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2017-12-28 20:41:20)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滦镇泉子头中学:
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部推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在数学方面,综合表现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素养。既是数学学科也是数学教学最根本而又重要的素养,也是需要学生形成的最主要的数学能力。作为中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领悟这些素养的内涵与外显要求,一定要深入研究这些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贯彻与渗透,一定要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突现这些素养,使我们日常的数学教学脱离只为做题或只为应试而教,而应该上升到一个高度上来,并且,应该相信,只要真正落实并科学设计教学,不仅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学生的数学成绩是可以做到兼顾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必须以践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宗旨,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推理能力及表达能力,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下面结合八年级学生特点及教材内容,谈一下我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
八年级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探索欲望强烈,但是数学活动经验少,探索效率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提高和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根据不同的内容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学抽象是指舍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属性,得到数学研究对象的思维过程。主要包括:从数量与数量关系、图形与图形关系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数学符号或者数学术语予以表征。
数学抽象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维的重要基础,反映了数学的本质特征,贯穿在数学的产生、发展、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抽象使得数学成为高度概括、表达准确、结论一般的系统。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命题、方法和体系,能通过抽象、概括去认识、理解、把握事物的数学本质,能逐渐养成一般性思考问题的习惯,并能在其他学科中主动运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实数》、《一次函数》、《三角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等章节里面,尤其是对勾股定理抽象思维的理解。
2、逻辑推理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逻辑规则推出一个命题的思维过程。它是得到数学结论、构建数学体系的重要方式,是数学严谨性的基本保证。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命题;能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表述论证的过程;能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知识框架;形成有论据、有条理、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增强数学交流能力。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证明》、《三角形的证明》、《平行四边形》等章节里面,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逻辑推理,书写出正确的证明过程。
3、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它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够针对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求解模型,并尝试基于现实背景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能够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的证明》、《分式与分式方程》、《平行四边形》等章节里面,主要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构建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直观想象是指借助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借助空间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与运动规律;利用图形描述、分析数学问题;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构建数学问题的直观模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直观想象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论证思路、进行逻辑推理、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增强运用图形和空间想象思考问题的意识,提升数形结合的能力,感悟事物的本质,培养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位置与坐标》、《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三角形的证明》、《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平行四边形》等章节里面,主要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图形知识、空间想象能力来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数学运算是指在明晰运算对象的基础上,依据运算法则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形式,是得到数学结果的重要手段。它主要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数学运算能力;能有效借助运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够通过运算促进数学思维发展,养成程序化思考问题的习惯;形成一丝不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因式分解》、《分式与分式方程》等章节里面,主要就是让学生用学过的数学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以解决实际问题。
6、数据分析是指针对研究对象获得相关数据,运用统计方法对数据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推断,形成知识的过程。主要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提取信息,构建模型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主要让学生能够提升数据处理的能力,增强基于数据表达现实问题的意识,养成通过数据思考问题的习惯,积累用数据探索事物本质、关联和规律的活动经验。主要表现在《勾股定理》中的逆定理应用、《实数》、《位置与坐标》、《一次函数》、《数据的分析》等章节里,主要就是让学生对有关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判断、提取信息、计算处理,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该怎样做呢?
1、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入手,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等,要加强特殊化、一般化、类比推广、从反面考虑问题等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学生在把握问题、理解问题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学要民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讨论,多发言,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学中要渗透数学史,利用数学史上著名数学家的奋斗足迹,教育和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和拼搏精神。
总之,为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在不同的内容中注重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形式,关注学生真实情感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从数学角度去思考,运用掌握数学核心素养解决问题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