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語(注)》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原文及翻译)
(2017-12-22 18:35:47)
标签:
儒释道国学传统文化教育文化 |
分类: 孔子家语 |
曲禮子貢問第四十二
子貢問於孔子曰:「晉文公實召天子而使諸侯朝焉.(晉文公會諸侯于溫召襄王且使狩於河陽因使諸侯朝)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陽,何也?」孔子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亦書其率諸侯事天子而已.」
訓---- xùn
训
1.教导,教诲:~诫。2.可以作为法则的话:家~。3.典式,法则:不足为~。4.解释词的意义:~诂(解释古书中的字、词句的意义。
孔子在宋,見桓魋自為石槨,三年而不成,工匠皆病.夫子愀然曰:「若是其靡也.(靡侈)死不如朽之速愈.」冉子僕曰:「禮,凶事不豫,此何謂也?」夫子曰:「既死而議謚,謚定而卜葬,既葬而立廟,皆臣子之事,非所豫屬也,況自為之哉.」南宮敬叔以富得罪於定公,奔衛,衛侯請復之,載其寶以朝.夫子聞之曰:「若是其貨也,喪不若速貧之愈.」(喪失位也)子游侍曰:「敢問何謂如此?」孔子曰:「富而不好禮,殃也,敬叔以富喪矣,而又弗改,吾懼其將有後患也.」敬叔聞之,驟如孔氏,而後循禮施散焉.
桓魋-----,又称向魋(音tuí),东周春秋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任宋国主管军事行政的官——司马,掌控宋国兵权。他是宋桓公的后代,深受宋景公宠爱,他的弟弟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愀然----[qiǎo
rán] 形容神色变得严肃或不愉快 。豫---[yù]
1.欢喜,快乐:~附。2.同“预”。3.安闲,舒适:逸~。4.古同“与”,参与。5.中国河南省的别称:~剧(亦称“河南梆子”)。6.豫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十六卦。謚---谥shì
1.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宝(帝王陵墓中,刻有帝后谥号的印玺)。卜葬--bǔ zàng
古代埋葬死者,先占卜以择吉祥之葬日与葬地,称为“卜葬”。
南宫敬叔,姬姓,鲁国南宫氏,名阅或说,一名绦,谥敬,是孟僖子的儿子,孟懿子的弟弟。驟----zhòu1.(形声。从马,聚声。本义:马奔驰)骤,马疾步也。——《说文》。如----1.依照顺从:~愿。2.像,相似,同什么一样:~此。3.比得上,及:自叹弗~。4.到,往:~厕。5.假若,假设:假~。6.奈,怎么:~何。不能正其身,~正人何?7.与,和:“公~大夫入”。8.或者:“方六七十,~五六十”。9.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其来。10.表示举例:例~。11.应当:“若知不能,则~无出”。12.〔~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姓。
南公敬叔因富有而得罪了鲁定公,逃到了卫国。卫侯请求鲁定公恢复敬叔的官(爵、卿)位,允许他回国。敬叔(回国后)就载着他的宝物来朝见鲁定公(以求恢复官职)。
駑----驽nú;指劣马,走不快的马;喻愚钝无能。馳道----“驰道,正道。如今之御路也。是君驰走车马之处,故曰驰道也。”。幣玉---币玉bì
yù
帛和玉,古代用以祭祀的礼品。懸----悬1.(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1.悬钟、磬等乐器的架子。下牲---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级较低的牲畜,如特豕、特豚之类。郑玄
注:“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大牢---“牢”是关牲畜的栏圈,古时人们把祭祀燕烹时用的牲畜叫做“牢”。祭祀时并用牛、羊、豖三牲的叫做“大牢”,也称“太牢”。太牢用于隆重的祭祀,按古礼规定,一般只有天子、诸侯才能用大牢。少牢---古代祭祀燕烹用羊、豕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
孔子適季氏,康子晝居內寢.孔子問其所疾.康子出見之.言終,孔子退,子貢問曰:「季孫不疾而問諸疾,禮與?」孔子曰:「夫禮,君子不有大故,則不宿於外.非致齊也,非疾也,則不晝處於內,是故夜居外,雖弔之,可也.晝居於內,雖問其疾,可也.」
齊---齐
[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整。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3.同时;同样;一起:~名。4.全;完全:~全。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
[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4.成功;成熟:事能得~。后作“济”。齐
[zī]1.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齐
[zhāi]1.同“斋”。2.斋戒:~三日而后行。3.庄敬:~庄。大故---指重大事故;父母之死。语出《周礼·大宗伯》:“国有大故。”注:“谓凶灾。”。雖---suī1.(形声。从虫,唯声。古读
(
huī)。本义:虫,似蜥蜴而大)1.连词,把意思推开一层,表示“即使”或是“纵然”的意思,后面多有“可是”、“但是”相应:~然。2.纵然:为人民而死,~死犹生。弔---diào1.(吊为弔的俗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弋射矰(
zēng)缴之形。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荒野里用柴薪盖着,但怕禽兽要来吃,连送丧的亲友都带着弓箭前来帮助驱除。本义:悼念死者)
孔子為大司寇,國廄焚,子退朝而之火所,鄉人有自為火來者,則拜之,士一,大夫再.子貢曰:「敢問何也?」孔子曰:「其來者亦相弔之道也.吾為有司,故拜之.」
大司寇---先秦官职
西周时期的司寇。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大、小司寇下设专门的司法属吏。此外,基层设有士师、乡士、遂士等负责处理具体司法事宜。廄---厩jiù
-1.马棚,泛指牲口棚:马~。
子貢問曰:「管仲失於奢,晏子失於儉,與其俱失矣,二者孰賢?」孔子曰:「管仲鏤簋而朱紘,(縷刻而飾之朱紘天子冕之紱)旅樹而反坫,(旅施也樹屏也天子外屏諸侯內屏反坫在兩楹之間人君好會獻酢禮畢反爵於其上)山節藻梲,(節栭也刻為山雲梲梁上楹也畫藻文也)賢大夫也,而難為上.晏平仲祀其先祖,而豚肩不揜豆,(言陋小也)一狐裘三十年,賢大夫也,而難為下.君子上不僭下,下不偪上.」
鏤簋---镂簋朱绂
lòuguǐ-zhūfú用刻有花纹的簋和红色的帽带。镂,刻。簋,盛食物的器具。朱,用如动词,涂上红彩。绂,古代帽子的系带。紘---[hóng]
纮,是指皇帝冕冠上的系绳,是丝绦的一种。用组为之,以其组从下屈而上属之,於两旁垂馀为缨。天子冕冠用朱纮,诸侯用青组纮,大夫士用缁组纮。旅樹---谓当门道立屏。《礼记·郊特牲》:“台门而旅树……大夫之僭礼也。”
郑玄 注:“旅,道也;屏谓之树,所以蔽行道。” 孔颖达
疏:“旅树者,旅,道也;树,立也。人君当门道立屏,蔽内外为蔽也……礼,天子外屏,诸侯内屏,大夫以帘,士以帷。”。反坫---fǎn
diàn1.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2.外向室。山節藻梲---shān jié zǎo
zhuō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豆---1.(象形。甲骨文字形,形似高脚盘,或有盖。汉字部首之一,从“豆”的字或与食器有关。或与豆类有关。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2.同本义。形似高足盘,或有盖。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说文》。僭---jiàn
1.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偪---逼bī◎
强迫,威胁:
臧文仲(?—公元前617年),姬姓,臧氏,名辰,谥文,谓臧孙辰。臧哀伯次子,谥文,故死后又称臧文仲。春秋时鲁大夫,世袭司寇,执礼以护公室。夏父--xià
fù
复姓。前780年,邾子夏父即位,其后有以“夏父”为氏。綦-----[qí]在甲骨文里,上部的“其”是一只鞋的形象,下部是“丝”,指古人系鞋的带子,而用在祭祀等重典上则表示庄重。《礼记·内则》曰:“履,著綦,”意即戴上裹腿,系上鞋带。綦,还有苍青色的含义,《诗·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卿乐我员”綦巾,即“苍艾色女服也。”。甕----wèng]
瓮
一种盛水或酒等的陶器:水瓮。酒瓮。菜瓮。瓮城(围绕在城门外的小城)。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
子路問於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正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詔君之教也有君教則臣無討)
臧武仲,即臧孙纥(音hé),又称臧孙、臧纥,谥“武”,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鲁国大夫,封邑在防(山东费县)。臧武仲早年长于宫中,深得鲁宣公夫人喜爱,并被立为臧氏的继承人,曾任司寇,“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但终不能见容于鲁国,先逃到邾国后又逃到齐国。鲐---tái]鲐背就是指古人九十岁的别称,泛指长寿老人。也作“骀背”、“台背”。詔----诏zhào(形声。字从言,从召,召亦声。“言”指言论。“召”指召唤。“言”与“召”联合起来表示“(帝王)召集人众发表讲话”。
覘---[chān]
觇:看,偷偷地察看:~望。介夫----jiè fū (1).披甲的卫士。 郑玄 注:“介夫,甲卫士。”
(2).泛指凡夫俗子。司城----为古代春秋官名,同司空。春秋时宋以避武公之名(宋国因宋武公名叫司空),改司空为司城,春秋后期襟以司城执政。悦----[yuè]
1.(形声。从心,说省声。本作“说”。本义:高兴,愉快)。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
楚伐吳,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棄疾曰:「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商陽手弓.棄疾曰:「子射諸.」射之,弊一人,韔其弓.(韔韜)又及,棄疾謂之,又及,棄疾復謂之,斃二人,每斃一人,輒掩其目,止其御曰:「吾朝不坐,燕不與,(亡畀故也)殺三人亦足以反命矣.」孔子聞之曰:「殺人之中,又有禮焉.」子路怫然進曰:「人臣之節,當君大事,唯力所及,死而後已,夫子何善此?」子曰:「然,如汝言也,吾取其有不忍殺人之心而已.」
工尹---[gōng yǐn]
春秋楚官名
杜预注:“掌百工之官。”。棄疾---芈居,姓芈名居,也称熊弃疾公元前528年-公元前516年。
生卒年:公元前?-公元前516年。,谥号为楚平王。中国诸侯争霸时代楚国的第三十一任君王,他的祖父是楚国第二十五任王芈熊侣,他的父亲是楚国第二十六任王芈熊审,他的哥哥是楚国第二十七任王芈熊昭、二十九任王芈熊虔、三十任王芈比。
弊---bì欺蒙人的坏事:害处,与“利”相对:弊病;败,疲困。古同“蔽”,隐蔽。韔---chàng ◎ 弓袋:“虎韔镂膺。”
把弓装弓袋:“之子于狩,言韔其弓。”。韜---韬tāo1. 弓或剑的套子。2.
隐藏,隐蔽:~光养晦(隐藏才能,收敛锋芒,不使外露。亦作“韬晦”)。3. 用兵的谋略:~钤。畀---bì]
畀,形声。字从田从丌(读作bī,义为“基”),丌亦声。“田”本义指农田。“丌”意为“基础”、“支架”。“田”与“丌”联合起来表示“把田地支起来”。我们知道田地是支不起来的,因此这只是形容准备把这块田地分给人们,本义:准备把田地分给人们。怫-----fú(形声。字从心,从弗,弗亦声。“弗”意为“不平”。“心”与“弗”联合起来表示“心里不平”。本义:心里不平。引申义:心情郁闷;心里抑郁;心情不舒畅)fèi
怫然 忿怒的样子
孔子在衛,司徒敬之卒,夫子弔焉,主人不哀,夫子哭不盡聲而退.璩伯玉請曰:「衛鄙俗不習喪禮,煩吾子辱相焉.」孔子許之,掘中霤而浴,(室中.霤力救反)毀灶而綴,足襲於床,及葬,毀宗而<足葛>行也,(胡不復有事於此也綴足不欲令僻戾長毀宗廟而出行神位在廟門之外也)出于大門,及墓,男子西面,婦人東面,既封而歸,殷道也.孔子行之.子游問曰:「君子行禮,不求變俗,夫子變之矣.」孔子曰:「非此之謂也,喪事則從其質而已矣.」
霤----溜
[liū]1.滑行,(往下)滑:~冰。2.光滑,平滑,无阻碍:~圆。3.趁人不见走开:~走。4.同“熘”。溜
[liù]1.迅急的水流:急~。2.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3.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4.量词,指行(háng
)列,排:一~三间房。5.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儿的果木树很多。綴----zhuì
1.缝:补~。2.连接:连~。3.装饰:点~。襲----xí
1.趁敌人不备时攻击:~击。2.触及:寒气~人。3.照样做,照样继续下去:因~。4.量词,指成套的衣服:衣一~。5.衣上加衣,引申为重迭:“~朝服”。“山三~,陟”。6.合,和:“齐秦~”。
宣公八年六月辛巳,有事于太廟,而東門襄仲卒,壬午猶繹,(繹祭之明日又祭也)子游見其故,以問孔子曰:「禮與?」孔子曰:「非禮也,卿卒不繹.」
東門襄仲----东门襄仲(?—前600年):姬姓,东门氏,名遂,字襄仲(一说襄仲为其谥),春秋前期鲁国公族,权倾朝野的政治家,鲁庄公之子。因家住曲阜东门而立东门氏,故称东门襄仲,亦称公子遂。繹---[yì]
绎绎,肜(音融)也,又祭也(“又祭”者,今日祭,明日再祭,故曰“又祭”),(形声。从糸(mì),从“罒/幸”(yì),“罒/幸”亦声。“罒/幸”本义为“一网打尽”,转义指“整个蚕茧”。“糸”与“罒/幸”联合起来表示“将整个蚕茧抽成一根丝”。本义:把整个蚕茧抽成一根丝)
季桓子喪,康子練而無衰,子游問於孔子曰:「既服練,服可以除衰乎?」孔子曰:「無衰衣者,不以見賓,何以除焉?」
練---“练”:读音liàn。一是指丝帛;二是指老练
;三是指古代小祥之祭;四是指练姓,----古代祭名。因古时于父母去世十三月时戴练冠祭于家庙而得名.小祥而著练冠练中衣,故曰练也。衰(cuī)
古代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又称“小祥”。
邾人以同母異父之昆弟死,將為之服,因顏克而問禮於孔子.子曰:「繼父同居者,則異父昆弟,從為之服;不同居,繼父且猶不服,況其子乎.」
昆弟----同昆仲,指兄和弟。
公叔務人----姬为,字务人,鲁昭公之子,鲁哀公之叔.。嬖---bì (形声。从女,辟声。本义:宠爱)
便嬖,爱也。——《说文》。殯----殡
bìn,本义:停柩待葬。形声。从歹,宾声。“歹”,本作“歺”,音è,隶变以后成为“歹”。汉字部首之一。从“歹”的字多与死、坏或不吉祥等义有关。
殡,死在棺,将迁葬柩,宾遇之。――《说文》。殤----[shāng] 殇
本意指幼年夭折或为国战死者。今义扩大,亦指巨大的悲痛、悲哀,常用于形容巨大的灾难、事故等。吳孟子---古代同姓不婚,春秋时,鲁昭公娶吴女为夫人,因两人都姓姬,乃改夫人姓孟,称吴孟子。孔子说“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就是说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赴----fù
1.往,去:~京。2.投入(某种境地),参加(某种行列):~战。3.古同“讣”,讣告。致仕----(zhi
shi):交还官职,即退休。絰---dié
丧服中的麻带,系在腰间或头上。
公父穆伯之喪,敬姜晝哭,文伯之喪,晝夜哭.孔子曰:「季氏之婦,可謂知禮矣.愛而無上下有章.」(上謂夫下謂子也章別也哭夫晝哭哭子晝夜哭哭夫與子各有別也)
公父穆伯-----公父穆伯,姬姓,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三桓季悼子之子,季平子的兄弟。公父穆伯的妻子是敬姜,儿子是公父文伯。
南宮縚之妻,孔子兄之女,喪其姑而誨之髽曰:「爾毋從從爾,毋扈扈爾.」(從從高扈扈大也扈言喪百無容節也.縚敕高反髽則瓜反)蓋榛以為笄,長尺而總八寸.(總束髮束髮垂為飾者齊衰之總八寸也)
南宮縚----孔子 弟子
南宫括,又称 南宫縚 ,省称为“宫縚"宫縚ɡōnɡ
tāo意思: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姑----旧时妻称夫的母亲为姑,夫之父母合称翁姑、舅姑、姑嫜。髽,----zhuā,指古代妇人在办丧事的时候梳的发髻,用麻束住头发。出自《仪礼》。扈----1.广大。榛----zhēn
1.(形声。从木,秦声。本义:植物名。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榛,榛木也。——《说文》。笄----[jī]
古代汉族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曾在河姆渡遗址出土。在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也称“笄年”、结发,用笄贯之。
子張有父之喪,公明儀相焉,問啟顙於孔子.孔子曰:「拜而後啟顙,頹乎其順,啟顙而後拜,頎乎其至也.三年之喪,吾從其至也.」
啟顙----qǐ sǎnɡ启颡
即稽颡。古时一种跪拜礼。叩头;以额触地。頹---颓tuí
1.崩坏,倒塌:~坏。2.消沉,委靡:~萎。3.败坏:衰~。4.水向下流:泣涕如~。5.灭亡:“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也”。6.恭顺的样子。7.暴风:“习习谷风,维风及~”。8.落下,。頎----[qí]
颀(形声。从页( xié),斤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面修长而俊美) 身材修长
身子高。拜----1.(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
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慕----mù
(形声。从心,莫声。本义:依恋;向往)慕,习也。——《说文》。按,思也。疑----(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疑,惑也。——《说文》。虞----形声。从虍(hū),吴声。虍,虎头。本义:神话传说中的兽名。即“驺虞”
虞,驺虞,白虎黑文,尾长于身,仁兽,食自死之肉。——《说文》
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
卞人有母死而孺子之泣者,孔子曰:「哀則哀矣,而難繼也.夫禮為可傳也,為可繼也,故哭踊有節,而變除有期.」
孺子----[rú zǐ]
1∶小孩子2.古代太子的妾的名目。踊---yǒng(形声。从足,勇声。从足,表示脚的动作行为。本义:往上跳)踊,跳也。——《说文》踊,上也。——《广雅》哭踊---古代丧礼。亦称“擗踊”。顿足拍胸而哭,表示极大的悲哀。變除---变除,
消除,去除,古丧礼中变服除丧。
孟獻子禫懸而不樂,可御而處內.子游問於孔子曰:「若是則過禮也?」孔子曰:「獻子可謂加於人一等矣.」
禫---dàn
祭名。古时丧家除服的祭祀
禅,除服祭也。从示,单声。——《说文》
段玉裁注曰:“禫之言澹,澹然平安意也。”注:“祭名也。与大祥间一月。自丧至中,凡二十七月。古文禅或为导,禅导双声。”。御---甲骨文字形。左为“行”的省写,中为绳索形,右是“人”形。意为人握辔行于道中,即驾驶车马。本义:驾驶车马。處----
chǔ形声。繁体字从虍(hū),从処(chǔ),処亦声。“処”意为“在茶几旁”。“虍”指虎皮,意为“保护”,引申为“安全”。“虍”与“処”联合起来表示“安享饮食”。本义:安享饮食。转义:安乐窝。
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孔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三年之喪,亦以久矣.」子路出,孔子曰:「又多乎哉,(又復也言其可以歌不復久也)踰月則其善也.」
祥-----是形声字,礻(示)为形,羊为声,读xiáng。本意指有关吉凶的征兆。祭祀、奉行羊向上呈现美好的品德,为祥。古丧祭名,有小祥、大祥之分。周年祭为小祥,两周年祭为大祥.如:祥日(亲丧的祭日);祥祭(亲丧满十三个月或二十五个月的祭祀)。爾----[ěr]
尔你,你的
子路問於孔子曰:「傷哉貧也,生而無以供養,死則無以為禮也.」孔子曰:「啜菽飲水,盡其歡也,斯為之孝乎.斂手足形,旋葬而無槨,(旋便)稱其財,為之禮,貧何傷乎.」
傷----(形声。从人,塲(
shāng)省声。本义:皮肉破损处;创伤)。啜菽---chuò
shū啜,吃;菽,豆类。饿了吃豆羹,渴了喝清水。后遂以“啜菽饮水”等形容生活清苦。斂手足形----liǎn shǒu zú
谓以衣棺收殓遗体。敛,通“ 殓 ”。孔颖达
疏:“敛手足形者,亲亡但以衣棺敛其头首及足,形体不露,还速葬而无椁材,称其家之财物所有以送终。”
吳延陵季子聘于上國,適齊,於其返也,其長子死於嬴博之間.(嬴博地名也)孔子聞之曰:「延陵季子,吳之習於禮者也,徃而觀其葬焉.」其歛,以時服而已;(隨冬夏之服無所加)其壙,掩坎深不至於泉;其葬,無盟器之贈.既葬,其封廣輪揜坎,其高可時隱也;既封,則季子乃左袒右還其封,且號者三,曰,骨肉歸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所不之,則無所不之而遂行.孔子曰:「延陵季子之禮其合矣.」
延陵季子---(古代贤人)
季札,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称“公子札”,。壙---圹kuàng 形声。从土,广声。本义:墓穴
圹,堑穴也。――《说文》
盟器----
即明器。古代随葬品的统称。廣輪---ɡuǎnɡ lún(广轮)广袤。指土地的面积。揜-- yǎn
通“掩”。聘---- pìn(1) (形声。从耳,从甹(
pīng),甹亦声。“甹”字从由从丂。“由”意为“滑行”、“过渡”;“丂”意为“磨难”、“折磨”。“由”与“丂”联合起来表示“过渡期的考验”。故“甹”义为“过渡期的考验”、“正式任职前的考验”。“耳”与“甹”联合起来表示“我问你听”、“录用者提出种种难于回答的问题,拟被录用者则洗耳恭听”、“任职前带有刁难、拷问性质的访谈”。本义:任职录用前的拷问性访谈)。聘,访也。——《说文》
聘,问也。——《尔雅》
子游問喪之具.孔子曰:「稱家之有亡焉.」子游曰:「有亡惡於齊?」(惡何齊限)孔子曰:「有也,則無過禮.苟亡矣,則歛手足形,還葬懸棺而封,人豈有非之者哉.故夫喪亡,與其哀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哀有餘也;祭祀,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具----会意:上面是“鼎”,下面是双手,表示双手捧着盛有食物的鼎器(餐具)。本义:准备饭食或酒席。泛指准备,备办。具,供置也。——《说文》
具,备也,办也。——《广韵》。
伯高死於衛,赴於孔子.子曰:「吾惡乎哭諸,兄弟吾哭諸廟,父之友吾哭諸廟門之外,師吾哭之寢,朋友吾哭之寢門之外,所知吾哭之諸野,今於野則已疏,於寖則已重,夫由賜也而見我吾哭於賜氏.」遂命子貢為之主.曰:「為爾哭也,來者汝拜之.知伯高而來者,汝勿拜.」既哭,使子張往弔焉,未至,冉求在衛,攝束帛乘馬而以將之.孔子聞之曰:「異哉!徒使我不成禮於伯高者,是冉求也.」
伯高---[bó gāo]
1.春秋 时贤士。寖 [jìn]1.古同“浸”,浸渍。寖 [qǐn]1.古同“寝”,睡眠。攝----摄
shè形声。从手,从聂,聂亦声。“聂”字繁体作三耳,意为“三只耳朵听”、“多只耳朵听”、“谛听”。“手”与“聂”联合起来表示“耳听手动”、“根据命令统一行动”。本义:1.根据号令统一行动。说明:有许多行动必须在一个人的命令声下由集体完成,例如战场对阵时,全体士兵都拉开弓搭上箭,竖起耳朵,将军一声令下,即见万箭齐发。这时,“聂”指全体士兵的耳朵,“手”指“拉弓的手”。其它如河渠开闸放水、推拉载重车辆,都需要参与者一起耳听手动。2.“摄政”指“根据君主命令处理政务”。)
摄,引持也。——《说文》
借贷 冉子摄束帛乘马而将之。——《礼记·檀弓》
伯高死于卫国,其家属派人来向孔子报丧。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孔子曰:「何不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孔子曰:「行道之人皆弗忍,先王制禮,過之者俯而就之,不至者企而及之.」子路聞之,遂除之.
除------字从阜从余,余亦声。“阜”指人工土石堆积物,如城墙。现代有去除,改变等基本含义。企----踮着脚尖,把脚后跟提起来。
伯魚之喪母也,期而猶哭.夫子聞之曰:「誰也?」門人曰:「鯉也.」孔子曰:「嘻其甚也,非禮也.」伯魚聞之遂除之.
衛公使其大夫求婚於季氏,桓子問禮於孔子.子曰:「同姓為宗,有合族之義,故繫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君有食族人之禮雖親盡不異之族食多少也)雖百世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桓子曰:「魯衛之先雖寡兄弟,今已絕遠矣,可乎?」孔子曰:「固非禮也,夫上治祖禰以尊尊之,下治子孫以親親之,旁治昆弟所以教睦也,此先王不易之教也.」
衛公----卫国,周朝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侯爵。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繫----1.xì,有联属关系的:2.xì(系),是,3.jì(繋),结,扣:
(“系”、“系”、“系”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系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綴----缀zhuì缝合;连缀系结;连接犹著作装饰;点缀
缀chuò时,①拘束②牵制③通“辍”,停,中止。禰----祢
古代对已在宗庙中立牌位的亡父的称谓。(此时读nǐ)祢 mí
(1) 奉祀死父的宗庙
有若問於孔子曰:「國君之於百姓,如之何?」孔子曰:「皆有宗道焉,故雖國君之尊,猶百姓不廢其親,所以崇愛也.雖以族人之親,而不敢戚君,所以謙也.」(戚親也尊敬君不敢如其親也)
有若----(前518年-约前五世纪中期)即有子,孔子重要弟子,受儒教祭祀。其氏为有,名若,字子有,或云字子若,未知所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