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作业设计有感
(2018-08-27 13:35:17)
在2017年末,我有幸参与了<<基于学生化学化学核心素养的作业布置研究>>的课题研究,说到作业布置,对于多年从事教学的一线教师来说,好象很是稀松平常,但要真正将学科素养渗透到平常的作业习题中,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课题设立的初级阶段,我提出高一化学作业的设想有四点1.设计预习性作业2.设计课堂作业(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作业和听写作业)3.课后适当补充探究性作业4.分层次的书面作业,在课题研究开展一年多的时间里,虽然学生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总觉得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预习作业的落实打折扣
对于布置的预习作业,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认真完成,与学生交谈,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要学习的科目多,时间不够;从来没有预习的习惯;也看课本,但是看不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尝试引导学生预习,比如第二天要上化学课,我在头天晚自习抽出20分钟帮助和督促学生预习,情况就有所好转。所以,对于绝大部分的学生,预习作业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和监督,只有落实了,才会看到效果。
二.课堂口头表达作业欠缺
这项作业的落实最令人头疼,我们学校生源质量一般,在课堂上部分学生不配合,导致当堂的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的复述能力比较差,要改变这一现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耐心慢慢培养,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已有所改善。
三.探究性作业
通过课题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了实验教学,精心设计每次实验课。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兴趣被唤起来了。然而随着课题的深入发现,学生对于基本实验能制定出详细的实验步骤,也能和老师同学交流完善自己的想法,寻求他人的帮助。但是调查发现很少有学生能将自己理论的设计,进行动手实践。因此,就出现了眼高手低,动手能力的不到提高。不能发现实验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究其原因为:学生认为1、学习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动手操作耗费时间太多,其他各科作业多。没精力完成。2、没有必要动手操作,因为考试只考理论。3.“实验就是玩”的观点仍然在有些人的思维深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的要求家长,学校,学生被传统意识的影响,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很困难。4.教师的精力,能力等的限制。对学生的创新设计也很难给于实际支持,学生动手操作需要仪器,时间,场地多方面的要求。实验室仪器的缺乏,条件限制。实验室制度的要求等各项制度都是制约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操作的因素
四.书面作业完成的最好,这与书面作业是传统作业有关,学生已经习惯了。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才知任重而道远。教师要以学生为出发点,立足于课堂,将学科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终身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