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2018-06-15 12:04:07)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YJ105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
负责人 |
温燕 |
所在单位 |
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幼儿园 |
课 题 研 究 进 展 情 况 |
本课题自从立项以来,研究的各项工作按照课题实施计划有序推进,幼儿园以前期积累的家园整合教育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龙头课题引领,子课题、项目专题落实的方法和教研组、课题组、项目组并进研究的方式,进行了教研合一的实践研究,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以及相关人员做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探索,顺利完成小课题中期阶段研究,在2017年开题后,积极按照小课题研究组要求将研究过程呈现于博客里,利用网络的便利性,将课题组的调查表,个案分析、教学反思都一一发布于博客,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促进合作。 在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倾心投入,初见成效 研究方案确立后,课题负责人迅速组织课题组成员及相关人员投入一个月的时间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做好充足的理论储备。通过网络搜集、书籍整理、专家咨询、集体交流评析等进行多途径学习,通过分析比较、归类提炼完成文献综述,并推出子课题,由负责人认领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 二、有序推进,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题组成员在与大学区的老师互动、交流、对话,吸取宝贵建议,不断调整,不断反思。正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1.设计调查问卷,向家长开展前测与后测,并进行数据统计 2.继续开展日常性的“家园共育”内容 (1)通过家园联系册、家长园地、微信群、QQ群、电话、信息追访等多种形式,促进家园共育。 (2)家长约谈:提前一周公布约谈时间,家长根据预约时间离园后与老师一对一进行交流。 (3)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活动,提升家园共育理念,促进家园共育工作有序开展。 3.开发家长资源,家园优势互补,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提高,同时为建立家园共育资源库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教育一线工作者的教师是推进“家园共育”的主力军,应当尊重、信任家长,与家长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建立一种平等合作的新型关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合作中应该持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地态度,与家长建立合作伙伴之间的亲密感情,但必须真心真意地把家长视为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伙伴。教师还应该虚心向家长学习,家长虽然不一定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但也不乏一些有价值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法。因此,教师与家长应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1)开展“小型家长交流研讨会”, 由教师与家委会共同商讨,有针对性地开展家长交流研讨会。结合不同时期家长教育孩子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邀请有经验的家长撰写经验材料,向家长介绍家教经验和育儿方法,以点带面转变家长观念,提高科学育儿水平。 (2)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社会性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教育”,这一点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如何争取家长参与,仅靠说教和“命令”是行不通的,我们的做法就是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吸引家长,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和价值。 比如:“亲子周活动”,首先通过观摩日,家长了解幼儿在园一日学习、游戏与生活环节;其次,参加家长志愿者活动,通过义工体验,了解教师如何精心呵护幼儿生活,保障幼儿健康;通过家长进课堂,发挥自己专业特长,拓宽教育领域,丰富幼儿学习内容,同时了解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游戏;通过安全护卫队,明确安全工作重于泰山,能以点带面的引领班级其他家长配合幼儿园后勤部门做好幼儿入离园门禁工作。“家园共育节”提升家长对亲子活动的教育技能,有效带动家庭亲子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亲子活动为家长提供了一个能耳闻目睹孩子生活、游戏和学习等真实表现的机会,家长通过获得孩子成长的感性知识经验,加深了对孩子能力发展的认识,改善了家长的教育行为和教养方式,从而更有效地采用相应的教育措施,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教育,使教育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家长通过观察老师的指导获取教育的经验,通过参与活动的过程领悟教育的方法。家长间的相互交流,使持不同教养态度的家长通过交流借鉴,不断提升了自身的教养素质。家长在集体亲子活动中得到了有益的经验,有效地带动家庭亲子活动的开展,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优势互补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也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更精密的结合起来。 4.启动“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和运行流程,印发成册。 (1)社区基地活动 逐一对幼儿园附近基地资源的有效性与课程实施的针对性进行分析,从而筛选确立幼儿教育基地。目前建立的基地有:“健身运动基地——乐童体智能中心”,开展运动会、体能锻炼等健身活动;主题实践基地——大雁塔小学、植物园,开展“幼小衔接活动”“找春天”“节日活动”等各类主题活动;游戏基地——“悦牙谷”实践中心、御品轩中心,开展互动式游戏、小主人家庭互动游戏等;德育教育基地——观看解放军表演、参观营房生活、聆听解放军国防教育等。 (2)家长志愿者活动 以让家长了解、支持、参与活动为出发点,多途径宣传发动。
建立家长义工资源库,把愿意参加幼儿园义工服务工作,愿意成为幼儿园家长义工的家长,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摸底,统计、整理,记录归档,作为资源储存起来,为幼儿园在今后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合理使用。例:根据名称特性分成四个队
“安全护卫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家长自发为幼儿园外出活动、离园保障出行安全,维护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活动小队。
“爱心服务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家长自发为幼儿园制作幼儿游戏材料、为班级环境创设收集废旧材料、参与环境创设等的活动小队。
“教育督察队”即:由园家委会成员组建的一支队伍,队员凭借督察队代表证,不定期不定时的观摩考察幼儿园的食堂卫生、幼儿的膳食、教师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安全保障、随机向教师进行访谈一些教育教学情况等的活动小队。
“智慧参教队”即:在幼儿园实施课程中,教师根据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社会热点教育及孩子生成的内容,邀请幼儿家长或社区人员根据自己的学识、特长进园为孩子组织集体教学、区域指导、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参教和助教活动小队。具体分为“客座老师”、“家长助教”两种类型。 (3)家园共育节活动
依据幼儿园课程实施要求,以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以家园社区共同参与组织的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在一段时间内组织一系列主题节活动。如“共育游戏节”、“共育科技节”、“共育艺术节”“共育运动节”等,以营造幼儿园、家庭、社区同参与、齐推进、共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下阶段努力方向 |
||
存在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
一、存在问题 1.课题研究的持续性不足,过程性记录和材料收集及时性不够。 2.教师在开展家园共育活动中,缺乏有效指导家长参与活动的能力。 二、改进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给课题的投注一些时间,加大力度、及时反思、收集过程性资料。 2.家园共育活动前期,召开班级家委会,明确活动主题及目标,知晓活动内容及环节,交流研讨完善活动方案,保证活动质量。组织实施中,教师积极配合家委会成员协助组织活动,如分发游戏材料,维持活动秩序等;活动结束后,教师选择适宜的激励方式感谢和肯定家长参与活动的成绩,从而促使更多的家长主动参与活动。 |
||
能否按期结题 |
可以按期结题 |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