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文具》微课程设计方案
(2018-04-17 15:24:21)《买文具》微课程设计方案
微课程信息 |
|
主题名称 |
《买文具》 |
选题意图 |
为了让学生体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
内容来源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 |
适用对象 |
三年级学生 |
教学目标 |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
教学用途 |
课前预习 |
|
|
知识类型 |
√理论讲授型
实验操作型 |
制作方式(可多选) |
拍摄 |
预计时间 |
7分20秒 |
微课程设计 |
||
教学过程 |
媒体素材 |
设计意图 |
一、介绍内容及制作人。 (开始时间 |
片头图片 |
明确学习主题 |
二、情境导入 (开始时间:8秒) 开学了,大家都要买学习用品。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文具店,我们和他们一起去买文具吧!
|
情境图 |
通过买文具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去主动探究知识。 |
三、探索新知 (开始时间:20秒) 你看,这个文具店里有什么呢?你从图中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
解决问题一: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1)筛选有用的信息。 (2)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的信息找出来 (3)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4)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直接画图解决问题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解决问题二: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1)出示问题,理解题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知道哪些信息?应该先求什么? (2)分析条件 (3)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
情境图
情境图
|
能从情境图中找出有用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情境图和实际学习经验探索出除加、除减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思维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通过主动思考、自主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学习新的知识,并牢记本节课的知识点。 |
四、总结 (开始时间:5分28秒) 同样的题目,怎么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答案?哪种做法对? (1)出示算式 (2)分析计算过程,纠正错误的算法
在计算除加、除减算式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
课件 |
结合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加深对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理解及运算顺序的强化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
五、片尾 (开始时间 你学会了什么?
|
片尾图片 |
通过课堂小结,有助于知识的巩固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今天学会了什么。 |
设计亮点:
我在微课的整个设计中,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体验学生的心理,试着去理解他们,尊重他们。我的这节微课程设计屏弃以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缺点,打算将新的理念、新的技术应用于自己的数学教学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老掉牙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我的微课程是“教孩子十分钟,给孩子40分钟”的一种移动式的预习教学模式。这10分钟是为孩子一节课的学习打基础的,引导他们寻找创新的源泉,赋予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我的整个微课程设计通过有趣情境演示,幽默风趣的语言等,使学生积极展开猜想,发现,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在引发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更是保证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自信与快乐。
|
||
教学反思: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具体情境。
学生体会除加、除减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从直接的生活经验中提出与情境有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关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探究出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规律,在活动中注
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