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
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
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
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
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
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
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
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
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
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
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初中物理课程基本理念
一、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二、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内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教师进一步参考。
《标准》中部分行为动词界定:
类型
|
水平
|
各水平的含义
|
所用的行为动词
|
|
|
了解
|
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
了解、知道、描述、说出
|
知
识
|
知
|
认识
|
位于“了解”与“理解”之间
|
认识
|
技
能
目
标
动词
|
识
|
理解
|
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
区别、说明、解释、估计、理解、分类、计算
|
|
技
能
|
独立操作
|
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
|
测量、会、学会
|
类 型
|
水平
|
各水平的含义
|
所用的行为动词
|
体验性
|
经历
|
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识等
|
观察、经历、体验、感知、学
习、调查、探究
|
要求
的目标
|
反应
|
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摩和价值
判断;做出相应反应等
|
关心、关注、乐于、敢于、勇
于、善于
|
动词
|
领悟
|
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
价值观念等
|
形成、养成、具有
|
物理课程标准内容及要求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一、
知识
了解
主题一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
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一些物理特性
(2)
能描述固液气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4)
知道场也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5)
了解水资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物质的属性
(1)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三)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2)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3)
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关注人类探究宇宙的一些重大活动。
(4)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
知道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知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
(3)
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二)机械运动和力
(1)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
通过实验探究,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惯性。
(3)
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知道二力平衡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4)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知道大气压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知道物体浮沉的条件。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6)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三)声和光
(1)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2)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应用,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
了解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四)电和磁
(1)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2)
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4)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主题三
能量
(一)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1)
通过实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简单描述各种各样的能量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2)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机械能
(1)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2)
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三)内能
(1)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2)
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3)
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4)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
(5)
了解热量的概念。
(6)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四)电磁能
(1)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
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3)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4)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五)能量守恒
(1)
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有一定的方向性。
(六)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
能通过具体事例,说出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
了解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3)
了解世界和我国的能源状况。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一、
知识
认识
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一、
知识
理解
主题一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
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3)
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4)
能用熔点和沸点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二)物质的属性
(1)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5)
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6)
能从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
(7)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8)
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机械运动和力
(9)
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10)
能用示意图描述力
(11)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12)
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13)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主题三
能量
(一)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二)机械能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
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理解机械效率。
(三)内能
(4)
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5)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四)电磁能
(6)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7)
理解电功。
(8)
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能量守恒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技能
独立操作
主题一
物质
会测量温度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主题二
运动和相互作用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会测量力的大小。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主题三
能量
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体验性目标
经历
物质
(1)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运动和相互作用
(1)
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
(2)
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
(3)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4)
通过实验,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5)
通过实验探究,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惯性。
(6)
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7)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8)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9)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10)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11)
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12)
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
(13)
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能量
(1)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反应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领悟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尝试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物理现象的意识。
对于能源的开发利用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