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电信十所幼儿园温燕
(2017-12-14 17:00:18)分类: 课题研究 |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立项号 |
2017XKT—YJ105 |
课题名称 |
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 |
|
负责人 |
温燕 |
所在单位 |
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幼儿园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基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学习品质的需要。 《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指南》中要求:重视家园共育,强调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倡导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创设平等、温馨的家庭环境,注重家长对孩子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美国幼教协会颁布的《高质量早期教育标准》中规定:“幼儿与家庭关系密切,唯有认识到家庭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与家长有效合作,共商教育对策,才能使教育适应孩子的需要”因此,在研究幼儿园课程实施与幼儿教育中,我们认为:以幼儿园、家庭共育的大教育观为指导,重视运用家庭资源,建立家园合作共育的同伴关系;重视优化教师资源,建立家园友好互通的联盟关系,家园共同参与和实施幼儿教育工作,在合作共育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人力、物力的优势,有效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和途径,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综合素养的提高与和谐发展。 二、基于教师有效指导家长工作的需要。 我园在家园共育实践中,教师在指导家长时能在观察了解基础上,做出恰当的判断,并及时地、积极地与家长互动,以有效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引领作用,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跟进不足的困惑:新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与家教指导能力,难以胜任家园共育实践研究;经验教师在共育研究中缺乏主动承担的积极性,影响专业发展……因此通过搭建家园共育平台,旨在帮助大家互相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中掌握家教指导方法和技巧;探索与利用好社区有效资源;积累家园互动的经验和指导方法,促进专业发展。 三、基于为幼儿创设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需要。
作为陕西省级示范幼儿园,西安市一级幼儿园,在多年家园共育研究中,通过《家园互动式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家长助教在幼儿园工作中的实践研究》等课题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我园已将前期积累的成果完善成可操作的系统经验,但在家园共育特色推进中出现新的问题:如针对家园共育活动形式,多数停留在独立的活动中,缺乏与课程实施系统整合的现象,旨通过探索“共育”模式在课程实施中有效运用为载体,加强课程建设,在幼儿生活、游戏、运动、学习和一日活动各环节开展家园共育,实现家园一体化保教工作目标的研究;针对教师不断更新与家教指导能力发生矛盾、家庭结构与家长文化层次等因素的影响,旨通过加强共育队伍建设,开展建立多元化的活动组织、多途径的培训方式研究。 |
|||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
家园共育:在幼儿教育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挖掘、整合幼儿园、家庭的有利教育资源,体现在以学前教育机构(幼儿园)为引领,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和实施幼儿教育,积极做好家长服务与指导工作。 “家园共育”教育模式:我们所强调的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构成包含主题(理论依据)、目标、条件(手段)、程序、评价五个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及其运作流程的范式。而“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即指在大教育观教育思想支配下,在课程指南精神指导下,在实施幼儿教育中,重视家长工作的管理、家委会工作的开展、家长工作的指导、为家长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家园形成友好互通、互动、互惠的教育联盟关系,探索多途径的共育方式,并积累家园社区共育中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较系统而具有典型意义的、具体可操作的教育范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园共育活动如:“家长义工活动”、家长进课堂、亲子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共育节主题活动”等。
|
|||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7.6—2017.8) 1.成立课题组,确立课题组成员及落实分工。 2.查阅文献资料,在了解国内外家园共育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归类提炼完成文献综述。 3.推出子课题,由负责人认领课题和设计研究方案。 4.申报课题并做好开题工作。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7.9—2018.6) 1. 建构“家园共育”模式实施与研究网络,实施各类宣传与培训。 2. 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向家长开展前测与后测,并进行数据统计。 3. 研究完成“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和运行流程,印发成册。 4. 完善“家园共育”教育模式运行中遵循的理念和原则。 5. 建立“家园共育”资源库,完善课程实施方案中家园共育项目内容。 6. 开展“家园共育”模式实施策略与管理研究,形成有效策略。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8.6—2018.7) 1.分析研究过程,整理研究资料,编辑、整理汇编研究专辑和研究文本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申报结题,做好结题论证。。 3.开展课题终期交流展示,运用多种形式展示成果,推广活动。 |
|||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
一、主件:《幼儿园“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二、附件
(一)“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和运行流程 1.家长义工活动运行流程 2.共育节主题活动运行流程
(二)建立课题联动研究网络,不断探索,积累成果。
1.教研组研究专题(论文) 《家园合作对提高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 《家园合作培养中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家园合作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重要作用的研究》
2.班本化研究专题(论文) 小班组: (1)家园合作对小班进餐活动实施与评价的研究 (2)家园合作对小班如厕活动实施与评价的研究 (3)家园合作对小班整理活动实施与评价的研究 (4)家园合作对小班穿脱衣活动实施与评价的研究 中班组: (1)家园合作培养幼儿一日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2)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生活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3)家园合作培养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良好行为习惯研究 大班组: (1)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实践研究 (2)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时间意识的实践研究 (3)家园合作培养大班幼儿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
(三)幼儿园家园共育管理制度、问卷调查、活动方案、总结、活动案例及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