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家训中的_十富十穷_歌诀
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家庭无疑是最重要、最富有活力的细胞,无论是个人的道德修养,还是家族的荣辱兴衰,无论是事业的取舍抉择,还是社会的价值风尚,都以家风的影响最为深远。而千差万别的家风则源于各个不同家庭的“行为规范”——家训。
晋商的家训虽然有经商理念,但是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操守责任。山西忻州在历史上是一个缺水少粮的地区。由于地处山西北方屏障,所以战乱频繁,而且“十年九旱”,自然环境也十分恶劣。但是忻州人“求生存、无惧苦”的精神,却支撑了这一方水土的繁荣与发展。忻州是晋商的重要支流,忻州商人开创了由山西中部到新疆迪化的又一条万里丝绸之路,而独领风骚。所以忻谚有云:“东口到西口,喇嘛庙到包头,西安库伦京津沪,走遍天下不发愁。”
在清朝末期,忻州当地经济日渐繁荣,商铺林立,其中一家北方驰名的糕点铺也应运而生。经过多年的发展,这家糕点铺形成了自己的经商理念,东家把这经商理念总结为《十富十穷》歌诀,让后人牢记于心。因为是家族开设的商铺,所以这一铺训,也就成了自家的家训。在《十富》歌中,东家把“不辞辛苦走道路,勤俭富”作为传诸后人的第一条经验。“十富”所指的是:“一能富,不辞辛苦走道路,勤俭富;二能富,买卖公平多主顾,忠厚富;三能富,听得鸡鸣离床铺,留心富;四能富,手脚不停理家务,终究富;五能富,常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六能富,不去为非犯法度,守分富;七能富,合家大小相帮助,同心富;八能富,妻儿贤惠无欺妒,帮家富;九能富,教子训孙立门户,后代富;十能富,存心积德天加护,为善富。”这些吃苦耐劳、诚实信用、勤劳持家、小心谨慎、团结互助等品格在晋商的发展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其实,整个晋商逐渐崛起并走向巅峰,正是《十富》歌的真实写照,从福建武夷山的深山中,到湖北汉口中转站,再到河北张家口,最终到达恰克图(清代中俄边境重镇),走过万里茶路,榆次常家前辈们留下深深的脚印不正是“不辞辛苦走道路,勤俭富”的印证?诚信为本、锐意创新、团结进取、勤俭律己构成了晋商精神的核心。
忻州张家把“买卖公平多主顾”这一经验很好地运用到经营中,张家掌柜任中和有一次在向东家张洪钧面陈事务时,提到有一万斤因受潮而快发霉的面粉已售出一半后,张洪钧立刻变了脸,当即道:“这种便宜咱不沾,已卖的按六折算,余钱退出,未卖出的低价走粮店,实在不行的,宁折本,不能卖!”就是这样的公平买卖与道德操守,使张家得以积累大量的财富,成为忻州巨富。在《十富》歌之“五能富”中,糕点铺的东家还特意告诫后人“常防火盗管门户,谨慎富”,这是从邻家商铺的教训中得来的。当时的忻州十字大街上本有一家“德盛楼医馆”,在一年年关将近时,店主来到店中结算。结算后,店主觉得店里的伙计们辛苦了一年,决定犒劳大家。在店伙计们的央求下,店主就同意伙计们喝顿酒。结果店里有两个伙计把店主买来的普通酒偷偷换成了烈性酒,伙计喝多后因碰倒油灯,引起了一场火灾,导致医馆损失巨大,过了很多年都没能恢复元气。
商人们的家庭和睦共助也是经商成败的要旨。在当时,店铺一般是家族经营,兄弟是否和睦、妯娌能否贤良,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家族是否能团结一心做生意。忻州有一李姓三兄弟,合伙做生意,买卖做到了归化城。因为老二头脑精明、办事干练,所以家里的生意逐渐交由他打理。后来弟兄三人相继成家,妯娌间就有了闲言碎语,三人慢慢产生了嫌隙,最后闹到分家分产,买卖第破败。
除了《十富》歌外,忻州的这家糕点铺东家还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总结了贫穷的因素:“第一穷,多因放荡不经营,逐渐穷;第二穷,不惜钱财手放松,容易穷;第三穷,朝朝睡到日东升,邋遢穷;第四穷,家有田园不务农,懒惰穷;第五穷,结识富豪为亲翁,攀富穷;第六穷,好打官司逞英雄,斗气穷;第七穷,借债纳利装门风,自弄穷;第八穷,妻驽馋懒子飘蓬,命当穷;第九穷,子孙相与无良朋,局骗穷;第十穷,好赌贪花恋酒钟,彻底穷。”造成一个人、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衰落的原因有许多,但不外乎是这“十穷”歌中所总结的放荡不经营、大手大脚不惜财、懒惰邋遢、攀富结贵、逞英雄、结识狐朋狗友、嗜赌好色酗酒等。沾染了这些不好的习惯,纵使有万贯家产又怎能经得住挥霍?
山西介休的侯家在巅峰时资产达千万两白银,是山西首屈一指的豪门大户,但是侯家的后人侯奎从小挥金如土,常和一些富户朋友在一起上演斗富的闹剧。每当赶集时,他们几个人便在人群中赛马取乐,要是有踩伤踩死乡民的事故发生便会拿钱了事。这几位富家子弟为了比赛谁家有钱,竟然想出拿纸钞点水烟的主意,谁的纸钞最先用完就算谁输,家财就这样灰飞烟灭。最后显赫一时的侯家也逐渐沦落到变卖家产的地步。往事如烟,曾经气势恢宏的深宅大院隐藏了多少的故事,而又有多少家族在“十穷”的映照中最终走向贫困潦倒。何以致富?何以致穷?《十富十穷》歌诀所提供的不正是精神之源、力量之基吗?
如果此文对您有帮助请转发或关注微信公众号:高度决定眼界。谢谢。