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2021-05-09 10:46:36)
标签:

历史

文化

关于萍乡濂溪书院和濂溪祠,由于史料缺乏,萍乡地方史志一直语焉不详。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昭萍志略》之《书院》载:“濂溪书院,在县南宝积寺右。后改禁钟楼,今废;今芦溪市周子祠亦曰濂溪书院。”《坛庙》又载,濂溪祠在县东芦溪市桥东,明万历六年,巡抚刘尧诲、知府郑惇典、同知陶之肖,迁建桥西,后多次修建。刘尧诲《重建周濂溪先生祠记》载,濂溪祠原在芦溪道旁,明万历六年迁建于芦溪市北圣冈山麓。

笔者最近找得宋代李燔《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从而揭开了宋代萍乡濂溪书院和濂溪祠的历史之谜。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周敦颐(1017—1073),又名周元皓,字茂叔,谥号元公,湖南道州人,世称“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年)至四年(1044年),周敦颐曾任袁州萍乡县芦溪镇监税,“名士多从之游”。

民国十一年出版的《萍城彭征君祠宗谱》之周敦颐《题崇圣寺诗序》开篇写道:“惇颐按:周敦颐原名周敦实,因舅父郑向的儿子为惇字辈,将其视为己出的舅父改其名为周惇实,后为避英宗赵宗实讳改名周惇颐,其本人一直使用该名,只是后人称作周敦颐庆历初为洪州分宁县主簿,被外台檄承乏袁州庐溪镇市征之局,局鲜事,袁之进士来讲学于公斋。”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李燔(1163—1232),江西建昌人,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进士,朱熹衣钵传人,南宋教育家,在江西星子创办“修江书院”、“白石书院”, 曾任江西运司干办公事、大理司直等职。

李燔《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载,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被誉为“理学正宗”的萍乡人胡安之和时任萍乡知县的商应孙,首倡兴建濂溪书院。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因临江别驾张侯耕(按:张耕,嘉泰壬戌1202年进士),得闻濂溪先生周元公,尝摄是邑芦溪镇官,已属之士黄唐巨及从子天祐、天麟建祠于彼邑矣。邑距镇畿两舍,不容以时展敬。得地大圆驿之前,高明萧爽,山会川至,竹木畅茂。”

从上可知,萍乡濂溪祠在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前早已建立,具体时间不详,兴建者是芦溪人黄唐巨及从子黄天祐、黄天麟因建在芦溪镇的濂溪祠距萍乡县城两舍(按,古时三十里为一舍),祭拜和祭祀不方便,便在风水宝地“大圆驿”之前新建学院和祠堂,而“大圆驿”地名暂无考,从《袁州萍乡濂溪书堂记》来看,应在萍乡县城附近。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濂溪书院规模不小:“辄效九江书堂为屋三十楹。通守潘侯传,适摄郡事,实助其役。前为祠堂,中设元公遗像,旁设明道先生程纯公(按:程颢)、伊川先生程正公(按:程颐)、横渠先生张公(按:张载)、紫阳先生朱文公(按:朱熹)、南轩先生张宣公(按:张栻)。从以拙堂,屏以光风霁月之楼,堂之左右为斋,曰志伊,曰学颜。下至椸湢,以次悉备。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该文所附袁州知州曹叔远跋记载,在兴建濂溪书院的过程中,萍乡知县商应孙“实与经始”,司直李燔“复为之记”, 曹叔远“且助钱七百緡以讫其功……乞于朝赐堂额,尚未来者……选堂长、计谕三员,并委县主簿总其事。”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宋代濂溪书院山长目前仅知一人——何元。据宋末元初何希之《故郴州宜章知县潜心先生墓志铭》、《先君梅窗先生墓志》和元代吴澄《送何友道游萍乡序》等相关资料载:何霖(1235-1277),字商佐,江西乐安人,景定三年(1262年)壬戌乙科进士,历任袁州萍乡警官、衡阳司纠、广东经幕,咸淳甲戌(1274年)秋任宜章令,其长子在萍乡出生,故名何萍生;二弟何希之,字周佐,咸淳十年(1274年)甲戌科进士,零陵教授,著有《鸡肋集》;三弟何垚,字唐佐,咸淳元年(1265年)乙丑科进士,春陵判官,著述颇丰;四弟何梦牛,字鲁佐,咸淳十年(1274年)甲戌科进士,广昌主簿;五弟何元善,号友道,过继萍乡柳氏为后,“袁柳抚何二族,各以儒官著”,至元丁丑(1277年)时任萍乡濂溪书院山长。

何友道在《昭萍志略》卷十《人物志·寓贤》中有传,被誉为“大儒”,但传中载 “何友道,乐安人,宋县尉霖长子。霖君季弟,出为萍乡柳氏后”,误将何霖长子何萍生与季弟何友道混为一人。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据民国二十六年出版的《萍北小水柳氏族谱》载,唐宰相柳浑次子柳希玭避乱“家万载西江”,其孙柳玢“因家于袁属之萍”,宋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柳日新携弟日新从萍东芦溪徙居萍北栗市西小书,后名小水

小水柳氏在宋代是萍乡望族,与当时萍乡名门彭氏、胡氏多有联姻,如小水柳氏始祖日新公之女柳懿娘,为本县宋熙宁二年(1069年)己酉科举人、袁州教授彭襄(按:彭襄有《楚昭王庙记》传世,县志有载)夫人,另胡安之夫人亦是柳氏(按:县志胡绍孙《胡宣教公墓圹记》有载。此外小水柳氏第十一世柳蓍(1148-1226),字廷宪,淳熙十四年(1187年)丁未科王容榜进士,曾任宋嘉泰元年(1201年)广西转运司牒试考官。

               揭秘宋代萍乡濂溪书院

《昭萍志略》之宋代钟詠《西社仓记》载,宋庆元三年丁巳(1197年),钟詠、彭公修、柳廷杰、柳宗显等人建社仓,“总其事者,钟詠与彭君公修;厚其储,力其事者,柳君廷杰、宗显、宜君思贤……督建仓之役,柳君宗显佐之。”柳廷杰是小水柳氏族人,柳宗显则小水柳氏族谱无载,萍乡柳氏在修建社仓中出力出钱,足以说明当时柳氏在萍乡影响力很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