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2018-12-16 23:11:00)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教学随笔)
栎阳初级中学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是描述科学的语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长期以来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已经把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给学生,而大部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和理解,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印象不深,时间一长容易忘记,这样也就缺乏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和习惯。我在从事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并懂得要教好学生学会数学这门课程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本,学生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解辨析能力,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功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和提高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和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可以使用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问题要精辟而具体,要有针对性,新而有趣,要有适当难度,富有启发性,可以从已有知识、生活实际,具体实践操作等出发,巧妙设疑,让学生带着疑问、好奇、“怎么办”等去阅读教材。例如在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让学生通过计算,看到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不一样,而比值相等。有什么规律在里面呢?当学生纷纷汇报自己发现的规律后再问,怎样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个规律呢?那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如此根据教材创设阅读情境,必然会激起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和主动性,阅读效果也会好一些。
二、编写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为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布置阅读提纲,以促使学生迅速把握书中的要义,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科学的治学精神。数学教材毕竟不同于文科类的教材,它具有明显的抽象性和简洁性等特点,学生开始阅读教材时可能会按照他们阅读语文或看小说的习惯较少分析思考。结果收获甚微,甚至失去阅读兴趣。因此教师不妨先做出阅读示范,然后编写由详到略的阅读提纲,传授数学阅读技能,使他们逐渐掌握数学阅读的一些技巧,慢慢地,当他们从阅读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时,阅读的自觉性就会加强。对于比较好的学生还可以让他们自定阅读计划(包括进度),独立完成阅读笔记,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利用阅读增强字义、词意的理解,提高语言转换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步骤严密的学科,语言严谨、准确、精练。在教学命题中,每一个字、词都有其确切的含义,阅读时必须逐字推敲,把每一个字、词的意义理解透。
数学教材中的语言通常是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交融。数学阅读重在理解,即把阅读的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如,把一个抽象表述的问题转化成具体形象的问题,把用符号形式或图表表示的关系转化为言语的形式表述,把一些用言语形式表述的概念转化成用直观的图形形式表述等。例如,“∠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学生阅读完这个材料,头脑中首先要浮现出相关的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一个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直角。接下来,就要通过数学内部语言之间的转换来完成对这个材料的理解:即把“∠1和∠2是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1+∠2=90°,∠1=90°-∠2,∠2=90°-∠1。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是语言的转换能力,这正是数学阅读有别于其他阅读最主要的方面。
四、引导数学阅读示范,优化数学课堂模式
数学教师本身应掌握一定的数学阅读策略,努力借助于数学课堂阅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讲授阅读和学习的方法。特别是对数学新教材每个单元后的几篇数学阅读材料,当培养学生如何阅读数学材料时,教师最好先选择一篇书上的阅读材料,向学生讲述自己阅读时的做法以作示范。将数学阅读教学纳入到数学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中去,改过去只 “讲练结合”教学方式为“讲读练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提出相应不同的阅读要求和采用切实有效的阅读策略。数学阅读的过程应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使阅读更有效。
五、及时反馈,让学生享受阅读
实践证明,当一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同时又得到他人肯定时,他的人格就能正常发展。同样,在数学阅读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学生易混淆的概念,易犯的错误考虑进去,设置一个个练习"陷阱",让学生辩析,开展数学交流,使学生准确形成数学概念,正确理解知识内涵。要进行数学交流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通过阅读来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通过阅的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并逐步学会将日常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来表述数学概念。同时,教师应及时地反馈学生的阅读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通过阅读所获得的新信息,并给予其积极的评价,学生就能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享受阅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使自己的认知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此往复,学生便在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构建起了自己的认知体系。再则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及时反馈阅读信息,可采用提问,练习,互相讨论等方式加强信息交流,检查阅读效果,随时发现问题,使数学阅读务实高效,不再流于形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