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论火把节就是纪念“天狼星偕日升”即迎新年的庆祝活动007

(2019-12-08 20:12:16)
标签:

火把节

天狼星偕日升

十月太阳历

天狼星信仰

三伏

分类: 天狼星信仰之谜

再来继续看火把节名称“星回节”的由来:

 

各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来源于绚丽多彩节日背后浓郁的人文精神,及其深层凝聚和高度浓缩的文化价值。民族传统节日,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审美的核心,富含深层价值观,蕴涵重要的文化意义。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川、滇、黔、桂各地很多少数民族都要隆重欢度传统火把节。在火把节期间,各家各户不仅要祭祀地神、谷神,还要祭祀祖灵,举行摔跤、赛马、斗牛羊、打跳、选美等各种民间游艺活动。火把节是进行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符号,也是传统文化活性传承的重要机制。

 

云南元谋彝族,在火把节期间必须唱《掌火歌》,开头即是:“十二月一轮火把节,火把节一年过一回,今年火把节已过去,来年再来过火把节”,[1]他们以动物作年号,十二月中由动物轮流来掌火,其中鸟类六种,兽类六种[1]。火把节期间,每村每寨都要竖立高二、三丈的大火把,按平年扎十二台,润年扎十三台,象征一年的周期,这是一年时间的聚合符号,而且用火燃烧的象征手法表现出来,火将十二台燃尽表示一年十二月的结束,和太阳行使一个周期的时间秩序一致。

 

其次,举行火把节各种祭祀仪式,在心理上采取进行自我提示和丰产祈祷。宁蒗沙力坪村彝族,火把节祭五谷神、祭祖以及转头仪式上,念诵的祭祀辞中均有“哦----今天,万物成熟时,日归星回时”的内容,旨在说明火把节是万物成熟,日归星回的重要时刻。

在祭五谷神仪式上念诵:

万物成熟时,日归星回时,吉祥月美时,祈愿果实累累,荞杆粗如棒,荞叶大如笠,荞粒大如拳。割时收时磨时都能成倍增。害虫能防除,风调后雨顺。吉年祥月迎新年,人丁安康,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火把节的民俗特质之一,是搭棚敬天祭祖。《云南通志·临安》说:“敬天祭祖,长幼皆严肃,无敢哗者。” 《续云南通志》引《临安府志》:“爨蛮俗或以六月二十四日为节,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年,至期,搭棚以敬天祭祖。”

 

火把节即星回节

《彝族天文学史》第七章 火把节星回节是彝族太阳历新年

从骠信星回节诗就可以看出,早在唐朝中期,彝族先民南诏王就已将彝族新年称为星回节了。

关于记载彝族节日洒火把活动的最早文献,可上推到元朝李京的《云南志略》,其中载有“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杆缚火炬照天”。

 

在明末清初的许多著作中,如胡本《南诏野史》、吴应枚《滇南杂志》、张汉《留砚唐诗集》、范本《云南通志》、张本《云南府志》、和《大理县志》等,都称此节为星回节。这说明直到清初以前,尚未出现火把节这一名称。

许实《禄劝县志》说:“六月二十四、五日为火把节,亦谓星回节,夷人以此为度岁之日,犹汉人之星回于天而除夕也。”这里将两个名字并称,且明确指出此是度岁之日。

星回节这个名称重在节日的性质,而火把节则表现节日的活动。

 

至于为什么要将火把节定在六月二十四日或六月二十五日,谁也说不清它的真正道理。真正纪实的文献资料,并不都将火把节记为六月二十四、五日。

例如:

元大德年间(1297~1307),李京的《云南志略》说:“六月二十四日,通夕以高杆缚火炬照天,小儿各持松明火,相烧为戏,谓之驱禳。”这是第一个明确记载日期的文献。

明代三大才子之首杨慎(1488~1559),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有许多诗文都提到六月星回节。其中有一首关于星回节诗的日期是六月二十日。

忽见庭花折刺桐,故园珍树几然红。

年年六月星回节,长在天涯客路中。

法国人吕达真的调查报告《华西的土著民族——倮倮人的人种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说:“现在独立倮倮地区新年的第一天是六月中旬。”这是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彝族地区仍以火把节为新年的确实证据。

《云南彝志》(下)说:“火把节,云南一般约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贵州多于六月初六。”

以上资料可以证明,彝族星回节从六月六日至六月二十八日之间的任何日期都是可能的。

徐益棠《雷波小凉山之倮民》中的《倮民文献丛辑》就说:“年年都是规定七月初七、初八、初九三天观看天象,确定日子,而以北斗星走上太阳之日起(即傍晚时斗柄上指之日),推算二十八日为一周,各以豹之身体、种类、状态等为日子名称。”它是以初七这一天当作天文点和日子的起算点,这正符合岁首的定义。

彝族太阳历是以火把节为岁首的。火把节确实就是星回节,是彝族新年的节日。

 

看看”星回节“和”新年“这两个关键词这两个关键词可以引出哪些早已失传的信仰真相。

 

狼星的偕日升与元旦日的确定

偕日升是一颗恒星(也可以是月球或行星)经过隐藏在地平线下一段时间或一定的周期之后(也可以是被太阳光芒隐藏),首度在拂晓时又出现在东方地平线,或是正好在地平线但隐藏在太阳的光芒之中的现象。

这才是“启明星”的真正含义,也是“伏”字的正确概念。

 

在古埃及官方颁布的亲定历法规定:

新年的第一天,应是尼罗河泛滥与天狼星偕日升同时发生的那一天,这被称为“三合一新年”。但是这样规定的周年长度,与实际情况仍有约四分之一的误差;也就是说,到新历颁布的第五年,新年第一天就不能再与尼罗河泛滥、偕日升同时发生之日相重合了。古埃及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也接受了这一现实。他们仔细观测天狼星偕日升的周期--也就是说就是“天狼星年”,知道长度是365.2507日,由此他们得出一个天狼星周期:

4×365.25=1461年

这样就可以预测:每隔1461年,就会有一个“三合一新年”到来。届时,古埃及人举行盛大的庆典。

在埃及有一本记录内容详细的公元前421年的历书,这本历书以天狼星升起(初显为7月19日)为准,它采用了一种称为天狼星周期历法的概念。

 

所谓天狼星周期,亦即“天狼星再次和太阳在同样的地方升起的周期”。在固定的季节中,天狼星自天空中消失,然后在太阳升空天亮以前,再次从东方的天空中升起。从时间上计算,若将小数点的尾数除去,这个周期则为365.25日。

 

我们用肉眼能够辨别的2000颗星星中,精确地以365.25日为周期,与太阳同时升起的星星只有一颗,这也正好是天狠星“正确的运动”(propermotion,这颗星球在宇宙中运动的速度)与岁差运动的结果。同时,在古埃及的历法中,特地将天狼星比太阳早升空的那天,定为元旦日。

而此前,在海里欧波里斯,这个金字塔经文的撰写地,古埃及人早巳计算出元旦日的来临。

在金字塔经文中,天狼星被命名为“新年之名”。

 

论火把节就是纪念“天狼星偕日升”即迎新年的庆祝活动007

论火把节就是纪念“天狼星偕日升”即迎新年的庆祝活动007

因此,火把节的古名“星回节”也是纪念“天狼星偕日升”即迎新年的庆典活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