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2018-06-29 10:48:17)《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立项号 |
2017XTK-ZXLS026 |
课题名称 |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 |
负责人 |
刘峰 |
所在单位 |
大明宫中学 |
课题 简介 |
(一)课题由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证据意识教育是公民意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衡量人的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历史教学的本质相符;它是研究历史的主要钥匙;符合社会发展与时代的要求;符合新课改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辨别、选择史料的正确方法,判断已掌握的史料是否可以作为实证的依据;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料并从中发现线索和有效信息,经过思辨与探究解决问题;教会学生运用相关史料形成新的问题视野,构建合乎逻辑的历史叙述,使学生逐步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二)课题界定:我们认为研究在教学中应用史料引导学生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培养学生搜集、甄选史料的基本方法,以及在读懂史料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形成历史的实证意识,在论述历史时能够提取有价值的史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三)研究目标:通过课题研究,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中心,培养初高中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提高历史核心素养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史料的收集、整理和审读。对史料的批判性解读和选择性使用,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达到史由证出、史论结合的史识理解和表述,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1.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研究综述 2.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1)研究目标:弄清学生当前“史料实证”素养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研究策略:发放问卷调查;课堂教学实;作业了解;听课调研;课题组教师分析交流。 3.中学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1)研究目标:课题组教师讨论制定适合学情的“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2)研究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利用相关史料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比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史料的归纳、分析、判断、解释,突破教学的重难点问题等。 (3)实践:在初、高中分别展开实践。 |
||
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
1.在指导老师的及时认真耐心的指导下,课题组完成开题报告。 2.我们通过上网查询,学习和阅读相关教育论文,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先后学习的论文有:何成刚、沈为慧的《“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关系初探》(《历史教学》2017年第17期),冯一下在《历史论证探析——以历史教学中的“论证”为中心》(《历史教学》2017年第19期),苗颖《“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分解初探》(《历史教学》2017年第3期),李南宴《在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等,从理论层面引导教师对课题产生背景、科学依据、研究价值等全面把握,有利于促进课题组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3.编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研究。以本校初三、高一学生为对象编制调查问卷,通过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当前“史料实证”素养的真实水平及存在问题,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而制定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具体策略。 4.积极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种教学观摩、学习活动,借鉴其他教师的优秀之处,推动本课题的进展。 5.本学期通过常规教学活动实践,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过程性材料(略)并及时上传。 6.根据课题研究过程的实际情况,结合指导老师建议,调整研究范围,根据本校高一学生的实际学情状况,缩小研究范围,将研究内容调整为: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
||
课题研究成果 |
1.理论成果 (1)形成《大明宫中学历史学科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我们认为制约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因素有:学习兴趣、知识储备量、阅读理解能力、学科表达能力。 (3)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初步策略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选择、挖掘,为“史料实证”素养的实施提供历史素材。 (1)初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的课堂教学实践,围绕重点主干历史知识或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运用“史料实证”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2)积累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初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的教学设计案例,通过总结课堂教学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教学案例,概括提炼史料实证的基本范式和一般规律性。 2.实践成果 (1)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恰当运用史料“激活”学生思维,并使之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学生初步具备实证意识,能够运用史料归纳、分析、判断、解释历史事实。改变过去学生简单地接受或记忆,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深度”和“思考层次”。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化。教师结合学情,根据教材中的知识、观点等,适当补充相关史料设疑,引领和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史料文本之间展开有效沟通,从而实现的师生共同发展与提高。 |
||
存在困难及解决思路 |
困难: 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师生都比较陌生,小课题研究研究缺乏理论指导,在深度与广度方面把握不好。 2.课题组教师同时担任高三、初三复习备考工作,在教学中仍然保留一定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思想观念,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显得缩手缩脚。 3.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一般,学习积极性不强。 思路: 1.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实际状况,针对教学重难点的学习,精心筛选相关史料来设计思考题,力求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历史核心素养的教研活动,学习和阅读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文章以提高自身理论认识。 3.课外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观大明宫遗址公园,结合历史必修一唐朝进行相应的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
||
能否按期结题 |
能 |
||
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
专家老师的指导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