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泉水叮咚dream
泉水叮咚dream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
  • 关注人气: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买文具》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8-04-17 15:24:21)

《买文具》微课程设计方案

                                              魏梦迪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

《买文具》

选题意图

为了让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内容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适用对象

三年级学生

教学目标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用途

课前预习  课中讲解或活动  课后辅导   其他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   推理演算型   技能训练型 

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   情感感悟型   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  录屏  演示文稿   动画   其他

预计时间

720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媒体素材

设计意图

一、介绍内容及制作人。

(开始时间  0秒)

片头图片

明确学习主题

二、情境导入

(开始时间:8秒)

开学了,大家都要买学习用品。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文具店,我们和他们一起去买文具吧!

 

情境图

通过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

 

三、探索新知

(开始时间:20秒)

你看,这个文具店里有什么呢?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解决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筛选有用的信息。

2)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信息找出来

3)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4)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解决问题二: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应该先求什么?

2)分析条件

3)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境图

 

 

 

 

 

 

 

 

 

 

 

 

 

 

 

 

情境图

 

 

 

 

 

 

 

 

 

 

 

 

 

能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情境图和实际学习经验探索出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新的知识,并牢记本节课的知识点。

 

四、总结

(开始时间:528秒)

同样的题目,怎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哪种做法对?

1)出示算式

2)分析计算过程,纠正错误的算法

在计算除加、除减算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课件

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及运算顺序的强化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五、片尾

(开始时间  710秒)

你学会了什么?

 

 

片尾图片

通过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学会了什么。

设计亮点:

 

我在微课的整个设计中,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验学生的心理,试着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我的这节微课程设计屏弃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缺点,打算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数学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老掉牙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我的微课程是“教孩子十分钟,给孩子40分钟”的一种移动式的预习教学模式。这10分钟是为孩子一节课的学习打基础的,引导他们寻找创新的源泉,赋予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我的整个微课程设计通过有趣情境演示,幽默风趣的语言等,使学生积极展开猜想,发现,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在引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是保证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教学反思: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  
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拉近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使

学生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提出与情境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2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在合作交流中,探究除加、除减的运算计算,在学生充分感知、分析后得出结论,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又增强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不仅学会了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还渗透了类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除加、除减运算顺序的正确理解。 

3、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

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部分后进生掌握不够好,对除加、除减的运算还不够灵活,需课后辅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