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2018-06-29 10:48:17)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

2017XTK-ZXLS026

课题名称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负责人

刘峰

所在单位

大明宫中学

课题

简介

(一)课题由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历史教学的本质相符;它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钥匙;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符合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辨别、选择史料的正确方法,判断已掌握的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依据;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经过思辨与探究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合乎逻辑的历史叙述,使学生逐步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二)课题界定:我们认为研究在教学中应用史料引导学生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培养学生搜集、甄选史料的基本方法,以及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在论述历史时能够提取有价值的史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三)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中心,培养初高中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审读。对史料的批判性解读和选择性使用,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达到史由证出、史论结合的史识理解和表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1.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研究综述

2.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1)研究目标:弄清学生当前“史料实证”素养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研究策略:发放问卷调查;课堂教学实;作业了解;听课调研;课题组教师分析交流。

3.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研究目标:课题组教师讨论制定适合学情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2)研究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相关史料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史料的归纳、分析、判断、解释,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等。

3)实践:在初、高中分别展开实践。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在指导老师的及时认真耐心的指导下,课题组完成开题报告。

2.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学习和阅读相关教育论文,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先后学习的论文有:何成刚、沈为慧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关系初探》(《历史教学》2017年第17期),冯一下在《历史论证探析——以历史教学中的“论证”为中心》(《历史教学》2017年第19期),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历史教学》2017年第3期),李南宴《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等,从理论层面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研究价值等全面把握,有利于促进课题组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3.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以本校初三、高一学生为对象编制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当前“史料实证”素养的真实水平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而制定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策略。

4.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活动,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之处,推动本课题的进展。

5.本学期通过常规教学活动实践,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过程性材料(略)并及时上传。

6.根据课题研究过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指导老师建议,调整研究范围,根据本校高一学生的实际学情状况,缩小研究范围,将研究内容调整为: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课题研究成果

 

1.理论成果

1)形成《大明宫中学历史学科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阅读理解能力、学科表达能力。

3)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初步策略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选择、挖掘,为“史料实证”素养的实施提供历史素材。

1)初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的课堂教学实践,围绕重点主干历史知识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运用“史料实证”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积累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初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概括提炼史料实证的基本范式和一般规律性。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恰当运用史料“激活”学生思维,并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初步具备实证意识,能够运用史料归纳、分析、判断、解释历史事实。改变过去学生简单地接受或记忆,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和“思考层次”。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结合学情,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观点等,适当补充相关史料设疑,引领和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史料文本之间展开有效沟通,从而实现的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

 

 

 

存在困难及解决思路

困难: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师生都比较陌生,小课题研究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把握不好。

2.课题组教师同时担任高三、初三复习备考工作,在教学中仍然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显得缩手缩脚。

3.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一般,学习积极性不强。

思路:

1.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精心筛选相关史料来设计思考题,力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历史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学习和阅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章以提高自身理论认识。

3.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结合历史必修一唐朝进行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能否按期结题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专家老师的指导建议:
您的《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开题报告》表现形式与规定的小课题开题报告不符,如果要继续推进这一课题的研究,建议做好这样一些工作。
(一)按照表格式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四大块重新拟写开题报告,并上传于此。而且,下次上传中期报告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做仔细。符合规范是做好课题研究的基本前提。
(二)加强“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和“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板块内容,加深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历史学科素养的五大素养的理解,思考什么样的研究结果才符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的本意。
(三)将研究重点放在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方面,您“初步构建立足于学情的课程体系,开设学科拓展课、探究课、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科思维,促进学全面发展,达到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的设想有意义但太宏大,如果能就其中的任一方面,基于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途径进行实践和总结,都是有料有创新的研究。
(四)注意研究内容、方向与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的相互对应关系。
(五)请将您的学习资料、研究过程资料上传到这里。
祝一切顺利!
2017.12.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