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2017小课题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
教师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的精神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教师作为一名园丁,有责任时时浇灌这最美丽的花朵。小学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本阶段教师必须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未了配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我们向教师进行了关于语文思维能力的情况调查,现将教师调查情况做如下小结:
一、调查目的与内容: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是为了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现状及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认识。寻找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制定可实施策略提供依据。
2、调查内容:本次问卷主要为选择题。涉及教学内容及教学过
程的诸多细节。
二、调查对象与方式
1.调查对象:低、中、高年级30名语文教师
2.调查方式:以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回收的30份调查问卷,我进行了整理、综合、统计与分析.主要分析如下:
(一)值得肯定的地方:我校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虽然有部分语文教师依旧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
(二)存在问题: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只是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地讲授一番,没有真正从培养语文能力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上下功夫,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没有创新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也就达不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小学语文的教学目的。
四、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弄清了教师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课堂教学应该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要有幽默感、有笑声、有讨论。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力量的所在,体验到创造性思维学习的兴趣。从而思维得到了发展。
二、创设情景,启动思维
小学生好奇心强,在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才会想象丰富、思路开阔,才会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三、让学生播上想象的翅膀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头脑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把观念的东西形象化,把形象的东西丰富化,从而使创造活动顺利展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花草树木想到飞禽走兽;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渗透在小学生活的一切方面,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特别是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想象更是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应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总之,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勤思、善思的学习习惯。落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教学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将来发展创造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