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口-2024年1月五公祠(上)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4年1月12日
五公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
1955年,五公祠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成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公祠分为古建区和新馆区,从整体来看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古建区在整个园区的北侧,地势较高,北侧为一条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游览路线,亦是两个区之间的分界线。建筑单体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楼)、学圃堂、观稼堂、西斋、东斋、苏公祠、两伏波祠、泂酌亭、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轩、琼园等。
游海口五公祠,仿佛穿越千年历史长廊。古木参天,清幽雅致,祠内碑刻林立,诉说着先贤们的忠贞与智勇。五公之雕像,威严而庄重,令人肃然起敬。
漫步五公祠,不仅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所震撼,更被海南人民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所感动。此地不仅是缅怀先贤之地,更是激励后人奋发图强的精神家园。
五公祠被称为“海南第一楼”,是为纪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胜古迹。五公祠的建筑风格有鲜明的海南地域特征,带有南洋建筑的痕迹,也深受岭南建筑的影响。
五公祠,二楼挂有“海南第一楼"牌匾,落款署:“光绪十五年嘉兴朱采”。
五公祠是为了纪念唐、宋时期被贬到海南的五位历史名人——李德裕、李纲、赵鼎、李光和胡铨而建的。这些名臣虽然遭遇了贬谪,但并没有沉沦,反而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为当地的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公祠,楼下供奉五公神位,祠内还有历代文人的题咏和楹联,概括了五公的生平业绩。楼正前方,竖立着这五位历史名臣的大雕像以及简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