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标签:
历史文化 |
关于萍乡濂溪书院和濂溪祠,由于史料缺乏,萍乡地方史志一直语焉不详。
笔者最近找得宋代李燔《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从而揭开了宋代萍乡濂溪书院和濂溪祠的历史之谜。
民国十一年出版的《萍城彭征君祠宗谱》之周敦颐《题崇圣寺诗序》开篇写道:“惇颐(按: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因舅父郑向的儿子为惇字辈,将其视为己出的舅父改其名为周惇实,后为避英宗赵宗实讳改名周惇颐,其本人一直使用该名,只是后人称作周敦颐)庆历初为洪州分宁县主簿,被外台檄承乏袁州庐溪镇市征之局,局鲜事,袁之进士来讲学于公斋。”
李燔《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载,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被誉为“理学正宗”的萍乡人胡安之和时任萍乡知县的商应孙,首倡兴建濂溪书院。
“因临江别驾张侯耕(按:张耕,嘉泰壬戌1202年进士),得闻濂溪先生周元公,尝摄是邑芦溪镇官,已属之士黄唐巨及从子天祐、天麟建祠于彼邑矣。邑距镇畿两舍,不容以时展敬。得地大圆驿之前,高明萧爽,山会川至,竹木畅茂。”
从上可知,萍乡濂溪祠在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前早已建立,具体时间不详,兴建者是芦溪人黄唐巨及从子黄天祐、黄天麟。因建在芦溪镇的濂溪祠距萍乡县城两舍(按,古时三十里为一舍),祭拜和祭祀不方便,便在风水宝地“大圆驿”之前新建学院和祠堂,而“大圆驿”地名暂无考,从《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来看,应在萍乡县城附近。
濂溪书院规模不小:“辄效九江书堂为屋三十楹。通守潘侯传,适摄郡事,实助其役。前为祠堂,中设元公遗像,旁设明道先生程纯公(按:程颢)、伊川先生程正公(按:程颐)、横渠先生张公(按:张载)、紫阳先生朱文公(按:朱熹)、南轩先生张宣公(按:张栻)。从以拙堂,屏以光风霁月之楼,堂之左右为斋,曰志伊,曰学颜。下至椸湢,以次悉备。”
何友道在《昭萍志略》卷十《人物志·寓贤》中有传,被誉为“大儒”,但传中载 “何友道,乐安人,宋县尉霖长子。霖君季弟,出为萍乡柳氏后”,误将何霖长子何萍生与季弟何友道混为一人。
小水柳氏在宋代是萍乡望族,与当时萍乡名门彭氏、胡氏多有联姻,如小水柳氏始祖日新公之女柳懿娘,为本县宋熙宁二年(1069年)己酉科举人、袁州教授彭襄(按:彭襄有《楚昭王庙记》传世,县志有载)夫人,另胡安之夫人亦是柳氏(按:县志胡绍孙《胡宣教公墓圹记》有载)。此外小水柳氏第十一世柳蓍(1148-1226),字廷宪,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王容榜进士,曾任宋嘉泰元年(1201年)广西转运司牒试考官。
《昭萍志略》之宋代钟詠《西社仓记》载,宋庆元三年丁巳(1197年),钟詠、彭公修、柳廷杰、柳宗显等人建社仓,“总其事者,钟詠与彭君公修;厚其储,力其事者,柳君廷杰、宗显、宜君思贤……督建仓之役,柳君宗显佐之。”柳廷杰是小水柳氏族人,柳宗显则小水柳氏族谱无载,萍乡柳氏在修建社仓中出力出钱,足以说明当时柳氏在萍乡影响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