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宣赞《未开言来珠泪落》简谱、赏析

(2018-03-08 18:40:41)
分类: 小课题研究过程性资料
http://s4/mw690/006ScUi2zy7iJJ6d2xBc3&690

探讨评说“珠泪落”
——乱谈欣赏秦腔(十)

    秦腔是一种戏曲艺术,是艺术就可以鉴赏和评论,一本戏,一折戏可以欣赏评论,同样一个唱段、一个做功也可以欣赏评论;名家可以评论,配角、龙套也可以评论。至于鉴赏评论的正确与否,那是水平问题。作为一名老戏迷,在这篇拙文中,不妨与网友一起探讨评说一下名家、名段:“未开言来珠泪落”。

“未开言来珠泪落”是《三滴血》中《虎口缘》里的旦角唱段之一,只要是喜欢秦腔的网友,恐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说不定大多数人还能哼唱下来。这段戏虽然只有十句七字句的苦音二六板唱段,但若仔细品味,说不定从中可以品味出几条秦腔戏曲的艺术魅力。本人先抛出土坯说上几条,以便引出真砖和美玉来。错误之处,还要请行家、专家戏迷们指出、修正、讨论并给于补充。为了探讨方便,先把这段戏词抄录如下:

“未开言来珠泪落,

叫声相公小哥哥。

空山寂静少人过,

虎豹豺狼常出没。

除过你来就是我,

二老爹娘无下落。

你不救我谁救我,

你若超脱我奈何?

常言救人出水火,

胜似焚香念弥陀。

http://club.qinqiang.org/user_file/1/forum/2007082422381266.jpg
(一)名戏名段名家唱

一段脍炙人口的秦腔唱段,能否受到大家的喜欢并广为流传,不但要是名戏、名段,更主要的是要有名家进行的舞台上的二次艺术创作,因为戏曲是以角色为主“四功”“五法”的综合表演艺术,只有把名戏、名段及名角相结全,而且,那位演员的水平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那个唱段就会久唱不衰。李东桥的确是当前小生名家,可是因为《千古一帝》及《杜甫》虽说是得了奖,但却不是名戏也没有名段,所以,时至今日竟没有一个唱段广为流传,就是无需辩解的事实。《三滴血》电影摄制时,全老师虽还年轻,但已是出类拔萃青年新秀,再加上与陈妙华联袂演出,正是这种珠联璧合、出神入化的演唱水平,使其成为戏迷喜爱的唱段;

(二)一声叫板感上苍

“叫板”(也叫挂号)是秦腔戏曲的唱腔的前奏,也算是主要念唱形式之一。唱腔开始前的叫板,不但有指明板式、提示音乐开始和起兴的意义,更能起到一定的戏剧效果。若干年来由于不演本戏,折戏很少演还演不全,再加上只唱段段子戏,演员也不叫板了,观众几乎把啥是“叫板”也遗忘了。要欣赏这个唱段,不得不提叫板,在这个唱段的前面有一个精彩的叫板,而且是先道白,再把道白的最后一句作为“叫板”的材料:“好我的哥哥哩!咱们都是乡党哩么,难道连这一点忙都不帮,你若走了,(叫板)我便不得活了……!”。正是这生死攸关一声叫板,必能感动人间和上苍;

(三)戏词经典堪赞赏

秦腔戏曲的唱词,应是诗歌化的语言。而这十句唱词的确是非常经典,它源于日常语言而高于日常语言,虽然没有诗、词那样深奥的意境,但却句句合辙归韵,脱口而出,没有娇揉妆束之态。本人以为,这十句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两句是言情的,的确能沁人心脾;中间四句是写景的,让人感到犹如耳闻目睹,进入了一个真实孤独无助的境界;后四句是明理的,让人能辩明是非,使听者,不得不去帮她。所以这十句戏词,在秦腔唱词中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十句一唱,周天佑也就留下陪她了。

(四)板式设计很恰当;

唱板设计在唱腔中极为重要,依据所处的环境、剧情、场景及人物心态,这段戏的唱板选用中速和快速哭音二六板,应说是最恰当,在这一个要苦苦哀求,一个坚持要走的去、留和生、死的紧要关头,不可能用慢唱板来演唱,只有用快板演唱才能给观众以快节奏的急迫感;

(五)唱腔婉转流传广;

秦腔唱段的欣赏,就是欣赏唱腔,而欣赏唱腔实质上就是欣赏演员。在上面几条基本唱段元素定了之后,唱腔能否动听而广为流传,那就决定于演员的演唱技巧和舞台二次创作取得的成果及水平。全巧民名家把这个只有十句唱词,用了不到一分钟时间,演唱的不只是字正,音准,腔园,而且演唱出了婉转、明快、韵纯,味浓,并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在这不妨逐句加以分析:

第一句(上句)为中速,分两腔,“未开言来”为一腔,眼起板落;“珠泪落”为二腔,板起板落,特别是最后落在了短拖腔的“7”音上,器乐演奏落7音的上句二六过门,(这样的落7音不多见)从而显得节奏适中而明快;

第二句(下句)仍为中速,分两音腔,“叫声相公”,眼起板落, 但这里并没有与二腔“小哥哥”连着唱,而是中间加了个器乐间奏,这个间奏是:(217 121 70 0︱)“小哥哥”,不难看出,这个间奏表现了少女哀求、无奈、羞涩、欲叫难开口,不叫又不行的心态。这句是下句,并落5音,演奏二六板下句过门,这个过门表明唱腔节奏未变,而更主要的是给另一人物(周天佑)加白给出了时间:“你不要叫我哥哥,我把你叫个姐姐得成”;

第三句(上句)“空山寂静少人过”,眼起板落,落在没有拖腔的“1”音,为了实现节奏由慢到快过度,没有演奏上句落1的长过门,而只演奏了间奏:︱143254 321);

第四句(下句),“虎豹豺狼常出没”。眼起板落,落在了没有拖腔的低音“5”上,为保持与上句同节奏,没有演奏下句过门,而演奏一个相应精短间奏:︱51 7656 245 );不难感到这个上下句与各自的间奏配合给听者以明快、紧奏、利落的唱腔节奏感;也起到了由慢到快的缓冲作用;

第五句到第九句都是无拖腔、过门和间奏的快二六,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第十句(下句),“胜似焚香念弥陀”。因为要留板结束,“胜似”两字的是第一腔,必须从板上起唱,并有一段留板拖腔,然后演奏“留板过门”,从第二腔“焚香”开始转入“紧打慢唱”散板,由演员创造性的完美拖腔而结束。

当然说的没有唱的好听,大家最好还是去听一听全巧民名家的原唱,就会明白为何这段戏能广为流唱了。

(六)突出方言秦韵长

秦腔是陕、甘为主的西北地方剧种,无论从编剧、写词,念、唱都特别要突也方言的字和音,而这段戏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从戏词到演唱吐字发音,都突也了这个最基本点。本应一句句的逐字分析,因为这个话题太大,在这里不能详说,但这段戏的唱词和唱腔可以说是突出方言的字、音、声、腔。例如:从第四句到第八句:
“除过你来就是我,
二老爹娘无下落,
你不救我谁救我,
你若走脱我奈何。”

在这四句唱词中就出现了四个最有方言特色的“我”字,这可能在一般唱词及唱腔中很少见,如果把这四人“我”字用普通话发音来唱,那还像秦腔吗?所以在这段唱腔中突出方言的字、音,从而让这段戏听起来秦声、秦韵更加悠扬。

     正是由于这段戏是连哭带唱,韵味悠扬,所以“周天佑”也不得不发出:“你把哭的我也心软了”的叫板和感叹,便留下来陪她了!这一“陪”就成就了一对美满的姻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