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招堤

标签:
旅游安龙招堤半山亭十里荷塘杂谈 |
分类: 黔西南集 |
安龙招堤,十里荷塘
贵阳张老者,游览日期:2020/7/20


安龙招堤,位于安龙县城东北一里许的陂塘海子。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驻军南笼(今安龙)的中营游击(清从三品武职外官)招国遴,为防城北陂塘海子湖水上泛,祸及百姓,为护城保田,方便陂塘海子两岸百姓交通往来。自捐俸银二千两,亲率工匠采石,在陂塘海子两岸狭窄处的金星山旁砌石筑堤,经年余,建成一道长270米,高,宽约3米的石堤。此后,杜绝了水患,方便了两岸交通,造福了百姓。后人为纪念招国遴,将石堤命名为“招堤”,并在金星山下立“招公堤记”石碑一通。




招堤堤北,金星山山脚崖壁上的摩崖石刻。

立于招堤堤北金星山山脚的“招公堤记”碑(现代复制碑)。

金星山山脚崖壁上的摩崖石刻。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代理安义镇总兵刘显潜,知府聂树楷与当地豪绅集资修建了一览亭,八字山门和“尺幅千里”单门石牌坊。


总兵刘显潜题写的“苕清霅绿”八字门门额(1912年题写)。

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的“尺幅千里”单门石牌坊。

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知府张瑛将招堤加高五尺,从江浙移植菱荷于海子沼泽,并在金星山涵虚阁下建半山亭。

张瑛之子张之洞(后任清军机大臣)作“半山亭记”镌刻于亭中石壁上。

半山亭。

不知此亭是“一览亭”还是“省耕亭”。

清乾隆五年(1740年),南笼知府杨汇在招堤堤北金星山山顶修建了“涵虚阁”。涵虚阁是金星山上主建筑,也是最早修建的。但不知为何在所有的招堤介绍中只提半山亭不提涵虚阁,在招堤导览图中也只标注半山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