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区特殊教育学校《生活语文》校本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2018-09-05 08:58:52)长安区特殊教育学校《生活语文》
校本教材使用情况总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殊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融合教育”、“全纳教育”等理念的引导下,特殊教育从传统的、隔离的走向现代的、开放的,并形成了以特殊教育为骨干,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格局。当前在特殊教育从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调整的阶段,以“生活质量”为导向的支持性教育正成为我国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之一教育是面向未来、影响未来的事业,这既是对国家而言,对每个受教育者来说也是如此。
长安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实施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为补偿其生理和心理缺陷,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基础知识、一定的生活能力,为他们适应社会生活奠定基础。从智障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来看,他们很难成为知识型的人。所以,能让儿童更好的适应社会,适应生活,树立自信,感受获得成功的自我满意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提高生活质量。这些不仅是他们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也是我们教育一线教师所面对的教育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我尝试编制了《培智学校三年级生活语文》,从孩子的认知,感知等各个方面切入问题
二、校本课程实施遇到的问题
1
三、校本课程实施对策
1、课程实施过程以“满足学生的生存发展需要”为本,重视差异性。针对残疾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别化训练”把为了“学生的生存”确定为校本课程实施的主题,这一理念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生存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同时为校本课程本身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可能。
2、提升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决定了人才,人才决定了国家的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以现有的教师研发能力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这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一大障碍。仅仅依靠教师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型摸索还不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在培训学习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今后的课程改革和实践中,仍然有许多亟待深入了解的领域,例如如何满足不同类型的智障儿童的教育需要,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实践研究与探索。
2018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