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公西赤問於孔子曰:「大夫以罪免卒,其葬也如之何?」孔子曰:「大夫廢其事,終身不仕,死則葬之以士禮,老而政仕者,死則從其列.」
公西赤----(前509年-?,一说前519年出生),字子华,东周时期鲁国学者、孔门弟子。
公西赤请教孔子,说:“如果大夫因为犯罪而被免职,死了以后他的葬礼应该怎么办呢?”
孔子说:“大夫因不称职而被免官,终身不再录用,死后用士一级的礼葬之,如果他以后又做官了,甚至老了还能为国家政治做出贡献,他死了可以按以前大夫的等级办理丧事。”
公儀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檀弓問子服伯子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子服伯子曰:「仲子亦猶行古人之道,昔者文王拾伯邑考,(伯邑考文王之長子也言文王亦立子而不立孫也)而立武王,微子捨其孫腯,立其弟衍.」子游以聞諸孔子,子曰:「否,周制立孫.」
公儀仲子----据郑注所说,公仪氏是鲁之同姓,鲁为周亲,似应行周礼才是。但公仪仲子不立嫡孙,而立庶子为后,檀弓疑其不合周人宗法,固然以周制为据;子服伯子为鲁孟孙旁支,鲁之公族,却以为公仪仲子“犹行古之道也”,可见当时并未确立严格的嫡长继承制度……子服伯子----子服景伯,即子服何,中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微子----,子姓,名启,殷商贵族,殷商帝乙的长子,殷商最后一个帝辛(纣王)的庶兄,周朝初年被周成王封于商丘,建立宋国,成为周朝宋国的始祖,后世因之称为宋微子(汉代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为开)。宋微子去世后,弟弟衍为国君,就是宋微仲。腯---
[tú腯,牛羊曰肥,豕曰腯。——《说文》。段注:“按,人曰肥,兽曰腯,此人物之大辨也。又析言之,则牛羊得称肥,豕独称腯。”
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檀弓去问子服伯子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作法。”子服伯子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过去,周文王就舍弃嫡子伯邑考(的后人)而立武王,宋微子就不立嫡孙腯而立自己的弟弟衍的嘛。”后来,子游就此事请教孔子。
孔子说:“公仪仲子的作法是不对的,按照周朝的礼制是应当立嫡孙的。”
孔子之母既葬,將立葬焉,曰:「古者不祔葬,為不忍先死者之復見也.詩云:『死則同穴.』自周公已來祔葬矣.故衛人之祔也,離之,有以聞焉;魯人之祔也,合之,美夫,吾從魯.」遂合葬於防曰:「吾聞之有備物而不可用也,是故竹不成用,(謂籩之無緣)而瓦不成膝,(膝鑌)琴瑟張而不平,笙竽備而不和,有鐘磬而無簨虡.(簨虡可以懸鐘磬也.簨先尹反.虡其舉反)其曰盟器,神明之也,哀哉,死者而用生者之器,不殆而用殉也.」(殺人以從死立者为虡,横牵者为栒。
簨 --- sǔn
古代悬挂钟、磬、鼓的架子上的横梁。 簨 zhuàn 竹器。 虡 ---jù 古代悬挂钟或磬的架子两旁的柱子。
孔子的母亲死后,准备与他的父亲合葬在一起。孔子说:“古代不合葬,是不忍心让先去世的亲人再让人看见。《诗经》上说:‘死则同穴。’自周公以来开始实行合葬的呢。卫国人合葬的方式是夫妇棺椁分两个墓穴下葬,这样的事我听说过;鲁国人是夫妇棺椁葬在同一个墓穴,这种方式好,我赞成鲁国人的合葬方式。”于是把父母合葬在防山。
孔子说:“我孔丘呀,现在是个东西南北四处奔波的人,不可不做个标志呀,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两檐飞出的门廊的,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还是认可斧头刃向上的形式好。”孔子去世后,坟墓就是按斧头刃向上的形式修的,聚土四尺来高。
(孔子把父母合葬于防之后)孔子先从墓地回家,弟子们还在墓地照料。当时雨下的很大,把刚修的坟墓都冲垮了,弟子们修整好坟墓才回到家。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迟?”弟子们答道:“防地的墓因雨而坍塌了,我们在那里修墓。”孔子没有作声,弟子们以为孔子没有听见,连说了三遍,这时,孔子才伤心地流下眼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积土的。”
孔子在(母亲去世后过了两周年即第二十五个月)行完大祥之祭后,再过五天才开始弹琴,但弹不成声调;在大祥祭礼后逾月的又一旬里吹笙,其声调就和谐了。
孔子又说:“我听说‘准备了各种器物但不可使用’(器物倒也齐备,就是中看而不中用),是这样,竹器不编边缘不能用,瓦器没有烧制(没有烧制的像镔铁一样坚硬好用)不能用,琴瑟张着弦不能弹,笙竽具备外形而不能吹,有钟磬而无悬挂的架子不能击打。这些随葬的器物叫做盟器,意思是把死者当做神明来供奉。可悲呀!死者如果用生者所用的器皿来殉葬,这不就近于用真人来殉葬了吗?”
子游問於孔子曰:「葬者塗車芻靈,自古有之,然今人或有偶,(偶亦人也)是無益於喪.」孔子曰:「為芻靈者善矣,為偶者不仁,不殆於用人乎.」
塗車芻靈----涂车_tú
(1).泥车。古代送葬用的明器。刍灵chú
líng用草紮成的人、馬。古時用以殉葬。偶---ǒu偶,相人也。――《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
子游请教孔子说:“丧葬的时候,用泥土做的车和草扎的人马来殉葬,自古以来就有。然而现在有的人用偶人来殉葬,这对丧事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吧?”
孔子说:“发明用草扎的人马来殉葬的人是心地善良的人,发明、制作惟妙惟肖的偶人来殉葬的人是不仁的,这不近于用真人来殉葬吗?”
顏淵之喪既祥,顏路饋祥肉於孔子.孔子自出而受之,入彈琴以散情,而後乃食之.
颜路(前545—?),即颜无繇,儒家,春秋鲁国人。字路,他是颜回(颜渊)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孔子早期的弟子之一。祥肉_---xiáng
ròu
亲丧满十三月祭祀时所供之肉。祥---古丧祭名,有小祥、大祥之分。周年祭为小祥,两周年祭为大祥.祥日(亲丧的祭日);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
颜渊死后(过了二十五个月)行了大祥之祭,他的父亲颜路给孔子送来祥祭时供的肉。孔子到门外亲自接受了,进到屋里,先弹了一会儿琴来排遣郁闷之情,过后才吃。
孔子嘗奉薦而進,(嘗秋祭也)其親也愨,(愨親之奉薦也慈質也)其行也趨,趨以數.(言少威儀)已祭,子貢問曰:「夫子之言祭也,濟濟漆漆焉,(威儀容止)(仲尼尝,奉荐而进其亲也悫,其行趋趋以数。已祭,子赣问曰:「子之言祭,济济漆漆然;今子之祭,无济济漆漆,何也?」子曰:「济济者,容也远也;漆漆者,容也自反也。容以远,若容以自反也,夫何神明之及交,夫何济济漆漆之有乎?反馈,乐成,荐其荐俎,序其礼乐,备其百官。君子致其济济漆漆,夫何慌惚之有乎?夫言,岂一端而已?夫各有所当也。」(注:《孔子家语》中似乎不全,以《礼记、祭义》补充)
嘗---尝cháng(形声。繁体从旨,从尚,尚亦声。“旨”指滋味美;“尚”意为“摊平、展开”。“尚”与“旨”联合起来表示“伸平舌头以接纳食物”。本义:伸平舌头接纳食物。引申义:辨别食物滋味,品评食物质量) 又《玉篇》祭也。《尔雅·释天》秋祭曰尝。《注》尝新谷。薦----荐,jian,从艸从廌。獬廌吃的草。后引申草席子,意为纳善之坐。獬廌,能辩是非曲直的神兽。荐,荐席也――《说文》。按,凡亲地者谓之筵,加于筵者谓之席。席即因也,重于筵也。愨---悫,què。诚实,谨慎。趨---趋,qu,从走从刍。刍指喂牲口的草,引申为”短而多“意。趋指以”短而多的步子快步走“的意思。
數---数,shu,从娄从攴,计也。(1) 形声。从攴(
pū),娄声。本义:点数;计算。濟濟漆漆----济济漆漆jì jì qī qī1.庄敬貌。济,通"齐"。 济济 : 形容人多: 漆漆
: 1.黑暗貌。
孔子举行秋祭(秋祭曰尝),亲自奉献祭品,其神态是那样的忠厚诚恳,其步伐是那样的急促快速。祭毕,子贡问道:“老师曾教导我们:祭祀的时候,要仪表整齐,神态敬慎。今天看到老师您的祭祀,不讲究仪表整齐,神态敬慎,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回答说:“仪表整齐,那是与神疏远的样子;神态敬慎,那是自我矜持的样子。与神疏远的样子再加上自我矜持的样子,还能谈得上与(亲人的)神明的交接吗?答案自然是不能。那么干嘛还要仪表整齐和神态敬慎呢?如果我们参加国君的祭礼,九献已毕,音乐奏起,一道道熟食菜肴端了上来,大家按礼乐的规矩行事,百官各就各位,到了这个时候,君子才可以做出仪表整齐、神态矜持的样子,因为作为客人他们是不会和神明交通的。我说的话并非任何情况下都适用,这要由具体情况来决定。
今夫子路為季氏宰,季氏祭逮昏而奠,終日不足,繼以燭,雖有彊力之容
,肅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臨,其為不敬也大矣.」他日,子路與焉,室事交于戶,堂事當于階,質明而始行事,晏朝而徹.孔子聞之曰:「孰為士也而不知禮.」
子路做了季桓子家的总管。过去季氏举行岁时的祭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天还没完,天色已黑,还得点起火把继续干。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即令是身体强壮、敬心十足的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执事的人都东倒西歪、左倚右靠地来应付差使,这实在是对祖先的大不恭敬。后来,子路参与季氏祭祖,举行室内正祭时,室内室外的人在门口交接祭品;举行堂上祭祀(傧尸)时,堂上堂下的人在阶前交接馔具。天亮开始祭祀,到了傍晚就行礼完毕。
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谁能说仲由(子路)只是有勇而不懂得礼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