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小课题 开题报告

(2017-12-29 09:53:03)

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研究》小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2013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走向终身学习——每位儿童应该学什么》的报告,从人本主义角度提出核心素养,即从“工具性目标”转变为“人本性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重视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基础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核心素养可以通过接受教育来形成和发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

2014年,教育部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概念,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2016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20178月,教育部公布了中学(初中、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详细解读。“核心素养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二)意义

1.体现国际课程改革新趋势,适应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对人的发展新要求。

2.有利于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使育人模式实现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育人本位、学生素养发展本位的转型。

3.有利于解决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实现课程内容的转化、整合与优化,确立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跨学科整体育人观念。

4.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核心素养相对照,使得教学评价朝着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有利于破解评价瓶颈,改变过分关注知识和标准答案的现状。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素养是指素质与教养,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即人们通过日常教化、自我积累等手段使自己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方法等;二是养成的良好习惯;三是有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带有鲜明的学科特色,依托于具体学科的知识体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关键成就。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

一、时空观念,即能够将所认识的历史事物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进行分析和思考,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前提条件。

二、史料实证是强调提取可信史料的能力,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

三、历史理解,是要求能够以更加客观的角度全面理解过去发生的事,在理解历史中构建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进而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念。

四、历史解释,强调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形成对历史事物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

五、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从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意义的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感悟,是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确立的依据是:历史学的本质,是对历史的认识。即在一定的历史观的指导下对人类历史的阐释。

因此,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途径的设想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教师在备课、授课等方面按照核心素养要求,进行教学结构、能力结构的调整,在课堂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习的核心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其次,在各年级组织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定期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研究步骤:

1.研究时间:20176月-201806

2.课题准备阶段:20176——20179 

课题申报、立项,成立课题组,收集资料,制订课题研究方案,与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资料。

3.课题实施阶段:20179——20184制订课题研究计划,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实施探究课、社会实践活动,收集、整理课题各项活动的资料,并及时提炼成研究成果。

4.课题总结阶段:20184——20186

 总结、整理、分析研究资料,撰写课题结题的研究报告。

(二)具体措施

1.初步构建立足于学情的课程体系,开设学科拓展课、探究课、利用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等课程,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科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

2.利用信息技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改变知识的呈现、实施教学评价;借助互联网资源,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搭建有效教学和学习的平台。

3.在教学中设置有效问题,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探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4.组织学生,通过探究课、综合实践活动等指导学生的实践性作业。

四、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撰写相关的历史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案例研究论文。

2.课题研究中期、结题报告

3.指导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成果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