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弹力》教学设计

标签:
教学设计 |
分类: 教学设计 |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力》第1节
《力 弹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力是什么”“形变和弹力”和“力的测量”弹性势能四部分组成,其中“力的测量”和“力是什么”是本节的重点。
首先教材通过很多的例子来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进而引出力的作用必须要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个物体。其次,通过一些平常很常见的器材来进行实验,从而得出什么是形变、什么是弹性形变,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作铺垫。接着通过学生的实验得出物体发生弹性形变和外力的关系,为学习弹簧测力计打下基础。因为弹簧测力计就是运用这个原理制成的,然后学习弹簧测力计就显得比较自然了。教材通过活动和信息快递等方式让学生来了解和熟悉使用弹簧测力计。最后简单的让学生了解一下弹性势能,为以后学习弹性势能做基础。由学生自主探究,或者通过相互交流和协作,了解相关的概念,学会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贯窜全节教学活动的主线。课本在建立概念的时候采取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形式,通过这样的安排,教材试图使学生从观察讨论和亲身体验中自主构建物理知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物理已经有一个多学期了,有的学生已经出现学习疲劳的现象。如何让学生认真的学习,只在课堂一开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
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力”看似简单的概念,但由于学生头脑里早已有了所谓力的概念。要使学生把这先入为主的概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重新从物理学角度认识,又成了这节课的关键。所以本节要通过大量的事例和学生动手实验自己总结力和弹力的概念,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在课堂上我们要让学生充分的进行探究、合作。这样让学生不断的“动”起来,才能不断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本节课我会设置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中、合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熟悉过程和方法。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从而知道力的概念,通过探究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领略到自然现象的奇妙和科学研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据此目标,设计了四个主要的步骤:
一、通过情景的设置,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大自然里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力。通过感知和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力的概念。力离不开物体而存在。
二、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知道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形变和弹力。
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四、了解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方法。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首先注重情景、问题的设置,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第二、主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主,注重探究活动的难度控制和有效性。第三、注重学生科学方法的学习、应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第四、打破教材的束缚,拓展探究的广度和深度,突显学生探究式学习的主体地位。
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
2、
3、
4、
5、
教学重点:
1、
2、
3、
教学难点:
1、
2、
3、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难点分解法、小组学习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弹簧、气球、演示测力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复备栏 |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知识新授 |
【导语】:生活中手提一桶水、用力推桌子、手压木板、用力拉弹簧。 动手做一做,有什么感觉? 总结:有人把力说成是人体对物体的作用。视频引入 【板书】1.什么是力? 【提问】是否只有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产生力的作用呢? 【启发】
手压木条 手拉弹簧 【总结】人对物体的作用可以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来替代。 【板书】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叫做力。 【板书】2.形变和弹力 【提出问题】什么叫形变?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对其它物体会产生作用吗? 【启发】弹簧、橡皮筋、橡皮泥发生形变后撤掉外力后的变化有什么不同? 【板书】(1)物体的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形变。 【提问】什么叫弹性形变? 【总结归纳】(2)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会产生力,这个力叫弹力。 【板书】(3)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与物体直接接触 (2)发生形变 【板书】3.观察物体形变的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 【板书】作用在物体上的处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 【点拨】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在弹性限度内,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得越长的原理制成的 【板书】4.力的测量 (1)观察弹簧测力计 ①构造 ②量程 ③分度值 【板书】(2)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为牛,符号:N 【板书】(3)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 ②校正零点,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零。 ③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轴线方向,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盘垂直。 (4)不同形状的弹簧测力计; 指出各名称 【释疑解难】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最好轻轻来拉动它的挂钩几次,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点拨】(1)看弹簧秤是否完好。 【点拨】(2)指针、弹簧是否与外壳相接触,有无摩擦,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性,使拉力方向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提问】5.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发生形变的物体也具有能量吗? 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弹性势能。 |
体验: 提水桶 推桌子 压木板 拉弹簧 感到肌肉紧张。 学生动手实验,想办法用物体代替手达到相同的效果从而得出力的概念。 两人一组用弹簧、橡皮筋和气球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感受物体发生形变是否对其它物体(手)产生作用。 【通过实验总结】如果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就完全恢复原来形状,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 通过实验感受弹力。 讨论:弹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然后交流。 做一做: ①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在下端掛1,2,3,4个钩码,观察弹簧伸长的变化。 ②增加塑料尺上的物体,观察尺的弯曲情况。 ③增写课本P45空格。 ①阅读课本P46 活动8.2,并填写填空内容。 ②观察桌上弹簧测力计,说出其量程、分度值。 议一议: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针对课本图(8-6)进行讨论,动手试一试。 【总结归纳】左栏内容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讨论】课本P46图8-6 a、b、c、d四图的正误 阅读P46图8-7 写出名称 1、2.常用测力计 3.握力计 4.拉力计 思考、讨论并回答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 【议论】哪些事例可以说明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 例:箭被拉弯的弓射出;人被弯曲的跳板弹起;运动员被弯曲的撑杆弹上高空。 【讨论】玩具和生活用品中哪些是利用弹性热能工作的?(讨论并回答) |
|
课堂小结 |
|
学生小结 相互补充 |
|
当堂练习 作业 |
学案 |
||
教学反思 |
|
板书设计:
一.力(F)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3.单位:牛顿,简称:牛
4.力的作用效果
二.形变和弹力
1.形变:
2.弹性形变:
3.弹力:
三
.弹簧测力计
①
结构:
②
原理:在弹性限度
(即弹簧发生弹性形变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③
使用方法:校零、量程、共线、读数
四.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