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期末幼儿动作与发展评估总结

(2018-07-19 11:08:24)

一学期结束了,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对12个班的健康领域进行了评估,这次评估主要是对孩子动作发展的评估。

一、评估前,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认真制定了健康评估记录表,设计了游戏的内容,大班游戏是《小兵向前冲》中班游戏是《战胜大灰狼》小班游戏是《动物运动会》,游戏中包括了走、跑、跳、平衡、钻、爬、跨跳、投掷等大动作的练习。还单独对抓杠悬空;抛球、拍球、跳绳进行测查。

二、评估中有序的进行组织。每个班开始前先把孩子分成4组,向孩子介绍游戏的玩法,中小班让孩子进行示范,知道玩法后孩子进行游戏,游戏时一组进行完,第二组再进行,依次进行完,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每个孩子的表现都能看到。

三、通过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孩子动作发展好的方面:

从整体上看,全园孩子的快跑、平衡、爬、双脚连续向前跳、跨跳、抓杠悬空的动作发展较好,都达到指南中的标准,而且超过了有些标准,比如:抓杠悬空标准是10秒,小班孩子有的能达到20秒,大班孩子大部分能达到30秒。

不足的方面:

单脚跳、投掷、钻的能力、抛接球有些弱。(照片、视频说明)

四、评估完更多的是思考。

1.自主户外活动到底对孩子有哪些发展?开始评估前,我们认为自主户外后孩子动作肯定得到了发展,但评估情况来看,有一些动作如:投掷,孩子的水平,还停留在上学期的水平,没有发展。我觉得很困惑,到后来翻看照片经过深入的思考,发现器械操控动作的发展确实很弱,滚球、双手抛球、双手接球、拍球、踢球、投掷动作都需要练习,但是(1)孩子的整体的身体素质提高了,有一些如快跑,膝盖悬空爬,跨跳,抓杠在开始游戏时,明显发现孩子们就没有这样做过,经过一次示范,孩子们都能做到,说明孩子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发展的很好。(2)孩子乐于参加游戏,参与游戏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没有不愿参加的孩子,小二许白宇豪、小三的青阳都参与的很好,不愿意离开。(3)同一个班的孩子之间差异不大,会的就都会,不会的都不会。

2.正确认识上午的自主户外游戏,下午的户外游戏和健康课这三者的关系。这三个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孩子动作发展。但又有所区别,户外自主活动是根据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要求,投放丰富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发展动作。户外自主活动重点在材料投放上。如何投放材料,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基本动作的核心经验,知道每个动作的学习路径,再在此基础上,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的学习路径去投放材料。比如投掷,张莹博士曾在《我国3-6岁儿童基本动作发展的特征研究》中建议投掷项目学习顺序,先是距离,再是速度,然后才是准确度,建议投掷练习的顺序是投远--投准,投固定物--投移动物体,投大--投小,投慢--投快,单一投前---多方位投掷,上手投掷-----下手,背后投等跳的方法。所以小班我们可以就是投远的练习。我们可以投沙袋,然后是投准。幼儿从投远到投准动作,难度逐步加大,幼儿不仅要让手臂挥动,还需要控制手臂的力量,将手中的物体准确的投放到自己所锁定的目标上,这就是投掷发展的一个小小的跨越,当投掷动作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幼儿会不满足于静止目标的投资,我们可以一些移动的物体来进行投资,这样让孩子的动作,得到更大的一个发展。作为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必须要先分析幼儿,投掷动作的特点与规律,熟悉投掷动作的关键经验。

下午的户外游戏,要根据各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规律,各个基本动作的要领,教师有目的的进行训练。比如设计跳跃 ,教师要知道跳跃的动作要领是身体腾空、落地时屈膝。还要知道各种跳跃动作,如原地双脚向上跳,立定跳远,双脚连续向上跳,双脚向下跳,双脚连续向侧跳,跨跳障碍,单脚连续跳,跳山羊。所以只要老师心中有数,一个跳的动作,我们就可以设计很多的游戏,让孩子进行练习。

健康课要认真组织。我们所有老师都要很清楚了解健康课的基本流程,健康课不是户外游戏。我们的健康课,有的上了户外游戏,本来这学期根据存在问题我们的观摩课准备上的就是健康课,通过观摩,要了解如何去上好健康课。

所以我觉得孩子动作要发展这三个活动,都要发挥各自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3.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我们教学行为的适应性,通过观察去发现问题,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比如在评估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孩子,有的投掷时从下面投。当时我心里想,这个孩子怎么这样投呢?在了解了投掷的学习途径之后,我知道了这个孩子的这种投掷是下投,比如投保龄球。知道了这些,如果有这样投的孩子,我们就不会轻易的给孩子下定义,你这个投的方法是错误的。

还有在走平衡时,大班孩子在90公分高的平衡板上都可以大胆的走,但是在走梯子的时候,孩子总是从梯子的两边挪过去,让孩子从中间走的时候,孩子很自然的就会蹲下来扶着两边,然后从梯子中间往过走,当时让孩子站起来走,孩子大部分都走不过去,需要帮助。到中班的时候,在地上放了一个梯子让孩子走,孩子也走的摇摇晃晃,我试了一下要掌握住平衡还真不容易,那让大班孩子在有一定高度的梯子上站起来走的要求合适吗?

观察是前提,只有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支持,我们的教育行为才更适宜。

五、下学期改进:

1.在进行自主户外活动材料投放的同时,加强下午游戏和健康课的组织和指导。

2.认真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指南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每次学习一次会有不同的理解。

3.注重孩子的观察,游戏组织的流程行动--计划----反馈。

4.丰富户外区域材料,设置双杠、投掷区,配一些跳绳。评估中开始设计的是用生活区的绳索进行抓杠,但试了一次不能承重,最后利用了攀登架让孩子进行抓握了练习;所以在场地上加入这两个区域。

5.在活动中可以看出各班孩子的倾听能力的发展,有的班的孩子说过要求后,都能完成动作,有的班的个别班的孩子就得不断的提醒。

6.在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在抓杠悬空时,首先双手要抓牢,保证幼儿运动中不受伤害,对班里爱脱臼的孩子一定要有保护的情况下进行,否则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7.有个别动作发展,男女发展不均衡,大班女孩子强于男孩子。比如:大班的女孩跳绳都能跳到100下,男孩子只能跳10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