、儿子又回到了喀布尔。后来,哈桑被塔利班诬陷霸占他人房屋。哈桑与他的妻子双双被枪杀。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流落孤儿院,后又被塔利班带走。当我看到善良的哈桑与他的妻子双双被枪杀,以及后来索拉博自杀,心被揪紧了,泪落不自知。不忍卒读,却也不忍释卷。
阿米尔收到了哈桑生前写下的信:“亲爱的阿米尔少爷,如果你回来,你会发展有个忠诚的老朋友在等着你。”在经历了友情的背叛,在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之后,哈桑仍然是那个哈桑,心怀良善,从不针对任何人,心心念念着一起长大的阿米尔少爷有朝一日重回家乡。
阿米尔决定冒险前往喀布尔,接回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饱经沧桑后的喀布尔,当初的人不再,当初的景不再,一切都变了,满目苍夷。一个真实的阿富汗,饱经忧患,被战争摧残得面目全非。就像一场噩梦,寻不到一丝记忆中的家园,触目所及皆是断壁颓垣,沿路都是乞讨的人们。阿米尔看到断了一条腿的男人,为了给孩子买吃的,在出卖自己的义腿……
阿米尔去救索拉博,也是去救渎自己负疚的内心。他要为自己曾经的背叛赎罪,也要为父亲的盗窃赎罪。
带走了索拉博的塔利班正是当初欺辱了哈桑的阿塞夫,阿米尔与阿塞夫搏斗,在被阿塞夫打得体无完肤、肝脾皴裂时,内心终于得到救渎。阿米尔终于解脱了,“后来我才知道,我心病已愈,终于痊愈了。”
最终,阿塞夫被索拉博用弹弓射瞎了一只眼,阿米尔才得以带着索拉博离开,最后去了美国。在这中途,索拉博厌倦了一切,害怕再被送回孤儿院,选择了自杀。虽然索拉博被救了回来,但是却因为悲苦的童年与沉痛的打击而拒绝说话,拒绝与外界接触。敏感、单纯、善良、聪明的索拉博,没再说过一句话。
在一个春天,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阿米尔邀请索拉博一起去放风筝,索拉博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只是一个微笑,稍纵即逝,但就是真真实实存在过。最后,阿米尔说要为索拉博追回坠落的风筝,就像当年哈桑一次次为阿米尔追回风筝一样。
为你,千千万万遍。阿米尔轻轻地对索拉博说出这句话,哈桑曾经对他说过的话。
故事的结局,就像故事的开始一样,亲切平和,给人春风拂面的感觉。仿佛真的看到了春风吹着风筝,风筝往既定的方向缓缓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